优质课交流材料

优质课交流材料范文第1篇

导学式是以教师的教学设计为主的教学模式。

具体是:教师创设教学情境--导读--导思--导疑--导议--导练

符合这类课型的一般是《生物体的结构层次》《生物的生殖、发育与遗传》这样的主题。这类知识比较抽象、枯燥、又难理解只有教师利用导学式教学模式才能有效地完成教学任务。例如:人教版《细胞的生活需要物质和能量》《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的细胞等》;河北版《细胞体由细胞构成》《细胞分化形成组织》等。

2.自学式

自学式是学生通过自学将教材内容系统化,学生将知识点以各种题型的形式存储起来,在全班展示交流。

具体是:收集信息--阅读教材--独立思考--提炼知识--组内交流(处理信息)--组间交流--生生质疑--师生质疑--解决问题

符合这类课型的一般是《生物的多样性》《健康地生活》《生物技术》等主题。这些主题学生可以根据收集的材料和自己的爱好,兴趣自选教材内容,提升知识点这更能突出学生的主动性学习的原则。例如:人教版《保护生物的多样性》《认识生物的多样性》;河北版《保护物种多样性》《我国的珍惜动物》《我国的珍惜植物》《药品与安全》

3.角色扮演式

角色扮演式是教师对教材重点内容设置多个专题,由小组成员展示本组的专题。

具体是:依据教材(生物标准)--自选专题(学生)--组内设计--组间表演--评价主题(师生)符合这类课型的一般是《生物圈中的人》《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生物与环境》等主题。这些主题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易表演、模仿、能大大调动学生主动性积极性使学生处于学习的主体地位。例如:人教版《动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生物圈是所有生物的家》;河北版《病毒的控制和利用》《田野动物的调查》

4.自主探究

自主探究是由学生收集材料经小组加工处理后,在课堂教学中师、生共同研讨后得出结论的一种教学模式。

具体是:收集材料--整理材料--处理材料(组内)--表达交流(组间)--提问质疑(组间)----得出结论(师生)

符合这类课型的有《动物的运动和行为》《生物与环境》《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等主题。例如:人教版《空中飞行的动物》《绿色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等。

5.实验探究式

实验探究式是教师创设问题情境背景由学生自主地去探究,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得出结论的教学模式。

第一种模式:问题情境(材料)--提出问题(学生)--作出假设(学生)--实施方案(学生)--表达交流(组间)--得出结论(师生)

第二种模式:实验情境(验证性的材料)--提出问题(教师)--得出结论(学生)--猜测推理(理论推理或质疑)--实验证明(现有实验材料)--表达交流(组间)--生成问题(师生)--全班展示--得出结论(生、师)

符合这类课型的有《科学探究》主题。例如:人教版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探究种子的萌发》;河北版《探究蚂蚁的食性》等趣味性生活性比较强的探究性实验和河北版的探究竟大多数属于第一种操作模式。比较经典的实验例如《验证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属于第二种模式。

6.竞赛式

教师和学生事先将教材中的内容设计成知识性、趣味性、科学性、应用性强的题库,有小组成员自选题目进行抢答、抡答、必答等专题。这类题要求教师设计同一类专题的剃度相当,难度相当,教师评价公正。

具体是:课程标准(熟读课标)--分析教材--确立重点--收集材料--重组加工(材料)--编写题库(基础性、能力性、趣味性、应用性)--自选专题(学生)--表达交流(组内合作)--及时评价(师、生)--评出优胜(积分制)--颁奖奖励

由于学生自选专题组间互动教师能科学的评出优秀组。这样就大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竞争意识增强。符合这种课型的有:单元复习课。

7.作品展示

作品展示:是把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色完成的作品具有一定的示范意义进行展示和研讨。适用:生物资料展示、科技论文、设计展、优秀标本展、优秀模型展。

8.讲述式

讲述启发式:根据教材中的难点,教师可利用讲述启发方式突破难点,输导学生思维。

具体是:确定重点(难点)--教师讲述(思维过程)--适时启发--得出结论(师生合作)

符合这类课型的有《生物体的结构层次》《生物的生殖、发育与遗传》等主题。例如《动物的生长发育》《生物的遗传和变异》等。这种模式不同于应试教育下的讲述,它要求教师角色发生变化教师完全将自己摆到和所教的学生的同样位置、同样水平、同样无知、同样充满了好奇心和创造心的合作者。同时教师又是他们中间的领头羊,要求教师以成功者的身份向大家讲述自己的学习过程和心得体会,注重的是学习的过程和获得知识的过程,而不是直接讲解知识点。

9.网络整合式

网络整合式:是信息技术与生物学科的教材内容相整合并在网络教室展示的教学模式。

具体是:收集资源(网上)--整理资源(课下)--小组交流(QQ,人与人)--组间交流(BBS论坛)--互动研讨(人机交流,人人交流)--得出结论

此类教学模式要求学生有计算机的打字基础,上网收集材料和处理材料的能力,教师必须具有网上的基础。

10.光蝶互动式

光蝶互动式:是光蝶中的学生和教师与课堂中的学生和教师有机的互动的过程。

具体是:依据课标--确定重点--设计问题(教师)--整合光蝶(整合课堂、整合问题、整合学生)--四动学习--(光蝶中的生生互动、师师相动;课堂中的生生互动、师师互动;课堂与光蝶中的师生互动;光蝶与课堂中的生生互动)。

11、问题式

问题式:是以学生的问题为线索教师和学生合作交流得出结论的一种教学模式。

具体是:创设情境--自主探究--提出问题--合作交流(师、生)--质疑问题(生、师)--生成问题(师、生)--学以致用

优质课交流材料范文第2篇

一、网络资源在英语教学中得以应用的优势

1、网络资源有助于提高教师自身素质和促进相互交流

网络已经将人类教育带进了“电子教育”时代,在新时代背景下,英语教师要有与时代相符的全新教学理念和终身学习观,在教学中要学会使用计算机及网络信息资源,利用它们提高自身英语素质和促进教师间的交流、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教学水平。通过网络,如电子邮件微信等形式,可交流教学体会,传递教学信息,探讨教学中出现的新问题、新动向;可参加讨论,就教学中的疑问、困惑向同行请教,互相切磋英语知识及教学经验;也可以与国外同行交流,了解国外英语教学动态。网络也为师生的课外交流提供了便利的条件,缩短了师生之间的距离,利用电子邮件等,可以向学生传递各类教学信息,如:文字、图片、声像等材料,这种相互传递是对课堂教学活动的延伸,使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情况及时得到反馈。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有些可亲自答复;有些则可用平时在网上收集的文章中找出相关文章,发给学生,既节省时间,又满足了学生之需;有时还可采取群发的方法,解决不同学生的共性问题。网络就像纽带将教师与教师、教师与学生紧密的联系起来,促进了相互间的了解和交流,增进了相互间的友谊。

2、网络资源有助于丰富备课资源和课堂教学

国际互联网是人类至今最大的信息库,储存有最丰富的信息资料,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网络上的教学网站、教学网页、电子图书馆、电子论坛、电子杂志等网络资源提供了大量的文字、图片、声像、动画等教学素材,还展现了一些我们未曾涉及、未曾料想的领域。以前,教师备课时,除了工具书外,就在图书馆查阅资料,而图书馆藏书量是有限的,有些教学资料查不到,影响了教学效果。而现在备课时,首先会打开电脑上网,利用网上的共享资源,收集合适的教学材料,满足备课之需,充实自己的教学。另外,网上还有很多面向学生的资源,为学生提供了充分的、多渠道的、可理解性的语言素材,这些资源多出自英语本族人之手,使学生有机会接触真实的语言环境,感受鲜活、自然生动的语言材料。在课堂上选用些网上生动直观的画面、丰富的音频和视频材料又给学生以感性和理性的认识,使他们全方位地感受到英语国的社会和文化背景知识,图文并茂的声象信息刺激,调动了视觉和听觉,使学生把文中的词和句与事物和情景在脑中了直接的接受,强化了吸取新知识的能力,增强了的语感及对词汇语句的认知能力,因此在教学中使用一些可弥补教材的内容,可使课堂教学更丰富更生动。

3、网络资源有助于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目标是要改变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图文声并茂的媒体课件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帮学生理解听读资料的意思,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著名心理学家赤瑞特拉的心理实验表明,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既能看到又能听到,再通过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不仅有利于知识的获取,而且有利于知识的保持。在网络环境下进行英语教学,就是要利用网络资源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而教师只需精心设计网络课件,然后向学生明示一下学习任务,并给出学习方法的指导,剩下的大部分时间交给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教师只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指导者、促进者。使用校园网络资源,为互动式学习创设了交流、信息共享、合作学习的环境,教师给学生布置任务,让学生分合作学习,最后教师向全班学生展示合作的成果,并由学生参评。合作学习让学生从个体封闭学习和认知中走出,学会合作分享,开发了学生的潜能,展示了学生的个性。

4、网络资源有助于实现因材施教

英语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注重素质教育,每个人的性格、能力等心理因素是不同的,对信息的获取、加工与处理也存在着差异,只有因材施教,才能真正做到面向全体学生。传统的课堂教学很难实现好中差兼顾,而应用网络教学,教师可以设计分层次的任务,学生根据自身需要进行选择,进行人机互动,教师在宏观调控中发现问题,个别辅导,全体学生达到“下保底,上不封顶”的学习效果,从而全面提高教学效率。例如,在词汇教学时,先让学生自己跟着课件听、跟读、模仿语音语调,借助画面理解词义,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听读的遍数,然后设置不同层次的检测,好学生拼写出单词,中等生听音选词,后进生看词、听音圈出单词。在扩展、巩固词汇环节设置多个难易程度不同的资源,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相应的扩展资料,让每个学生都有所收获与发展。

二、利用网络资源优化英语教学

1、利用网络资源提高学生的听说能力

现在在线英语广播和影视节目等网络听力资源非常丰富,而且大多可以进行下载或点播。在进行听力教学时,教师可组织学生通过网络收听BBC、VOA等英语广播节目,从这些网站上学生可以收听到最新的时事新闻,中外影视网站上一些简单的英文动画片,学生既可欣赏其中优美的情节,又提高了英语听力水平。同时教师可以直接从网上下载与课程有关的听力材料和配套练习,作必要的修改后提供给学生进行训练。除了课堂训练,还应引导学生在课后利用网络资源自主地进行听力训练,如培养学生通过网络收听、收看英语节目的兴趣和习惯,提高学生的英语听力水平。口语教学是英语教学中的一个难题,很多学生怕出错不敢开口,在多媒体技术和网络的帮助下,教师可组织课件材料,把知识信息适度输入给学生来组织课堂教学,例如利用网络信息给学生放一段视听资料后,把学生分成小组进行竞赛,如复述材料,提出问题进行讨论、解决,或是让学生演绎材料进行情景会话。另外,网络的发展为口语教学提供了广阔而真实的空间,例如,在网上聊天室交流,交谈双方都没有心理压力,交流起来更加主动、流畅,在交流过程中就会走出羞于开口、自卑的阴影、认识到自身的价值和潜力。同时,学生还可以有机会和国外说英语人士直接交谈,学到地道的语音语调,提高自己的听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2、利用网络资源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学生获取丰富语言知识和材料的一个重要的途径就是阅读。只有通过阅读, 才能获得更大量、更广泛、更高层次的信息,才能更全面深刻地了解英语语言的特点,了解英美人的文化习俗;也只有通过阅读,才能使外语环境不太好的中国人获得充分使用英语的机会,并为听、说、写等能力的提高打下坚实的基础。科学与技术的迅猛发展使人们越来越多地依赖于电子读物以及网络,网络上所使用的语言大多为英语,从而使网络信息成为英语阅读材料的一种重要来源,成为外语教学的一部分, 而与课堂教学相辅相成、紧密相连的。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利用网络上的资源,使阅读课堂教学得以优化,从而扩大学生的词汇量,帮助学生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背景,更利于对英语材料有透彻的理解。但要注意仔细选材,既要满足学生的求知欲,又不会因难度太高使学生从心理上感到惧怕;网络上一些信息材料可直接用,有些需要通过教师的筛选修改和完善,使之符合教学需求,为课堂教学服务,使课堂气氛更加生动,增加学生的参与意识,激发学生的浓厚兴趣,拓展学生的知识面,从而真正提高阅读能力。

3、利用网络资源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传统的英语写作训练方法比较单调乏味,教师一般让学生就某一话题或情景进行写作,很难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而网络资源的应用,使英语写作变得生动有趣,丰富多彩。电子邮件微信QQ等的出现,缩短了交流的时间和距离。教师可以让班级同学之间用电子邮件等进行写作交流,也可通过笔友网站,指导学生结交国内外笔友,让学生在交流中不断地提高自己的英语写作水平。网上写作实验室也是提高学生英语写作能力的有效资源,它们为读者提供写作的资料和样稿。但在以网络和多媒体为支撑的教学模式下,教师首先要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各种资源:光盘、磁带、网站及课本中的文字资料,为学生创设一种信息的环境,让学生运用信息技能进行自主学习。再在这个过程中,利用学生对网络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写作积极性,使学生始终处于主动探索、主动思考、主动选择和运用信息工具与信息资源来获取信息、信息,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三、网络资源英语教学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要有网络操作技术。网络化的教学对教师素质有了更高的要求,教师的备课不仅是教科书,还要有获取信息的计算机和网络操作技术和能力,具备必要的网络素养,才能成为网络教学的组织者和帮助者。

2、忌喧宾夺主。网络资源是为教材、教学服务的,现教材多为教学经验丰富的教育教学专家编写而成的,符合学生的学习认知规律,在使用网络资源时,不能替代教材的地位。

优质课交流材料范文第3篇

【关键词】网络 大学 英语 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7-0067-01

英语教学是一项双边活动,它需要老师和学生共同参与完成。然而,传统模式下的英语课堂很难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部分高校的英语教学水平正逐年下降。在此种情况下,如何利用网络技术来提高英语的教学质量成了每位老师深思的问题。下面,笔者将根据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对如何利用网络技术优化大学英语课堂教学展开讨论。

1.大学英语课堂教学现状

1.1教材内容陈旧

当前,高校所使用的英语教材基本上是几年修订一次,内容陈旧,而且更新速度非常慢,许多英语知识点几乎是一成不变。再加上大学的英语考试大多采取封闭的纸质考试,许多考点都在书上,这样一来,学生就更加依赖教材,独立思考和自主学习的能力严重下降,英语学习变成了理论学习。

1.2教学方法落后

目前,在英语课堂上,不少老师仍旧以自己和教材为教学中心,采用一对多的灌输式教学模式,师生之间缺少良性互动,教学过程缺乏趣味性,很难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学生常常处于游离课堂的状态。

1.3教学目标不明确

部分老师为了提高自己的教学业绩,不惜以考试为教学目的,一味地迎合四六级、雅思、托福等证书考试,而忽略了英语课堂的育人本质。再加上,部分学生学习目标不够明确,抱着通过考试、顺利升学等目的来学习英语,听课效率更是大打折扣。

2.借助网络技术,优化英语课堂教学

2.1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

在传统教学下,英语的教学课件特别是篇幅多、内容抽象的英语课件需要花费很长的时间来讲解。采用多媒体后,老师不仅可以使得教学内容具体化、形象化,缩短讲课的时间,还可以对教材上的知识点进行补充,如在讲到气候变暖时,老师可以为学生播放相关视频和图片,以强烈的视觉效果来吸引学生的注意。此外,为了纠正学生的发音,提高他们的口语交际能力,老师还可以利用多媒体来还原教材中的对话场景,采取让学生跟读、对话的方式,来反复模仿课文中对话人的语音和语调。[1]

2.2建立英语学习资料库

不同学生由于学习能力的不同,学习水平也有所差异,传统课堂由于时间的限制,很难发现并解决学生存在的问题。因此,高校有必要为学生开设第二课堂,即整合网络上的学习资源,建立英语学习资料库。学生可以在资料库上查找资料,并根据自己的需要弥补知识的空缺。同时,英语资料库的内容不应局限于教材上的知识点,可以涵盖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如根据大学生喜欢新奇,追求时尚的特点,学校可以成立旅游专栏、时尚专栏等,详细介绍英语国家的风土人情,这不仅能开拓他们的视野,还能激发他们学习英语的热情。

2.3优化教学方法

大学生具备一定的英语表达能力,老师可以据此在某些章节的教学中,采用讨论式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参与英语教学。如在预习阶段,老师可以对学生进行分组,并明确每个小组的讲课任务,采取目标管理的办法,让学生去查找并收集讲课资料。在学生讲课完成之后,采取小组互评、学生点评、老师总评的方式评选出优秀的小组。这种教学方法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不仅锻炼了学生查询资料、制作课件的动手能力,还提高学生的英语表达能力。

2.4建立网络对话平台

教与学是双向的,需要师生、生生之间良性互动。对此,高校可以利用网络技术为老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搭建对话平台,实现对话教学。对话平台可以包括师生交流区、博客区、学习论坛等。其中,师生交流区是专门为学生与老师的交流服务的。学生可以利用微信、QQ等交流软件在该区域向老师讨教问题、提出自己的教学意见等。[2]这样能有效地缩短师生间的距离,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至于博客区,是专门为学生成立的,学生可以把自己的英语作品、生活感想等发表到自己的博客专栏里面,同大家分享。这种网络式的写作方式很贴近当代大学生的写作习惯,能更好地激发他们的创作灵感。学习论坛则是针对学生和学生的交流设立的。学生们可以在此论坛上就某些问题进行交流和讨论。

3.网络在优化英语课堂教学时,面临的困扰

3.1对多媒体教学的疑惑

疑惑一:多媒体教学虽然能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但是不能解决随堂出现的问题。疑惑二:学生学习英语主要是为了交流,整天面对呆板的多媒体,交流的机会减少了,交际能力也会下降。[3]

笔者认为:老师在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之前,首先应该考虑学生的接受能力,充分理解教材中的内容,精心准备课件,并在教学的过程中,结合使用口头阐述、质疑讨论等教学方法,避免单纯的机器教学。

3.2学生滥用网络

一部分老师认为让学生自己查询资料,学生会利用网络做一些与学习无关的事情,并因此产生网瘾。还有老师认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很差,让其利用网络进行学习恐怕会误入歧途。

笔者认为:大学生大都成年,已经具备一定的是非辨别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为了避免少数学生滥用网络,学校应该加强对校园网的监控,加大英语学习资料库、对话平台的管理力度。确保学生所使用的网络平台的纯净、实用。

4.结语

总之,网络教学已成为未来英语教学的一种发展趋势。利用网络技术,一方面,老师不仅能减少工作量,缩短讲课时间,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讲课质量。另一方面,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能减轻学习压力,更好地吸取知识。但与此同时,我们也要看到网络教学的局限性,避免单一的机器教学。

参考文献:

[1]梁玉兰.多媒体环境下大学英语课堂教学和管理的优化[J].才智,2013,10

优质课交流材料范文第4篇

关键词:史料 优化学案 构建 高效课堂

近几年的中考历史试题特别重视“新史料、新情境”的运用,以常州中考题为例,笔者对2008年至2011年作了初步统计:其中08年第35题,09年第33题,10年第31、32、35题,11年第31、33题,都是这类的“新史料、新情境”题型,它要求学生能够综合分析、解读运用,并最大限度的获取“史料”的有效信息。这就要求教师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能够合理地运用史料创设新情境、挖掘新视角,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然而在教学中,“教”与“学”的主要桥梁则是历史学案,那么如何将“史料”有机地融合到学案中,从而优化历史学案,提高课堂效率呢?笔者结合教学实践谈一些粗浅的看法:

一、运用“史料”优化学案的必要性

传统的历史学案普遍存在着两种倾向:1、历史学案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有限。课堂教学完全以“教师为本”,更多考虑的是教师如何把课本知识内容讲得精彩,讲得完善,从而忽略历史学案的导学作用。2、历史学案的内容主要是练习题。有些学案前面也有学习目标、重难点,但大多流于形式,教师一拿到学案就是以练习题为主,谈不上什么自主学习、展示与探究。

鉴于此要想设计好历史学案,提高历史课堂教学效益,就得清楚的认识优化“学案”的必要性:

1.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新课程理论明确要求: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学生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通过用学案做载体,引导学生主动学习,掌握学习方法,打破了以往“满堂灌”的局面。在课堂结构上保证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从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性。

2.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利用学案还可以实现自学质疑、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活动,满足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把课堂真正的还给学生,从接受式教学到发现式教学。

二、运用“史料”优化学案的措施

鉴于以上“史料”在学案中的重要作用,那么究竟如何运用史料来优化历史学案呢?在如今“六环节”的模式下本人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探讨:

1.优化自学环节,突破重点难点。

在自学质疑环节通过史料能够让学生围绕教学目标进行自主学习,帮助学生理清应该掌握的一些重点内容。如在学习《探险者的梦想》这一课时,我用以下材料帮助学生突破重难点:

哥伦布在《致西班牙国王和王后书》中写道:“黄金是一切商品中最宝贵的,黄金就是财富,谁占有黄金,谁就能获得他在世界上所需要的一切。同事也就取得把灵魂从炼狱中拯救出来,并使灵魂重享天堂之乐得手段。”这句话反映了当时欧洲人怎样的心态?这种心态与哥伦布每到一地就宣布那里是西班牙的殖民地,进行抢劫与掠夺活动有什么关系?然后让学生讨论、分析、交流从文字中获取的信息可以得到新航路开辟的最主要的原因:对黄金的狂热追求。让学生很好地突破了本课的重难点。

2.优化交流展示,培养合作精神。

在交流展示环节,可以给出史料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探究。可先让学生个人在本组内提出自己的疑惑,在本组成员的共同努力下得出探究结论,如本组内仍无法解决这一问题,可上升为几个组或全班共同探讨。如在学习如何评价隋朝的大运河时,我用以下材料进行探讨:

材料一:“千里长河一旦开,亡隋波浪九天来。银帆未落干戈起,惆怅龙舟更不回。”

——胡曾《汴水》

材料二:“尽道隋亡是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

——皮日休《汴河怀古》

材料三:“北通涿郡之渔商,南达江都之传输,其利也博哉。”

设计如下的问题:(1)材料一中的“河”是指什么?是谁在位时开通的?(2)简要说说胡曾和皮日休对隋朝开凿大运河的看法。你同意谁的观点?为什么?(3)根据材料三分析,此“河”开通后有什么作用?这段材料的试题就很有梯度,第一问是“识记类”, 重在考查基础,比较简单;第二问是“理解类”,需要学生开动脑筋,用心思考;第三问是“应用类”,历史知识学以致用。三个问题步步深入,循序渐进的引导学生思考。

教师在此阶段应主动参与探究活动,深入到各组倾听、点拨,在学生选取史料和进行问题设计的过程中要加以引导和点拨,可以引导学生找出本题的题眼在哪里?本题与本课内容之间有哪些联系?做错的同学错在哪里?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错误?等等。此时,教师的指导作用不能忽视,不能让学生的讨论流于形式,只图课堂教学表面的热热闹闹,而达不到教学的真正目的,完不成教学的既定任务。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