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 陆苳妮 张贺
进入农忙以来,海盐县于城镇乡村满目新翠气象。畦垄上空,一架架无人机穿梭飞过;田间地头,一辆辆农机轰鸣而过,捕捞龙虾、葡萄抹芽……一幅人勤农忙的画卷,充满了生机、希望与期待。
农技“土专家”田间显身手
“一定要注意棚里的温度,近段时间温度逐步上升,当温度高的时候把棚打开通通风,剪枝时候不要过于靠近根部。”随着葡萄种植管理进入关键阶段,日前,在八字葡萄合作社“六点半茶铺”,农技“特派员”周玉良正通过技术理论讲解与现场示范相结合的方式,围绕果树修剪嫁接、病虫害防治等知识为果农开展现场培训。
现场“把脉”,精准“开方”周玉良指导果农抢抓农时,做好葡萄园的管理,解决种植技术难题,确保技术供给不断档,为今年葡萄能有一个好收成、好品质打下基础。
“现在葡萄坐果的重要时期,发芽后抹芽摘心,浇水、施肥、疏果都讲究技巧。”周玉良说。
在于城,像周玉良一样的“土专家”有10余人,他们大多都是经验丰富的葡萄种植户,常常帮助周围农户解决葡萄种植上的困难。
有“土专家”也有“特派员”。今年,于城镇出动农技“特派员”100余人次,发放宣传资料6000余份。他们深入田间地头,做好政策宣传、技术服务、抓点示范、答疑解惑等,不断提升农业科技服务“三农”的能力,全力保障农业生产顺利进行,助力乡村振兴。
“互联网+”远程送技术
在于城,葡萄、水稻种植等农业交流的微信群有许多,但自发组建的交流群存在局限性。近年来,于城利用这些微信群,建立了于城“农友圈”,打造农户身边的“田间课堂”,365天全天候为线上2000余名群众开展远程技术推广、解难答疑、病虫害预警等服务。
“我有6亩水稻,过去施肥把控上总是做不好,接下去新一轮水稻种植又开始了,为了起好步,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在群里发了‘求救’信息,很快高尔荣老师就联系到我了,提出针对性的解决方法,分分钟就解决我的困难。”董建明口中的高尔荣,是于城水稻种植大包户,有着丰富的种植经验,他的慷慨解惑,很快就解决了董建明的“头疼”难题。
如今,董建明逢人就夸“农友圈”的便捷,只需动动手指就有专家服务直达,他也认识了不少农业领域的“土专家”。
不仅能在“朋友圈”找“专家”,越来越多的“新农人”也开始在互联网里“放大招”。
“新农人”陈兵是土生土长的于城人,有着十几年的葡萄种植经验,他开通“浙北兵哥”抖音号,免费为群众宣讲农业技术,共发布农技知识小视频188集,收获1.1万粉丝和6.5万点赞,让越来越多农户坐在家中点点手机就能学到最新的农技知识。
“互联网+”的技术推广方式,不仅让种植户们在可视化界面中了解农业生产技术,及时解决生产中的实际问题,也让他们学习到了最先进的生产技术,提升种植水平。
“科技范儿”唱主角
旋耕机、插秧机、无人机……从“会种地”迈向“慧种地”。
在于城瑞丰农场的水稻田里,00后“新农人”周凡越正在检查无人机设备。近几年,他操作无人机进行精准农药喷洒,科技化种植方式让农田实现亩均减药10%、减肥15%。
瑞丰农场是省级农业科技示范展示基地,周凡越积极开展“农民课堂”耐心讲解现代农业知识,指导农户科学种田,帮助他们提高农业生产效益。
播种、施肥、灌溉和收割……90后“农创客”张海涛积极推动农业生产全环节向科技化、智能化转变,从“靠天吃饭”到“藏粮于技”,小到无人机、插秧机,大到收割机、烘干机,2个人就能轻松管理600多亩地,科技农业在于城唱起了“主角”。
目前,张海涛每年帮助周边农户开展农机作业,平均提升效益12%,带动实现共同富裕。张海涛还“解锁”更多农业新模式,延伸产业链,开发稻虾综合种养260亩,成功创建嘉兴市水产健康养殖基地。
以科技助力农业高质量发展,于城一批批年轻的“新农人”成为了送“技”下乡的“兴农人”,用现代技术为乡村振兴贡献力量。
接下来,于城将不断丰富“农友圈”的功能,扩大服务“半径”,及时做好服务需求的传导、响应和反馈;积极组织协调科研专家、乡土专家等组建小分队,开展“组团式”服务,实现快速响应、精准施策,把农业实用技术及时送到种植生产一线,让农户学得会、看得懂、用得着,为增产增收奠定坚实基础。
(来源:海盐县人民政府网站) 【投稿、区域合作请邮件 信息新报 3469887933#qq.com24小时内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