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产卵茧与孵化:产卵茧期,应尽量保持安静,不惊动正在产卵的成蛭,以免出现空茧。孵化期间,应避免在平台上走动,以免踩破卵茧。平台面要保持湿润,若碰到下雨天气要疏通溢水口,水面不能没过平台,保持3厘米的差距为宜。

4、幼蛭培育:刚从卵茧中孵化出来的幼水蛭,身体发育不完全,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差,对病害的抵抗能力较弱,因此,水温应保持在20-30℃之间,过高或过低都会对幼水蛭生长不利。幼水蛭的消化器官性能较差,因此,应注意投料的营养性和适口性,饲喂水蚤、小血块、切碎的蚯蚓、煮熟的鸡蛋黄等效果比较好,而且应少食多餐。幼水蛭特别喜欢清新的水,应勤换水。

5、分级饲养:饲养过程中,应把大、中、小水蛭及时分离,可设小水蛭池、中水蛭池、种蛭池。种蛭池设置在中、小水蛭池中间,池壁安装过滤网,让其自行过滤分离。种蛭密度控制在300-400条/平方米,幼蛭密度控制在1000-1500条/平方米。分级饲养,一是便于有针对性地投食,大水蛭池投大田螺,小水蛭池投小田螺等食物。二是可以根据不同阶段的水蛭的进食量投食,避免了投食不均的现象,提高了饲料的利用率。

6、防病害:水蛭容易得细菌性传染病,特别是在秋天,先是头尾皮肤红肿,然后相继死亡。每7-10天,用0.2-0.3毫克/升的二溴海因全池泼洒一次,可以有效防治此病。此外,要及时清除池中的虾、蟹及鲫鱼、泥鳅等杂鱼。

7、越冬:气温降至10℃以下,水蛭即停止取食,钻入泥土中或树叶层中冬眠。选择个体大、生长健壮的留种,一般每亩留种25-30公斤,集中投入种蛭池中越冬。可在池面上加盖稻草、麦秸、树叶等,防冻并保持泥土湿润。

四、采收

一年可进行两次。6月中、下旬,将已繁殖两季的种蛭捞出加工出售。10月中、下旬时,早春放养的水蛭一般都已长大,可考虑捕捞一部分,但大部分宜在第二年捕捞。

五、加工方法

1、生晒法:用两头细尖的竹签插入水蛭的尾部,将头部翻到尾,拉出头,去净血,晒至八成干,抽出竹签,再晒干。

2、水烫法:将水蛭集中放入器皿中,将开水突然倒入,热水淹没水蛭2-3指为宜,20分钟左右,待水蛭死亡后,即捞出洗净放在干净的地方晒。

3、酒闷法:可将高度的白酒倒入器皿中,能完全淹没水蛭即可。然后加盖密封半小时左右,水蛭即醉死,再用清水洗净晒干即可。

4、石灰粉埋法:把捞捕的水蛭堆入石灰中,埋20分钟左右,即中毒死亡,然后晒干或烘干,筛去石灰粉即为成品。(王利庆 王建红 曹正民)

( 来源:《江苏农业科技报》2007年9月12日 )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