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驮畜的代表,在文明史上,骆驼似乎一直为人类驱役,穿行绝域,转输物资,奔走于邦国城市之间。

其实骆驼跋涉之旅的发端,远远早于人类出现。大约4600万年前,古老的偶蹄目开始分化出猪形亚目、反刍亚目(如牛、鹿)和胼足亚目。比起前两者的枝荣叶茂、子息繁昌,胼足亚目而今只剩骆驼科一支独苗。这支独苗最初的成员出现在北美洲,体型极小,仅如兔子。倘给现代的骆驼瞧见,恐怕无论如何也不会相信,这种能被自己一脚踩死的小兽竟然是老祖宗。此后数千万年间,骆驼科动物发了奋的长个儿,一度进化出长颈鹿那样长腿长脖子的古骆驼(Aepycamelus),及高达4米的巨驼。约1700万年前,骆驼族与羊驼族分道扬镳,走上了各自的演化之路。约440万年前,单峰驼和双峰驼也分化开来,循经时隐时现的白令陆桥,横渡数万里,来到欧亚和非洲大陆。另一种观点则将该时间推迟至约100万年前,指出骆驼从北美发源地出发,兵分两路,一支直抵中亚和蒙古高原寒冷干旱之地,进化成双峰驼;一支走得更远,跨越大陆干旱中心,进入东欧,继而一部分南下非洲及印度北部,进化为单峰驼。

养殖鸵鸟如何致富_致富养殖鸵鸟视频_养鸵鸟致富视频

古骆驼(wiki共享资源)

骆驼所栖息的内陆荒漠之域,人类建立文明时间较晚,因此尽管骆驼在运输方面地形加成优势明显,驯化时间却要迟于犬、猪、牛、羊。一般认为,6000年前,单峰驼始驯化于西亚、阿拉伯南部和北非;4500年前,中亚居民率先驯化了双峰驼(家养双峰驼)。土库曼斯坦一处青铜时代遗址发现的陶制骆驼拉车模型,表明公元前3000至前2500年,该地区双峰驼已经驯化。大概在此之后,家养骆驼或驯化经验向周边扩散,公元前1700年到前800年的巴基斯坦皮拉克(Pirak)古城遗址出土了大量双峰驼骨骼和陶塑,可以判明为家养种。公元前1700年到前1200年,双峰驼向北扩散至哈萨克斯坦和乌拉尔地区,公元前10世纪抵达西伯利亚。

骆驼驯化时间较晚,或许还与驯化难度有关。骆驼的驼峰可以高于地面超过2米,对先民而言,收服如此庞然大物,无疑是危险艰难的尝试,但这一切都值得。过去几千年间,这种世界上最强大硬朗的哺乳动物,无数次踏过冰封的山脉,和滚烫的岩石,在生命禁地两端牵挽起索桥,运送物资、护送商旅,其所展现的卓越安全性,令人叹为观止。

百万年来,骆驼为适应极端环境,进化出艺术般的生物学特性。荒漠长行,首患缺水,旅人上路,要想不被渴死,无非“多储备、节约用”。骆驼则以其生理机能,贯彻了这六字方针,喝得极多,用得却极少,骆驼一次可以喝下50-80升水,相当于当前国内市场上常见的桶装水(18.9L)4桶有余。以往认为,骆驼凭借容量巨大的胃贮水,发挥类似水库的作用,当机体缺水随时调用。但近来研究指出,骆驼的暴饮非为储存,而是为了补充消耗的水分。如此巨量摄入,却不虞渗透压降至安全值以下,这与骆驼的血红细胞形态有关。双峰驼的红细胞呈椭圆形饼状,中间厚、边缘薄,与其他哺乳动物中间凹、边缘厚的圆形细胞不同,这种独特的形状可以承受超乎寻常的贮水膨胀,大量饮水时,可膨胀至原体积的196%,却不至于因渗透性改变而撕裂。相比之下,一般家畜的红细胞膨胀至150%即发生溶解。该形态同时有利于通过毛细血管,脱水后细胞体积缩小,但仍可保持流动。换言之,骆驼红细胞储水上限,和脱水下限,均超过其他家畜。为了节水,骆驼的肾脏也变得强悍无比,能够尽量降低尿液的水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