豌豆豆种植时间和方法_豌豆种植技术_豌豆种植带动村民致富经验

村民采摘豌豆尖。 本报记者 陈俊 通讯员 互组 摄本报记者 陈 俊 通讯员 互 组

万物并秀、流光半夏。

7月中旬,海东市互助土族自治县林川乡,天晴云舒、万物葱茏,唐日台村,一茬一茬水灵灵的豌豆尖活力迸发。农户在田间来回穿梭,娴熟采摘豌豆尖。

“豌豆尖营养丰富,味道清香、滑润适口,含有多种人体必需的氨基酸,备受广大消费者的青睐。目前,唐日台村共种植豌豆尖220亩(14.67公顷),市场价每公斤可卖7-9元,亩产产值近万元,能为村集体经济增收约10万元。”唐日台村驻村第一书记聂成辉介绍。

地处林川乡最北部的唐日台村,平均海拔3000米,纯属脑山地区。这里曾一度是土地贫瘠、气候寒凉、农业基础条件差、种植结构单一的代名词,加之农业产业附加值低,群众投入农业生产积极性不高,导致农业增收致富渠道狭隘。

转机在青海省绿色农畜产品输出地打造方略启动实施后出现,林川乡党委政府迅速围绕这一决策部署,紧扣产业振兴,把“打造”作为出发点,把“输出”作为落脚点,通过“引导群众参与、选树能人带动、提供技术支持、寻求市场代销”等措施,重点围绕“提质、增量、补链、扩输”四个环节定向发力,全面提升全县特色产业的整体效益,重点向高原冷凉蔬菜、供港蔬菜种植、豌豆尖种植等绿色有机蔬菜产业发力,探索符合地方实际的特色产业发展路径,带动农户实现实实在在的收益。

“如何提高土地利用率,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增加群众收益,一直是乡村两级班子的难题。为此,乡党委政府及村‘两委’想了不少办法,出了不少点子。”林川乡党委书记祁玉珠介绍:“当我们了解到南门峡镇引进种植的优质高山嫩豆尖,亩产量可达1000公斤,每公斤市场均价在8元,能远销北上广等省内外市场这一信息时,就及时组织村‘两委’成员、致富带头人、种植大户前去考察学习。因唐日台村与南门峡镇北沟脑、西山根等村山水相依、地缘相邻、自然禀赋相同,适合发展豌豆产业,最终决定引进种植优质高山嫩豆尖。”

互助县蔬菜技术服务中心主任朱安香介绍,高山豌豆具有喜凉、耐寒、抗病性好等特点,适应2500米以上高海拔地区种植,产出的豌豆尖色泽青绿、肥美鲜嫩,还有一股清香味飘散。几年前,我们在南门峡镇三个村引进,每年4月底种植,7月份开始收获,可采收3至4茬,亩产最高能达到1100公斤左右,每亩收入可达8000元以上。

为引导群众发展高山嫩豌豆尖种植产业,林川乡党委向县农业部门积极争取地膜、有机肥等对产业进行扶持,鼓励村民流转土地大力种植嫩豆尖。

产地仓储冷链保鲜设施,可最大程度保持豌豆尖的新鲜度,而在过去,由于品质不高又很难保鲜,传统土特产豌豆尖很难卖上一个好价钱。

鉴于此,该村重点在“鲜”字上做文章,同时注重从源头抓起,向品牌塑造发力,进一步提升农畜产品生产质量,村“两委”争取到乡村振兴试点项目资金400余万元,在村里修建了蔬菜包装、加工、打冷的车间。目前,高山嫩豆尖种植成为了唐日台村产业发展的重要突破口,供港菜蔬的一个重要基地,对外宣传青海、展示互助的一个“窗口”。

仲夏时节,正是豌豆尖产出的“黄金期”,唐日台村的豌豆尖迎来采摘旺季,当地越来越多的人也加入采摘队伍。

村民赵守存聊起豌豆尖产业,喜悦之情溢于言表:“我采摘的慢,一天至少能有七八十元的收入,手快的人一天能挣到200元左右,真正实现了家门口就业,家门口增收。”

小小的豌豆尖成为群众的致富“密码”,进一步拓宽了群众就业路、增收路。据了解,唐日台村豌豆尖种植基地,从育秧、田间管理到采收、分等、包装,已经形成完整的全产业链,每天至少能解决80人临时就业。

豌豆尖质优价高是前提,“输出”是核心,为进一步发展壮大绿色有机产业,该村“两委”班子始终把扩大输出作为最终落脚点,面向省内,瞄准省外,寻找销售渠道,打通销路,签订代销公司,形成一条完整稳定的“党组织+村集体+农户+公司售后”豌豆尖产业链,全力开拓海东优势农产品销售市场,目前豌豆尖主要输往粤港澳等地区。

“进入采摘期后,合作公司将以每公斤8元的保底价格收购农户采摘的豌豆尖,大家的日子会越过越红火,我们为大家办实事的信心更足了。明年我们计划进一步扩大种植面积,带动更多村民增收致富。”对于发展豌豆尖产业,村党支部书记樊礼邦显得信心十足。

而今,唐日台豌豆尖已成为带动农民增收的明星产业。

“小豆尖”带来“大收入”,高山嫩豆尖的引种,不仅鼓起了村民的钱袋子,更为互助县农业增产增效、促进农民增收致富奔小康开辟了新路径。

“青货出省”与“互货入港”,成为互助县在绿色农产品输出“赛道”上跑出的时代新姿态。

豌豆豆种植时间和方法_豌豆种植技术_豌豆种植带动村民致富经验

《青海日报》(2023年07月22日 第6版:省内要闻)

声明:以上内容除注明来源稿件外,均为青海日报原创稿件,未经书面许可严禁转载!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