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农业遗产影像志 中国摄影出版社
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 是指我国人民与所处环境长期协同发展中,创造并传承至今的独特的农业生产系统,具有丰富的农业生物多样性、完善的传统知识与技术体系、独特的生态与文化景观等,对我国农业文化传承、农业可持续发展和农业功能拓展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和实践意义。
中国摄影出版社近期出版的《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影像志》,则是以影像的方式致敬农业文化遗产。该书汇编原农业部发布的第一、二批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共39项,接下来将要介绍的 广西龙胜龙脊梯田农业系统 便是其中之一。
龙胜龙脊梯田系统是以壮、瑶文化和壮美景观为特色的南方山地梯田生态系统。杨广森 摄
广西龙胜各族自治县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东北部、湘桂交界之处。如果不是龙脊梯田,这个深藏于桂北山区的小城,恐怕还鲜为人知。
地处越城岭山脉西南麓的龙胜县有着“万山环峙、五水分流”的地理特征。这里山高水急,沟幽谷深。全县有21 座海拔在1500 米以上的山峰,龙脊梯田便隐藏在这深山之中。
恶劣的自然地理环境、少有适合农业耕作的土地,使得这里在元代以前偏僻荒凉、人烟稀少。元代时,壮族和瑶族先民陆续迁居到此,他们把稻作文明也带到了这里。居住在这里的少数民族先民用“刀耕火种”开山造地,把坡地整为梯地,待田块逐渐定型后,再灌水犁田种植水稻,形成从山脚盘绕到山顶“小山如螺,大山成塔”的壮丽梯田景观。
龙脊梯田地处亚热带,四季分明。梯田所在山脉山高谷深,落差巨大,海拔最高处1850 米,最低处只有300 米。山顶是大面积的原始森林和次生林,森林下方是规模宏大的梯田,壮寨和瑶寨散布在山腰上。上图为春、夏、秋、冬四季的龙脊梯田。韦毅刚 摄
在梯田开创的初期,壮、瑶族人把梯田建在山腰以下,壮寨和瑶寨村庄建在山腰上,山顶的森林则被保留了下来。
这个原则一直被遵循着。人们深知森林对于梯田来说有多么重要。湿润的亚热带季风气候保证了龙胜山区有充沛的雨量供给,这些被保留下来的植被便是天然降水的存水储水装置和调节装置。茂密的植被将天然降水保留下来,并缓冲了山顶水流的速度,增强了雨水向地下渗透的能力。汩汩清泉从林中潺潺而下,在龙脊梯田区形成“山有多高,水有多高”的景观。
当地农民通过封山育林等手段,对山顶的原始森林严加保护,同时,梯田周边的植被也获得了良好的保护,随山势海拔变化分布着不同的乔、灌、草等植被类型。
现在,除了水稻外,当地壮、瑶居民还根据海拔差异种植辣椒、红薯、芋头等普通作物和茶叶、罗汉果等作物,并在田间养殖凤鸡、翠鸭等家禽,保存和培育了龙胜地区丰富的农业种质资源。
龙脊春耕。文雪山 摄
瑶寨晾晒作物的场景。马红专 摄
在龙脊,除春节外最隆重的一个传统节日就是晒衣节。马红专 摄
龙脊梳秧节期间的大型梯田火把夜景。文雪山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