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实施阶段(2013年2月—2014年6月)

1.阶段目标:

确立项目在学校日常管理、教育教学等各方面、各环节的核心地位,相应调整学校的有关制度、规范和运行机制,为项目研究提供制度保障。以行动案例法开展项目研究。

2.管理要求:

①加强教师校本培训,通过学习进一步树立向教研要质量,以教研求发展的有效教研理念,营造团队协作、共生智慧的教研氛围,激发教师专业发展的内驱力。

②以行动研究法围绕学科教学特色和突出问题,积极开展有针对性的主题教研活动,探索以不同形式的校本教研提升教研活动质量和教师专业水平。

③在开展有效教研活动的实践基础上,整理汇总有关资料,形成有效教研活动案例,教师发展个案等研究成果。

④研究有效教研的策略和途径,提炼校本教研的新模式,积极开展课题研究,形成课题研究经验和成果。

2.推进任务:

①明确课例研究的主题:

课例研究的问题产生于教育工作者的教学活动,包括教学任务的落实、教学活动的开展、学生的学习状态、教师的指导与点评等等产生的困惑与疑问。问题通常就是进行课例研究的主题。

②设计课堂教学的流程:

设计课堂教学的流程就是备课、写教案,在备课时研究共同体根据已有的实践经验和学习掌握的新教学理念,围绕学科研究确立的主题设计出具体详细的课堂教学方案(备课与集体备课,包括公开课前的说课和教学后的反思等环节)。例如,采用的方法是由执教教师进行设计,然后在小组会上介绍教学设想与意图,大家讨论研究,对设计方案进行修改和补充,然后由执教教师完善教学实施方案。

③观摩课堂教学的效果

在课例研究中,结合学校每学期开展的“三奖评比课”、“教学展示课”、“教学诊断课”、“教学汇报课”等活动,把研究与工作结合起来。在进行课堂观察前要求教师结合以下问题思考,如:为什么要进行课堂观察;如基于本课例的研究主题,结合学校课堂观察框架的研究,本节课你的观察点是什么;如:你的观察点与你感兴趣的研究点之间有什么关系。这样,让观课者(即参与课例研究者)聚焦主题或关注点进行有针对性的观察。

④评议课堂教学的得失

教研活动中研究课例中,对课例(包括上课教师的教学过程进行反思)找出设计方案与要研究、解决的问题之间的差距,大家相互交流、研讨,在不断对他人和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反思中,实现个人和教研组成员的共同发展。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不断采集课例的意义,掌握课例研究的方法,聚焦课例本身引发的问题,既有教学法层面的,也有学科本身的,促进大家对课例研究产生兴趣,唤起了教师研究的意识的自觉。

4.其他措施:

①聘请专家对此项目的研究进行具体指导,同时根据需要聘请专家作专题指导报告。即,加深理解“什么是课例”、“课例的选择”、“教研组建设的抓手”等等方面的指导。

②加强主题系列教研活动的实施探索。

③落实课例教研管理的有关管理制度,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增强此项目研究的实效性。

④充分利用校园的作用,加强学校各方面工作之间的研究交流。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