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经济快速发展、城镇化加快推进和现代技术应用的过程中,由于缺乏系统有效的保护,一些重要的农业文化遗产正面临着被破坏、被遗忘、被抛弃的危险。发掘、传承、保护农业文化遗产仍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在中国农业博物馆馆的大力支持下,本场馆采用景观展示、实物展示及科普展示融合的表现形式,全方位展示91项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蕴含的农耕智慧,使游客畅游场馆的同时,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农耕技术,为推进我国农业现代化绿色可持续发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技术指引。
农耕印记馆
农耕印记馆,以“农业文化”为主题,实景打造了6类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和91项国家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您可以在本馆感受农耕文明、了解农耕智慧、体验农耕文化的无限智慧与魅力。
本馆分为农耕传承和农耕遗迹两大展区。
表现形式
农耕传承展区
▼浙江青田稻鱼共生系统——是中国第一个被联合国粮农组织认定的“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是具有上千年历史,以种养结合为特征的稻鱼农业生态系统。
青田为山地丘陵地貌,山多地少,素有“九山半水半分田”之称。清朝年间青田诗人徐容丛的《咏田鱼》是稻鱼共生农业生态系统的真实写照:
一升麦子掉鱼苗,
红黑数来共百条;
早稻花时鱼正长,
烹鲜最好辣番椒。
▼青田田鱼,国家地理标志认证商标,田鱼经过多年驯养,性呆驯,不爱跳跃,不易逃逸,且可以吃掉水稻害虫,松土增氧,保肥增肥,改善水稻的生长发育,促进水稻的鬀(tì)分蘖(niè)。所以楠溪人常说:“稻田养鱼鱼养稻,稻谷增产鱼丰收。”
▼青田鱼灯舞: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
▼安吉人竹共生系统是正在申请的中国农业文化遗产项目。
▼竹叶龙是安吉人将竹元素加入国家非遗“龙灯舞”,创新后的民俗舞蹈,竹叶龙的制作选材体现了浓郁的地方特色,取毛竹的杆、皮、叶、鞭等部位制成,龙身由九节竹制笋灯串联而成,节目展示了由竹笋长成竹,而后变成竹龙的过程,蕴含着安吉丰富的竹文化,已经在国际上取得多项表演大奖,目前竹叶龙已经被评为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此景观以竹叶龙盘踞在竹子上为景观元素,分别表达了安吉人竹共生中竹栽培、运输、加工和文化,表达安吉人民在生活和精神方面对竹子的依赖。
农耕遗迹展区
农耕遗迹展区,位于场馆北侧,通过虚实结合的手法打造了云南红河哈尼稻作梯田景观、广西龙胜龙脊梯田景观、新疆吐鲁番坎儿井农业灌溉景观、江苏高邮湖波湿地农业景观、内蒙古阿鲁科尔沁草原游牧景观、云南腾冲槟榔江水牛养殖景观、黑龙江抚远赫哲族鱼文化景观等景观,感受农业的艺术之美。
★农田景观类
在我国91项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中以农田景观为特色的共有8项,其中以云南哈尼稻作梯田、广西龙胜龙脊梯田和湖南新化紫鹊界梯田较为出名。
▼从左至右依次为“云南红河哈尼稻作梯田”3D立体画、“湖南新化紫鹃界梯田”、“广西龙胜龙脊梯田景观”
▼云南哈尼稻作梯田3D立体画
▼广西龙脊梯田,耕作小泥人惟妙惟肖。
其他农田景观类农业文化遗产:
★农田灌溉类
新疆吐鲁番坎儿井是世界上最大的地下水利灌溉系统,被誉为地下万里长城,被称为中国古代三大工程之一。吐鲁番的坎儿井总数达1100多条,暗渠总长度达5000余公里,几乎赶上了黄河、长江的长度。坎儿井的掏挖技术沿袭着民间古老的传统,有一整套特定的方法。
运用“木棍定向法”、“油灯定向法”、“连通器原理”等技术原理,坎儿井是一种结构巧妙的特殊灌溉系统,它由竖井、暗渠、明渠和涝坝四部分组成。有不需要动力、蒸发量极小, 水资源利用率极高、水体不易被污染, 水温较低等优势特点。
▼结构示意图
其他重要农田灌溉类农业文化遗产:
★传统茶叶类
茶叶品种繁多,其中中国最多。目前茶叶分类尚未有统一的方法,按照不同的标准有不同的分类方法。根据各种茶制近中茶多酚的氧化聚合程度由浅入深而将各种茶叶归纳为六大类,即是绿茶、黄茶、白茶、青茶、黑茶和红茶。根据加工不同又可以分为花茶、紧压茶、萃取茶、果味茶、药用茶、含茶饮料等。
各省市被列为中国农业文化遗产的茶文化(12项):
★复合系统类
在传统农业的发展过程中,我国创造了如“稻鱼共生”、“桑基鱼塘”、“农-林-牧-渔”等多种农业复合系统,不仅实现了物质循环和能量多层次利用,还保持了农业资源的充分利用和清洁生产。
▼江苏高邮湖泊湿地农业系统:明清时期,随着治淮带来的巨量洪水以及泥沙南下,侵占了原本高邮湖周边的良田,当地传统农业遭受到毁灭性打击,世代生活于此的百姓没有屈服,创造性地发展出“湿地”和“农业”相结合的最佳方式:在水陆交错空间内实行稻鸭共作,在湖区实行鱼鸭混养和鱼蟹混养。以鸭消灭稻田里的蝗虫等害虫,采取分时段放鸭的技术,河沟放养与池塘精养相结合的水产模式。同时高邮湖具有多样的水生生物,为高邮鸭提供了丰富的饲料,粪便给水稻提供有机肥料,因泥沙淤积,湖水很浅,浅水植物莲藕丛生、芦苇密布,形成构成独特的湿地生态循环共生体系。
今天的高邮湿地不仅有“苍茫云水三千里”的自然风光,也有“千垛纵横碧水花,蟹黄虾红处处鸭”的独特湿地农业景观。
复合系统类其他重要农业文化遗产:
★农作物品种类
★林果类
中原地区
▼宣化漏斗式葡萄栽培方式:宣化葡萄最早引进栽培时间为唐代,距今已有1300多年的栽培历史,通过“丝绸之路”从古西域大宛国引进。如今,宣化传统葡萄园至今仍沿用传统的漏斗架栽培方式,内方外圆、呈放射状的传统架式,特色鲜明,且占地面积小,具有聚水、聚光、聚肥、防风、抗寒的特点。
▼河南新安传统樱桃种植系统:以樱桃贡品为特色的樱桃种植系统,樱桃行间间作矮杆类经济作物。其栽培历史可追溯到东汉时期,早在汉、魏、晋、唐等朝代就被选为宫廷贡品,为全国最大的古樱桃基地。被赋予“如珠未穿孔,似火不烧人”的美誉,"瀍(chán)壑朱樱"被列为洛阳八小景之一。
其他林果类农业文化遗产:
北方地区
▼陕西佳县古枣园:枣是原产中国的特有果树。佳县地处黄河中段晋陕峡谷西岸,一般被认为是中国枣的最早栽培中心。千百年来,枣树被当地人视为“救命粮”“保命树”“铁杆庄稼”,营养丰富被视为本土粮食,“佳县油枣”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吉林延边苹果梨:有100多年历史,素有“北方梨之秀”美誉。1995年龙井市被命名为“中国苹果梨之乡”。
其他林果类农业文化遗产:
南方地区
林果类农业文化遗产:
动物养殖类
▼内蒙古阿鲁科尔沁草原游牧系统:传统游牧生产方式,取物有道。采取“选育良种、接羔保育、分群放养、大小牲畜”的结构合理搭配,以牧民--牲畜--草原--河流相互依存、和谐共生为特色的复合游牧生态系统,生物类型多种多样、生态系统多样。
▼云南腾冲槟榔江水牛养殖系统:以独特的河流型品种,肉、役、奶兼用为特色的水牛复合养殖系统,已有2000余年的饲养历史。有着大面积的草场和丰富的饲草饲料资源,采用牛(粪)→沼(沼气能源、发电)→肥(沼液、渣制有机肥)→烟、茶、中药等作物”的循环经济模式。
▼黑龙江抚远赫哲族鱼文化系统:冬季捕鱼的主要环节有祭祀、凿冰眼、撒网、收网、摘鱼。破冰冬捕的工作量非常巨大,但收获也非常可观,每年捕上来的鱼多至上万条,铺满整个地面,场面非常壮观。除了传统的捕鱼方式,还有鲟鳇鱼活体取卵、四季人工孵化、繁育、幼鱼驯养、向两江投放等技术。捕鱼方式也是多种多样,小网挂鱼、操罗子捞鱼、“蹶搭钩”钓鱼、冬季“铃铛网”捕鱼等方式。剥下来的鱼皮还能制作成鱼皮衣,渐渐形成手工鱼皮文化。
动物养殖类其他农业文化遗产:
蔬菜与瓜类
蔬菜与瓜类重要农业文化遗产:
特产类
本展区以展板形式介绍特产类农业文化遗产。
▼辽宁宽甸柱参传统栽培体系:石柱子村人利用野山参种源,模拟野生条件,栽培选育出现在的“柱参”,酷似野山参,被誉为“园参之冠”“国之瑰宝”。此区域以林下培育柱参为背景,科普“柱参”芦高体灵、皮老纹身、须长须清、珍珠疙瘩多、形态优美的特点,以及媲美野山参的药效。模拟野生条件,对土壤、气候栽培技术要求极严,坡度应该在25°至40°之间,以黄沙土和黑沙土为主,生长极缓慢,出圃年限为15-20年。一般单支重30克左右,而普通园参可达300克。无肥无药,每年只限增加参地50亩,同时退下来的参地还林,达到林地资源可持续利用。
▼宁夏中宁枸杞种植系统:是以生产枸杞为特色的复合农业生态系统,
已有1000多年的人工种植历史,中宁人民与枸杞相生相伴,派生的枸杞文化博大精深,历史典故、传统工艺、神话传说、民间故事、谚语、歌谣,以及枸杞剪纸、刺绣、木烫画等多种民间艺术。枸杞适应盐碱,被当地人民选择为改良盐碱和沙荒地的树种,当地农民将枸杞与小麦、玉米、大豆等粮食作物或大葱、青菜、甘蓝、茄子等蔬菜作物进行间作,充分利用土地和光热资源。对水土保持,增加土壤肥力,调节小气候,防风固沙,美化环境具有重要作用。
末尾了来个彩蛋
▼B4馆视频快速预览
dvdf
本周末主题狂欢乐园的主题日活动也特别值得期待。
活动名称:2019年昌平区科协科普之春系列活动启动仪式
活动时间:2019年4月20日 9:30AM
活动地点:东区广场
活动内容:主题文艺演出、科普宣传、科普知识展板展览、趣味科普猜谜语、农业科普知识微信有奖答题等
活动名称:第六届金长城杯国际小魔星魔术争霸赛·复赛
活动时间:2019年4月20日 9:30AM
活动地点:C5津冀风采馆
活动内容:开场舞、魔术比赛
活动名称:第三届乐音嘉年华音乐会
活动时间:2019年4月20日 9:30AM
活动地点:西区广场
活动内容:架子鼓表演、独唱、乐队乐器弹唱、吉他表演、美声表演等
活动名称:第七届农业嘉年华食品安全主题宣传日
活动时间:2019年4月21日 10:00AM
活动地点:东区广场
活动内容:食品安全宣传、伪劣产品展示、食品快速检测、食品安全现场咨询、发放纪念品等
活动名称:南邵镇文艺助演
活动时间:2019年4月21日 10:00AM
活动地点:西区广场
活动内容:杂技、歌舞、独唱、魔术、独舞、评剧、陶笛、麒麟鞭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