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志会.

开展广东省社工与志愿者合作状况的调查研究、完成报告、教育培训;培育示范服务项目,面向全省推广普及;举办社工与志愿者研讨会;为社工机构、志愿组织的专业服务提供咨询指导、为社工与志愿者合作服务提供科学评估。

志愿服务项目赛高质量发展的几点思考

谭建光

最近,中央社会工作部提出今年的重点工作,其中包括“深化重点领域志愿服务品牌建设”。志愿服务项目赛,也是培育品牌、选拔品牌、传播品牌的有效方式。十几年来,全国到各省市都掀起举办志愿服务项目赛的热潮。我们认为,项目赛就是通过集中申报、分层选拔,最终评选出优秀志愿服务项目并进行示范推广的过程,同时也开展培训辅导、交流学习、项目合作、资源共享等活动,推动志愿精神传播和志愿文化普及,促进志愿服务事业的创新发展。从纵向看,中国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暨志愿服务交流会,已经实现各省市区项目赛的全覆盖,也在促进市县项目赛的推广。从横向看,以各级团委牵头的青年志愿服务项目赛举办之后,各地区还出现新时代文明实践项目展示比赛、公益志愿服务项目赛、慈善志愿服务项目赛以及社区志愿服务项目赛、乡村振兴志愿服务项目赛、生态环保志愿服务项目赛等类型。我是较早参加项目赛评审和辅导的专家之一,2005年就参加佛山市政府购买团市委公共服务,扶持青年志愿服务项目的评审活动;2011年开始参与广州市志愿服务交流会暨项目竞赛的评审;2014年以来参加历届中国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评审;此外还参加一些省市、县区的文明实践项目赛、公益志愿服务项目赛、慈善志愿服务项目赛等评审。我们认为,各地区尤其是省市、县区越来越重视通过项目赛促进志愿文化传播、志愿服务繁荣,也注重选拔优秀项目、提供示范带动,这是非常好的趋势。但是在陆陆续续开展各类项目赛的时候,也要避免陷入“为赛而赛”“锦标主义”“互相攀比”“大讲排场”等误区,真正推动志愿服务项目赛高质量发展,也作为促进交流提升、促进创新发展的契机。为此,我们提出几个思路,供志愿者和志愿组织参考借鉴。

1.坚持以赛促学,成为志愿服务的“加油站”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举办志愿服务项目赛的目的是什么?是为了选拔优秀项目,还是为了激励项目竞争?这些方面仅仅是项目赛的目的之一,此外还有更重要、更有价值的目的。一是通过项目赛传播志愿文化。中国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暨志愿服务交流会,在竞争、竞赛之外,就非常重视广泛普及志愿文化。如2023年青年志愿服务公益项目赛,结合中国青年志愿者行动30周年,大学生西部计划志愿服务20周年,在颁奖交流的过程中广泛宣传志愿精神、广泛传颂志愿故事,同时通过论坛交流、专题交流等等激发志愿服务创新观点。这样,虽然志愿者和志愿组织很关注比赛结果和获奖项目,但是参与活动的时候更多是获得思想启迪和文化陶冶。二是通过项目赛提高志愿者和志愿组织开展服务的水平,提高项目实施的效益。如北京市从前几年的小微志愿服务项目扶持计划,到近些年的首都志愿服务项目大赛,都充分发挥北京志愿服务发展研究会的资源,邀请高等院校、社科机构的专家学者为参赛志愿者进行培训,提高项目服务的水平,实现更好的服务效益。湖南省和山东省还在邀请专家培训和专业点评的时候,进行网络直播,让全省各地的志愿者都可以观摩学习。三是总结举办项目赛的经验教训,力求办得更好,更有促进和提升的效果。从全国大赛和各地区的比赛看,近年来越来越重视在赛后邀请评审专家撰写总结分析,鼓励参赛志愿者撰写收获与体会,从而及时总结每一次项目赛的好做法,也发现存在不足,为下一届的调整和创新提供启发。所以,志愿服务项目赛逐渐成为各级志愿组织、各类志愿者参与过程中学习和提高的机会,也构建了线上线下观摩学习的好平台,成为中国志愿服务事业发展壮大的“加油站。”

2.发挥地方特色,成为志愿服务的“万花筒”

中国的每一个省市区,以及市、县、镇都有各自的特点,经济发展状况不同,社会民俗文化不同,志愿服务发展也各有不同、各有特色。为此,举办志愿服务项目赛的时候,在遵循基本原则的前提下,也需要发挥自身的特点与特长,结合本地需要和群众需求,办出省、市、县等项目赛的特色。我在参加多个省市项目赛的时候,对三个省的做法印象很深。他们特色各异、各有价值。一个是共青团浙江省委牵头举办的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突出“打造精品”。因为浙江省的公益慈善和志愿服务项目赛事较多,既有团委牵头的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也有宣传部牵头的志愿服务项目大赛,还有民政牵头的慈善项目评审,同时有一些民营企业和社会组织合办的公益项目评审。因此,浙江省团委举办的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就“不求多,但求精”。每年从各市县竞赛中选取60多个项目参与复赛、决赛,最终评审出10多个金奖,近20个银奖,30多个铜奖。虽然数量不多,但是组织非常精密细致。集中复赛和决赛的三天时间安排:第一天下午邀请全国知名评审专家进行授课培训,一般讲授两到三个辅导课程。当晚参赛志愿者根据专家培训修改展示PPT等内容。次日上午分组复赛,从中选出30多个项目参加决赛。中午公布复赛结果之后,下午立即进入专家辅导环节。

评审专家分组对入围决赛的项目进行“一对一”“多对一”的认真细致辅导。第三天上午进行决赛,全体评委共同现场打分。角逐出金银铜奖之后,随即进行颁奖表彰。并且将金奖等优秀项目入库,作为向国赛推荐的种子进行进一步的培训辅导。所以,每一届的中国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中,浙江省获得金奖的项目都是名列前茅的。另一个是共青团广东省委牵头举办的“益苗计划”志愿服务项目大赛,突出“促进繁荣”。由于包括了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公益志愿服务以及乡村振兴、社区治理等各方面的内容,联动的部门和机构多,也适应广东社会志愿服务发展繁荣的需要,就鼓励各市县、各行业广泛申报,每年进入决赛评审的项目非常多,达到数百个项目。“益苗计划”每年最终决赛评审出来的优秀项目分为示范项目、重点项目、培育项目以及专项赛项目等等,有一年获奖的项目高达260多个,通常每年获奖项目也有160多个。这样,“益苗计划”的获奖项目覆盖非常多的市县镇乃至乡村社区,也覆盖非常多的单位、学校、企业、组织等等,对于广大志愿者和志愿组织的激励作用较大,促进了全省志愿服务事业的繁荣兴旺。还有一个是共青团贵州省委牵头举办的志愿服务项目大赛,突出“提升水平”。也是联动文明办、民政厅等许多部门和机构主办,汇聚较多的项目。

同时,通过鼓励“三个联动”提高贵州省山区志愿服务的水平,一是“全国各地与贵州联动”。即充分利用全国各省市结对贵州乡村振兴的机会,全国各高校“西部计划”志愿者、“研支团”志愿者来贵州服务的机会,鼓励各高校团队与贵州的乡村社区志愿者合作开展服务,不断提高水平,打造特色项目。二是“单位学校与山区农村联动”。与此同时,贵州团省委鼓励本省的机关单位、大中学校、工商企业与山区农村的志愿者合作开展服务,打造特色项目。三是“优秀组织与基层队伍联动”。此外,贵州省还支持省市县活跃的特色志愿服务组织深入社区农村,与基层志愿者尤其是农民志愿者等结对,提升农村志愿服务的水平。我们参与2023年贵州省志愿服务项目大赛的评审,发现越来越多各类志愿者深入山区农村服务,以及山区农村志愿者自发自主的服务,项目水平逐渐提高,项目效益越来越好。除了浙江、广东、贵州等地之外,各省市区的志愿服务项目赛都越来越注重切合本地需求、突出本地特色,为中国特色志愿服务发展增添特色亮点。

3.丰富交流内容,成为志愿服务的“百宝箱”

全国和各地区的志愿服务项目赛,根据社会经济发展、社会文明进步、社会治理创新、社会民生改善等需求的变化,不断增加新的内容,不断拓展新的领域,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从中国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举办的最初几届看,关爱农民工子女服务项目、“阳光助残”服务项目是主要内容,也涵盖其他领域的服务;后来脱贫攻坚、生态环保等服务内容增加较多;如今又有文明实践、乡村振兴、社区治理、节水护水、应急救援等内容。各个省市区的项目大赛,还根据本地的需求增加不同的内容。我们参与的各类项目赛,发现有两个值得关注和重视的做法:一个是在原有项目内容的基础上不断丰富拓展。如“关爱行动”服务农民工子女的项目,增加搬迁移民社区少年儿童关爱服务项目,特殊困境儿童关爱服务项目,还有引导农民工子女参与公益服务的项目等等,既深化服务内容,也促进服务对象的转变和成长。另一个是根据需要增加新的项目类型。如增加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项目类型,将传播新思想、引领新风尚作为关爱服务的指导,激发更大的动力。还有广东“益苗计划”增加粤港澳大湾区志愿服务项目,河南省项目赛增加文化传承与创新志愿服务项目、浙江项目赛增设数字志愿服务项目和共同富裕志愿服务项目类别等等。也就是说,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方方面面,都涉及志愿者的参与和作出贡献,在全国及各地的项目赛中就逐渐增设相关领域服务项目的类别。因此,项目赛也成为志愿服务的“百宝箱”,鼓励各类项目的发展,吸纳各类项目入库,提供志愿者和志愿组织交流、学习、参考、借鉴。

4.注重协同合作,成为志愿服务的“粘合剂”

全国和各地区的志愿服务项目赛,不论是哪个部门牵头,都是联合多个部门和机构主办,体现社会协同、合作发展的理念。如共青团牵头举办的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联合社会工作部、民政部、卫健委、水利部、中国残联等主办;一些地区宣传部牵头的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项目赛,也是联合民政、团委等主办;有些地方民政牵头的慈善公益项目赛,也是联合文明办、团委等举办。有些省市区的项目赛,联合主办单位和机构达十多个,汇聚非常多的资源发展志愿服务,也促进志愿服务在更多的领域发挥作用。我曾经参与湖北省志愿服务项目赛的评审,由共青团湖北省委牵头,文明办、民政厅等多部门联合主办。2023年的湖北项目赛中,除了主题赛之外,还增设专项比赛。如社区志愿服务项目赛,就是青年志愿者进社区,以及社区志愿者共同参与的服务,选拔优秀项目进行评审。湖北省文明办、民政厅等部门机构的评委,在参与评审的工作中非常认真,也特别重视,认为这是让志愿服务深入基层、贴近群众的最佳方式。还有,广东省中山市从2013年开始,每年举办“博爱100”公益志愿服务项目赛,由于其间部门机构的改革调整,牵头单位从社工委转换到政法委,再转换为民政局;但是联合主办的统战部、文明办、工青妇、残联等单位和机构一直协同努力,让这个项目赛持续发展、影响广泛,受到基层群众的欢迎。由此可见,不论是由哪一个部门牵头,联合更多的部门和机构主办、协办,调动各方积极性推动志愿服务发展壮大,就是项目赛的重要目的,也是值得总结推广的成功经验。

5.激发基层活力,成为志愿服务的“闪光点”

志愿服务项目赛高质量发展的路径之一,就是向乡村社区延伸,激发基层志愿者和志愿组织的活力,让更多来自群众的优秀志愿服务项目涌现出来。从改革开放以来志愿服务发展的路径看,最初是两类志愿服务发展较快,一类是大型活动志愿服务的蓬勃发展,另一类是高校志愿者开展面向山区农村的“西部计划”“研支团”志愿服务。社区志愿者、农村志愿者虽然从一开始就有出现,也引起关注,但是未能发展成为巨大的力量。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一个非常大的变化就是来自社区和农村的志愿者力量迅速壮大和发挥作用。为此,志愿服务项目赛的创新发展,就要提供更多的渠道、更多的途径,让乡村社区的优秀志愿服务项目涌现出来、获得支持和激励。近年来,在中国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的金奖、银奖获奖项目中,既有研究生、大学生志愿者与乡村社区志愿者合作策划和实施的项目,也有社区志愿组织、农村志愿组织自主申报的优秀项目。我们看到各个省级青年志愿服务项目赛、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项目赛、公益志愿服务项目赛中,社区治理项目类型和乡村振兴项目类型逐渐增多,提供来自社区、农村的志愿者申报项目获得展示机会,获得奖励机会。这样,对于广大乡村社区的志愿者和志愿组织是非常大的鼓励,有利于志愿服务面向基层的发展和延伸,有利于在社区与农村通过活跃的志愿服务构建美好幸福家园。

6.培育青年人才,成为志愿服务的“生力军”

中国志愿服务的发展,青年是其中的主力军与活跃力量。因此,不仅仅是青年志愿服务项目赛中,青年志愿者和志愿组织的优秀项目大量涌现;就是在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项目赛、公益志愿服务项目赛等场合中,青年志愿者和志愿组织的优秀项目也大量涌现。为此,在高质量发展进程中,要开辟“绿色通道”鼓励和支持青年志愿服务项目的发展,鼓励和支持青年志愿者的成长成才。目前,不仅研究生、大学生成为志愿服务的活跃力量,中学生、小学生也积极参与志愿服务。我们参与广东省中山市“逸仙杯”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评审的时候发现,共青团中山市委在分组评审的时候,分为“社会青年组别项目”“大学生组别项目”“中学生组别项目”“红领巾(亲子志愿)组别项目”等类别,这样就特别鼓励中学生策划和实施志愿服务项目,积极参与项目竞赛;也鼓励小学、家长合作开展亲子联动并激励小学生参与的“红领巾志愿服务”,促进少年儿童健康快乐成长。中山市第二中学的“美丽公交人”项目、中山市中等专业技术学校的“小电匠”项目等通过参与“逸仙杯”项目赛脱颖而出,还获得广东省“益苗计划”项目大赛的示范项目奖励,获得中国青年志愿者协会的宣传推广。这些普通中学学生、职业中学学生,得知自己参与的志愿服务项目获得省市的认可和赞誉,更有主动性和积极性,更加认真学习知识和技能,希望将志愿服务项目做得更好,为社会作出更大贡献。同时,通过志愿服务项目的实践锻炼,学生志愿者不断提高思想道德和专业能力,成为对全面现代化建设有用的人才。

7.做好传播推广,成为志愿服务的“大喇叭”

志愿服务项目赛的举办,还有一个重要的目的就是面向全社会宣传志愿精神、营造志愿文化,吸引和鼓励各级党政部门和企事业单位支持志愿服务、吸引和鼓励广大人民群众参与志愿服务。习近平同志要求“各级党委和政府要为志愿服务搭建更多平台,给予更多支持,推进志愿服务制度化常态化,凝聚广大人民群众共同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项目赛举办的过程中,通过开展主体论坛、分论坛、志愿文化交流、志愿文学分享、志愿人物报道、志愿故事传播等等,掀起全社会的志愿时尚、志愿热潮。与此同时,不仅仅发挥中央电视台、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青年报等主流媒体的宣传报道影响力;还积极探索新媒体、自媒体、网络传播志愿文化的多样化途径。从第一届到第七届中国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暨志愿服务交流会的举办,在文化交流与社会传播方面越来越创新、越来越丰富,逐渐在国内外产生良好的影响。各类省级、市级、县级志愿服务项目赛也善于发挥传播媒体的作用,发挥网络推广的作用,广泛引起人民群众的关心、关注、参与、支持。未来的志愿文化传播创新,要将一次性、一个阶段的志愿服务项目赛传播热潮,延伸为全年度乃至两个年度(改革后的国赛是每两年举办一届)“持续发酵”的传播热点、焦点、亮点。具体来说,就是将国赛、省赛、市赛等志愿服务项目、志愿组织发展、志愿人物故事等富有魅力、富有启迪的要素,不断深挖和提炼,一点一滴面向社会传播推广,引起社会的持续关心和关注,让志愿精神和志愿文化更加深入人心。

8.塑造社会品牌,成为志愿服务的“风向标”

中国志愿服务的发展,呈现出两条脉络:一条是“体系-组织-项目”的发展脉络。即提出志愿服务发展的政策措施,激励志愿服务组织的发展壮大,推动志愿服务项目的持续繁荣。如深圳市2011年由市委市政府启动的“志愿者之城”建设属于这种模式,在构建体系的政策制度支持下,让组织和项目都活跃起来。另一条是“项目-组织-体系”的发展脉络。即通过志愿服务项目的大量涌现,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培育志愿组织,从而形成志愿服务的生态系统。2011年广州率先探索的志愿服务交流会暨项目赛就属于这种模式。2014年升格为中国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暨志愿服务交流会之后,进一步产生全国性的影响,推动项目实施和项目创新,促进志愿服务事业的发展繁荣。可见,志愿服务项目赛是推动社会品牌发展、促进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途径之一。我们认为:一是要将各类志愿服务项目赛打造成为社会品牌,成为社会文明进步、社会治理创新的特色亮点。也就是说,不论是中国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的举办,还是省市区、市县区各种类型志愿服务项目赛的举办,都要成为当地文明进步、治理创新的“风向标”,通过志愿服务优秀项目的选拔和推广,并且在赛前、赛中、赛后进行志愿文化的宣传推广,让各地区的干部群众对志愿服务更多了解、更加支持,让志愿服务成为社会生活的时尚。

二是在项目赛中选拔优秀志愿服务项目,打造成为社会文明进步、社会治理创新的品牌。如中国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的金奖项目“夕阳再晨”,从教会社区老人“手机、上网、游戏”的技术技能,扩展到带领社区老人、妇女、小孩等参与社区营造和社区治理,在共建共治共享中发挥积极作用,也成为北京市闻名遐迩的社会品牌。各地区的项目赛要选拔和推广更多这类优秀志愿服务项目,为广大干部群众参与志愿服务提供参考借鉴、提供交流学习。三是通过项目赛培育富有创新性的志愿服务品牌组织。项目的策划与实施需要优秀的志愿者、需要优秀的志愿组织,在这一过程中促进志愿组织的团队合作、共同发展,探寻更好服务社会、帮助群众的方式方法,探索富有生机活力的项目要素。中国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的举办,以及省市县各级各类志愿服务项目赛的活跃,让更多的项目获得奖励、获得资助、获得支持,从而持续发展、不断丰富。这一过程中也能够让实施项目的志愿组织不断成长、不断成熟,提升思想境界、提高能力素质,在社会服务中作出更大更好的贡献。志愿服务赛会品牌、项目品牌、组织品牌等,成为社会文明进步、社会治理创新的特色亮点,也成为引领广大志愿者做好服务、造福社会的“风向标”。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各行各业的工作要力求高质量发展,志愿服务也要做好高质量发展。在中央社会工作部统筹协调志愿服务的新阶段,各类志愿服务项目赛也要积极探索、大胆创新。其中,推动中国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及各地区青年志愿服务项目赛、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项目赛、社区志愿服务项目赛、公益志愿服务项目赛等高质量发展,选拔和扶持优秀项目,提高服务社会、帮助群众的水平,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为此,我们结合多年参与项目赛评审和辅导的经历,总结经验教训、提出思考建议,供广大志愿者和志愿组织参考借鉴。

作者简介

谭建光(1960年10月——),教授。中国青年志愿者协会原副会长,广东省志愿者联合会原副会长,广东省社工与志愿者合作促进会荣誉会长,广东省团校(广东青年政治学院)教授。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