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小学办学经验材料—立足校情寻求突破爱心教育提升品质 XX市某某小学 近几年,西街小学以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为抓手,凝聚教师教育情怀,提振教师专业素养,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提升学校办学品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迅速从一所薄弱学校跃升为成都市新优质学校,一所老百姓放心的学校。一、确立爱心理念,营造爱心文化西街小学是在2008年“5.12”地震以后,由临邛镇南街二小和西街小学合并组建而成,在板房过渡一年以后,于2009年9月迁入现址。这里是一所老学校,有77年的办学历史,最早是由国民革命军师长邓和[字蜀才]创办的蜀才学校,合校之前是临邛中学校址。这里又是一所新学校,新的西街小学开始了它的办学历程。合校前的两所学校是薄弱学校。前身都是民小,教师年龄结构老化,师资结构不尽合理,教学观念相对落后,专业水平有待提高。当时在校学生1000人左右,大都来自城乡结合部,不少的家长忙于生计没有时间管理孩子。学校教育质量一直徘徊在全市中游,办学特色不明显,艺术教育和学生活动零散不成体系。尽管实行划片招生,城区部分家长总是想方设法把孩子送到另外两所学校读书, 6个班的招生计划,只能招收三个班的学生。当时的西小,可以说是百废待兴、举步维艰。
思路决定出路。西小领导班子结合校情,努力寻找突破口,打破发展瓶颈。最终找到了“爱心教育”这一最朴素、最本真、最有效的灵丹妙药,确立了“爱心育人,育人爱心”这一办学理念, “为每个孩子的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这一办学目标,以温情管理“凝聚”人心,以校本研修“整合”资源,以办学质量“提升”品质,形成了全校团结和谐、敬业奉献的工作氛围,学校步入发展和进步的快车道,被评为四川省文明单位、成都市新优质学校。学校文化主题的确立,源于西小校园里的一棵树,它是由两棵树合抱在一起,共生共荣,就像南二和西小两所学校的合并,又像是老师牵着学生的手一起进步,更像学生和学生肩并肩共同成长。合并之初的西小,教师来自于不同的学校,老师之间还心存芥蒂,互不认同,;老师们还存在一些小团体,个别教师对同事、家长、学生缺乏尊重,。教师之间、师生之间、教师与家长之间一度关系紧张。针对这种仁爱和融合精神缺失的现状,我校把“爱心教育”作为全校师生的精神追求,努力把 “爱”书写在美丽的校园,烙印在师生心中,落实在他们的行动上。所以,我校的校园文化建设突出“爱”的主线,先后建成了“爱心”树景观雕塑、“爱心教育”主题墙、“师生情”浮雕,敬老孝亲广场、润泽园、爱心水景雕塑等文化景观。
教学用房均以“爱”字命名,班级展示牌的形状也是“两颗紧紧靠在一起的爱心”。爱心教育理念的外显文化进一步呈现。师生一走进学校,就会感受到爱心教育的文化熏陶。二、爱心凝聚人心,民主促进和谐一所学校,成也教师,败也教师。只要校长能把人心聚在一起,教师就会迸发出强大的力量。我校领导班子抛弃长官意识,认真为教师服好务,经常和教师交心谈心,生日、教师节等节日设计温馨独特的慰问方式,教师有病有痛主动看望,家有红白喜事到位关心,教师退休举行欢送仪式,工会每期开展团队活动,尽力改善教师办公条件,大事小情让教师知晓,财务支出向教师公布。这一切,让老师们感觉自己受到了足够的关心和尊重。同时,校长还经常用为教师做专题谈话的方式,如《团队的力量》、《我们在集体中比什么》、《爱心教育的几个层次》、《师爱的真情》、《西小有什么?缺什么?怎么做?》、《一所理想的学校》、《我们还可以做得更好》等等,让老师们渐渐理解学校的办学理念,激发他们的学校认同感、荣誉感和归宿感。努力使全校教师始终保持轻松、愉悦的精神状态,这样就融洽了领导与教师之间的关系,提振了教师的信心和内动力,促进了和谐人际关系的建立,大家都带着感恩之心、愉悦之情投入工作,。
老师们自觉地完成自己的工作,无须督促,无须提醒,人人都是学校的主人。当教师呈现和谐、向上的文化生态,办学水平和教学质量都是副产品,自然而然,不请自来。三、教师发展教师,教师成就学校西小合并之初,教师队伍的年龄和专业素质均不占优势。如果单打独斗,西小没有优势,单纯依靠上级培训也很难得到大面积的深度提高。我们就用“教师发展教师”的思路开展校本研修,依靠骨干引领、同伴互助、团队协作、自主提升等形式,扎实开展集体备课、年级磨课、分点观课等教研活动。我校坚持把课堂剖析作为提高教师专业素质的主战场,通过对青年教师新课标汇报课、同事互助课、骨干教师展示课等多种课例进行剖析研究,总结出了“三问五读”备课法、“四段六步”磨课法等,并申报了成都市级科研课题“提高备课组教研效益的策略研究”。此课题在2012年被评为成都市优秀课题,2014年荣获省三等奖,2015年12月顺利结题。邛崃市教培中心在我校召开了两次现场会,学校的集体备课、年级磨课经验在全市交流和推广,有近10所学校借鉴和采用了我校的课题研究成果。2014年,学校实施“县管校聘”竞聘上岗,优化教师管理制度,积极发掘教师潜能,让以前从没有上过双班的教师接受了双班数学教学的新任务。
几经历练,一批名优教师脱颖而出,他们在各种业务比拼、技能比赛中成绩斐然。先后培养了四川省特级教师刘文君、成都市优秀青年教师寇丽、邛崃市十佳教师陈丽君等名优教师。教师人心的凝聚、能力的提升,促进了西小教学质量的稳步上升,2016年,邛崃市教育局对全市各小学的办学水平进行综合评估,我校荣获学业水平监测总分全市第一名和综合测评全市第一名的好成绩。上学期,邛崃市学业监测我校语文数学分别获得全市第一名和第二名。我校办学水平已经连续多年受到邛崃市教育局表彰。四、家校携手同心,合力培育新苗基于爱心文化理念,我校积极与各部门、各社区建立和谐的关系。特别把家长也作为一种教育资源,成立了班级和校级的家长委员会,明确家委会的责、权、利,设立家长委员会办公室,定期召开家委会代表大会和全体会议,让家委会的相关机制正常运转起来。学校实施“家长义工”、“家长义教”、“家长驻校”、“家长评校”等活动,让家长真正了解学校、监督学校、支持学校。2013年10月,我校的家长委员会改革工作被列为成都市首批现代学校制度建设试点项目。2016年,“现代学校制度下的家长委员会建设的实践研究”被列为成都市教育科研重点课题,2017年被评为成都市年度优秀课题。
五、开展体验式德育,培养社会责任“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生活即教育。”学校把“体验式”德育作为特色,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在体验中感悟,在感悟中明理。结合传统节日三八妇女节、重阳节等节日,学校会布置体验式亲情作业,让学生说感恩话,做孝亲事,为长辈端茶送水、盛饭夹菜、按摩捶背等,活动持续一周,家长进行记录和评价。每年寒暑假,西小学生不再为大量的书面作业犯愁,因为学校布置了实践类假期作业。学生活跃在小区里、大街上,积极参与社区服务、家务劳动、慰问一线工人和交警等十多项实践活动,并且将参加活动的情况汇集成册,参加学校组织的展评。西小各班都实施了“班务包干制”,班级事务均承包给学生,于是就有了灯长、门长、水长、桌长等新头衔,学生都是班级小主人,社会参与能力和责任感得到锻炼。六、开展三生教育,提高生存能力为了让学生能适应未来的社会生活,我校以生命、生存和生活“三生”教育为载体,构建了“我能行”三生教育模块。上半年5月举行的“我能行”校园淘宝活动,学生亲自体验进货、摆货、设计店名、吆喝、砍价等生活情境,每个学生都是“小老板”,校园成了一个大市场,学生不仅学习了市场的经营模式,又体会到了父母挣钱的不易,为他们将来走向社会、适应社会、学会生存打好基础。
下半年11月举行的 “我能行”才艺大比拼,不比唱歌跳舞,只比生活、劳动技能,如低年级穿鞋带、钉纽扣、高年级的削苹果、切菜等。全体学生通过在家训练技能、在班级进行海选、在全校展示比拼等过程,让学生锻炼生活技能、劳动能力。七、面向全体学生,提高综合素质西小在“3S”活动课程框架下开设的社团活动,每周星期五固定开展一个小时,采用项目编班、分散走课形式,全校共有30多个社团,每个孩子都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参加一项活动,真可谓异彩纷呈、热火朝天。这个时候,孩子们尽情地在自己喜欢的项目中大显身手,他们不再担心作业,脸上总是洋溢着幸福的笑容。“台下鼓掌六年,不如台上展示一次。”西小活动尽量全员化、课程化。每次活动不再是几个特长生的专利,而是让每一个学生都成主角。六一游园会,每个学生至少可以参加三个项目的活动,运动会上每个学生至少参加两个项目的比赛。艺术节中每个学生都有作品或节目参加,元旦节不是让学生坐在操场吹着冷风看表演,而是分班举行新年大联欢……西小做到了“月月有活动,人人都参与”。固化的活动课程,让西小孩子在活动中学习、在活动中成长、在活动中习得技能,其中我校的跆拳道特色项目在全市独具风采。作为邛崃唯一的成都市跆拳道传统项目学校,我校的跆拳道运动做到经费保证、点面结合、立足课堂、社团提升、比赛拿奖,创出了西小独特的体育活动品牌,在成都市跆拳道运动界已经赫赫有名。
仅在2016年,我校跆拳道队参加成都市级以上比赛,获得了一等奖两个,30多人次学生获得金银铜牌,200多人考级成功,尤其在成都市第十三届运动会独得两枚金牌,实现了邛崃市各项目代表队金牌零的突破。除特色项目外,我校合唱、舞蹈、口风琴、手风琴、经典诵读、英语童话剧等项目代表邛崃参加成都市比赛并获得大奖。随着西小学生综合素质不断提高,近几年,他们参加邛崃市级以上美术、书法、舞蹈、朗诵、合唱、体育等比赛每年均有1000多人次获奖。一路走来一路收获。如今的西小,培养了一批批综合素质高、生存能力强的阳光少年,同时也收获了学校办学品质的全面提升,2015年被评为 “成都市新优质学校”, 2016年办学水平综合评估总分和教学质量量化总分均获全市小学第一名,学校的科创活动、艺术教育、校本研修、家委会建设、校务公开等工作成绩突出,在区域内产生了辐射和引领作用。西小的快速发展,促进了邛崃城区学校的教育均衡,有效遏制了择校问题。今后我校将继续以发展学生为本,为学生未来奠基,努力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努力铸就西小新的辉煌,为邛崃教育添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