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密度水产养殖方法与流程

1.本发明属于农业养殖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高密度水产养殖方法。

背景技术:

2.在水产养殖中螺类因其肉质鲜美、酥脆爽口养殖前景越来越广阔,如在实际生产中需要将螺(如东风螺等)通过养殖池高密度圈养起来,在养殖池底铺上沙子,螺一般平时藏匿在沙子中,当进食时则从沙子中爬出进食,由于螺的粪便以及食物残渣会残存在养殖池的沙中时间稍长则沙中藏匿的杂质就会发霉进而影响养殖池的水质直接影响螺的生长甚至会造成螺大批量得病死亡,而现有的多通过定期抽干养殖池内的水然后更换沙子的方式预防沙子变质,这个方法费时费力,同时每次都需要养殖池内断水再集中收集螺再释放螺再放水,这完全类似于重新给螺更换一个生存环境,这种方式即增加了养螺成本又容易造成螺的应急反应;再者在养殖过程中饲养人员往往定期往养殖池内投放饲料物(死鱼),当饲料物落入池底后大批量的螺爬在饲料物上进食,进食完毕后饲料物的残渣往往会留在养殖池中需要人员单独清理。

技术实现要素:

3.为解决现有技术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高密度水产养殖方法,用于解决养殖过程中养殖池底部的沙子容易被污染的问题。

4.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高密度水产养殖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将隔板底部固定于弹簧上部,确保限位槽和滑块相匹配对应,此时隔板内部与养殖池内侧壁之间形成养殖室;将沙子平铺于隔板内,并使得沙子的高度小于隔板;向养殖池内注入水形成水层,并使得水层高度大于挡板静止时的高度;将死鱼通过限位条固定于皮条网上,便于后期直接通过外构架将鱼进行收集;将支撑板对准卡槽放入,使得水层高度大于外构架上端面高度,同时使得吸附网底部抵进养殖室内的沙层;螺在鱼的引诱下经过吸附网进入至皮条网内并通过在进食间隙内穿梭进而进食固定于皮条网内的鱼;当皮条网内的鱼进食完毕后,鱼骨被限位条限位固定于皮条网上;对着支架框两侧同时c方向和d方向的力,c方向和d方向的力均垂直向下,支架框在c方向和d方向力的作用下向下移动并带动构架向下移动,构架进而下压弹簧使得弹簧产生形变;撤销c方向和d方向的力,在弹簧的作用下内构架和外构架向上移动复位;在下构架和外构架的往复运动中,下构架底部的水产生涌动,水流顺着透孔并穿过隔板内的沙子继续向上涌动,沙子中裹挟的杂质也随着水流的涌动上浮,这些杂质最终

被吸附网吸附;将外构架与内构架分离,从养殖池内取出外构架,对外构架内的鱼骨和其它杂质进行清理即可。

5.所述的高密度养螺方法,还包括如下步骤:将鱼放置于皮条网上,移动限位条至靠近鱼上部的位置处,然后拉扯限位条将限位条的挂钩穿过进食间隙从而实现限位条位置的固定,进而通过限位条将鱼固定于皮条网上,将鱼通过限位条固定于皮条网上。

6.进一步的养殖池内设置内构架和外构架,内构架上部设置外构架。

7.进一步的内构架底部通过弹簧与养殖池固定连接,内构架与外构架可拆卸连接,外构架底部固定吸附网。

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通过及时清理养殖池内沙子的杂质减少了沙子污染养殖池内水的情况发生,改善了螺的生存环境,降低了螺感染疾病的概率,通过内构架的上下移动,使得养殖池内的水从底部往上涌入内构架内进而起到从下往上“扰动”内构架内沙层的目的,而沙层中裹挟的粪便等杂质则会被外构架底部的吸附网吸附,同时外构架可以将饲喂物与沙层分开,同时螺进食的场所与沙层分开,饲喂物剩余的残渣则留在外构架上后期直接可以跟随外构架从养殖池分离取出,避免饲喂物残渣污染沙层,同时便于人员取出饲喂物残渣,这样每次饲喂完螺后都可以同时对沙层进行一定的清理从而确保了螺生存环境的优良。

附图说明

9.图1是本发明结构示意图。

10.图2是本发明中养殖池结构示意图一。

11.图3是本发明中养殖池结构示意图二。

12.图4是本发明中内构架结构示意图。

13.图5是图4中a处结构示意图。

14.图6是本发明中内构架和养殖池结合示意图。

15.图7是本发明中外构架结构示意图。

16.图8是本发明外构架和内构架结合示意图。

17.图9是图8中b处结构示意图。

18.图10是本发明中吸附网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19.如图1-10所示的一种高密度水产养殖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将隔板21底部固定于弹簧4上部,确保限位槽52和滑块53相匹配对应,此时隔板21内部与养殖池1内侧壁之间形成养殖室24,将沙子平铺于隔板21内,并使得沙子的高度小于隔板21。

20.向养殖池1内注入水形成水层,并使得水层高度大于挡板23静止时的高度;将鱼放置于皮条网33上,移动限位条35至靠近鱼上部的位置处,然后拉扯限位条35将限位条35的挂钩352穿过进食间隙333从而实现限位条35位置的固定,进而通过限位条35将鱼固定于皮条网33上,将鱼通过限位条35固定于皮条网33上,避免了鱼在东风螺进食

过程中的移位,同时将进食后的鱼残渣进行限位固定,避免鱼残渣如鱼骨等散落于养殖池内不利于收集,将死鱼通过限位条35固定于皮条网33上,便于后期直接通过外构架3将鱼进行收集;将支撑板32对准卡槽22放入,使得水层高度大于外构架3上端面高度,同时使得吸附网6底部抵进养殖室24内的沙层;螺在鱼的引诱下经过吸附网6进入至皮条网33内并通过在进食间隙333内穿梭进而进食固定于皮条网33内的鱼;当皮条网33内的鱼进食完毕后,鱼骨被限位条35限位固定于皮条网33上;如图1所示对着支架框31两侧同时c方向和d方向的力,c方向和d方向的力均垂直向下,支架框31在c方向和d方向力的作用下向下移动并带动构架2向下移动,构架2进而下压弹簧4使得弹簧4产生形变;撤销c方向和d方向的力,在弹簧4的作用下内构架2和外构架3向上移动复位;此时在限位组件5的作用下内构架2运行稳定。

21.在下构架2和外构架3的往复运动中,下构架2底部的水产生涌动,水流顺着透孔211并穿过隔板21内的沙子继续向上涌动,沙子中裹挟的杂质也随着水流的涌动上浮,这些杂质最终被吸附网6吸附,这样可以达到清理沙子的作用,避免沙子污染;将外构架3与内构架2分离,从养殖池1内取出外构架3,对外构架3内的鱼骨和其它杂质进行清理即可。

22.其中养殖池1内设置内构架2和外构架3,内构架2上部设置外构架3;具体的内构架2底部通过弹簧4与养殖池1固定连接,内构架2与外构架3可拆卸连接,外构架3底部固定吸附网6,养殖池1内注入水,内构架2内铺覆沙子即作为东风螺主要的休憩生活场所,而在需要饲喂东风螺时可以将东风螺的饲料如死鱼、死蟹等固定于外构架3上,然后将外构架3对准内构架2放置,从而便于内构架2的东风螺进入至外构架3内进食,进食完毕后的食物残渣如鱼骨等会留在外构架3上,在取出外构架3之间则可以按压内构架2和外构架3,因为内构架2可以相对养殖池1进行升高和下降移动,因此利用内构架2的上下移动从而使得养殖池1内的水产生“搅动”,从而利用内构架2底部水流的“上涌”达到将内构架2内沙中裹挟的杂质如东风螺粪便或散落的食物残渣等“扬起”从而避免这些杂质藏匿在内构架2内的沙中后期发霉变质影响水质,“上浮”的杂质很大一部分被外构架3底部的吸附网6所“吸附”,最终将外构架3和内构架2分离,这样在外构架3的安装和拆卸过程实现饲养和“杂质”捕获的双重作用。

23.如图2所示,养殖池1上部呈开口状,内箱1包括侧壁一11、侧壁二12、侧壁三13、侧壁四14和底壁15,侧壁一11、侧壁二12、侧壁三13、侧壁四14首尾垂直固定连接,侧壁一11、侧壁二12、侧壁三13、侧壁四14底部固定底壁15;底壁15中部设置排污槽151,排污槽151横向截面呈“︶”状,排污槽151从底壁15一端延伸至另一端;排污槽151用于在最终清洗过程中将杂质排出养殖池1。

24.弹簧4数量为六个,弹簧4一端与养殖池1底部固定连接,弹簧4另一端与内构架2底部固定连接。弹簧4与内构架2之间设置间隙41,弹簧4用于给内构架2提供一定的回复力,使得内构架2可以在上下复位移动中使得其底部的间隙41内的水产生向上的“涌动”,该“涌

动”的水则最终穿过内构架2进入内构架2内的砂层中,在水流的扰动下沙层中“藏匿”的粪便等杂质上浮,最终被吸附网6所捕获。

25.内构架2与养殖池1之间设置限位组件5,内构架2一侧通过限位组件5与养殖池1连接;限位组件5用于保证内构架2在上下移动过程中的稳定性。

26.请同时参阅图2、4、5,限位组件5包括限位条51、限位槽52和滑块53,限位条51竖向固定于内构架21一侧,限位条51主体为长条状结构,限位条51内开设限位槽52,限位槽52横截面呈“∏”状,限位槽52从限位条51的上端延伸至限位条51的下端,滑块53与限位槽52匹配对应设置,滑块53一侧与养殖池1侧壁固定连接。限位组件5的存在避免了在内构架2受到两侧下压力的作用下产生倾斜,同时保证在底部弹簧4的作用下内构架2能稳定的向上移动。

27.参照图4,内构架2包括隔板21、卡槽22和挡板23,隔板21横截面呈倒“∏”状,隔板21两侧为开口状,隔板21长度略小于养殖池1的长度,隔板21放置于养殖池1内时,隔板21内部与养殖池1内侧壁之间形成养殖室24,东风螺主要在养殖室24所在的区域生存,隔板21两侧上部设置隔板法兰212,隔板法兰212从隔板21一端延伸至另一端,隔板法兰212上开设卡槽22,卡槽22横截面呈倒“∏”状,卡槽22从隔板法兰212一端延伸至另一端,隔板法兰212一侧垂直固定挡板23,挡板23为矩形板状结构,挡板23从隔板法兰212一端延伸至另一端;卡槽22的深度小于隔板21的深度,卡槽22用作后期外构架3的插入槽,起到固定外构架3的作用。

28.隔板21内覆盖沙子形成沙层(图中未示),沙层高度小于隔板21高度,隔板21底部均匀贯通开设透孔211,透孔211为圆孔状,透孔211大小可以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外构架3包括支架框31、支撑板32、皮条网33、限位支架34和限位条35,支架框31为平板状结构,支架框31内贯通开设窗口311,窗口311为矩形状结构,窗口311内固定皮条网33,支架框31底部两侧固定支撑板32,支撑板32为矩形状结构,支撑板32可匹配插入至卡槽22内,支架框31上部固定限位支架34,限位支架34上安装限位条35;支撑板32的高度大于卡槽22的深度,同时卡槽22的深度小于隔板21的深度这样当外构架3固定于卡槽22内时,支撑板32距离隔板21内的沙层具有一定的距离,这样即使在外构架3叠摞在内构架2上部时,东风螺依然具有相对充足的生存空间,同时这样也便于东风螺沿着吸附网6上爬也便于后期养殖室24内沙子在气流的扰动下的扩散进而被吸附网6吸附。

29.参照图8、9,皮条网33由横向橡皮条331和纵向橡皮条332,横向橡皮条331和纵向橡皮条332垂直交叉设置,横向橡皮条331和纵向橡皮条332之间设置进食间隙333。进食间隙333便于东风螺从其中进行穿梭,同时横向橡皮条331和纵向橡皮条332的弹性结构便于后期配合限位条35

ꢀ“

包裹”放入其中的鱼等饲料,而限位条35也可以通过进食间隙333进行自身的固定。

30.参照图7,限位支架34包括支架座341和轴杆342,支架座341数量为两个,支架座341固定于支架框31边缘处且支架座341位于窗口311一侧,支架座341之间固定设置轴杆342;轴杆342为圆杆状,轴杆342长度略大于窗口311的长度。

31.参照图7、9,限位条35主体为长条状,限位条35选用弹性橡胶构成,限位条35数量为若干个,限位条35一端开设圆孔351,限位条35通过圆孔351套在轴杆342上,即限位条35可在轴杆342上移动,这样限位条35可以根据饲料物在皮条网33的位置进行移动,从而选择

最合适的位置通过限位条35将皮条网33上的饲料物进行“勒紧”固定,限位条35另一端设置挂钩352,挂钩352选用塑料材质,挂钩352可以穿过进食间隙333从而实现限位条35位置的固定。

32.皮条网33朝向吸附网6方向的投影覆盖吸附网6,而吸附网6位于隔板21内,吸附网6包括网框61和粘网62,网框61主体为板状结构,网框61横截面呈“(”状,网框61内固定粘网62,粘网62选用棉布或麻布材质,这些材质容易吸附细微杂质,吸附网6一方面对养殖室24内上浮杂物进行吸附,另一方面吸附网6底部可以接触养殖室24内的沙层,此时隐藏在沙子中的东风螺可以沿着吸附网6向上爬从而进入至皮条网33上进食饲料物。

技术特征:

1.一种高密度水产养殖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将隔板底部固定于弹簧上部,确保限位槽和滑块相匹配对应,此时隔板内部与养殖池内侧壁之间形成养殖室;将沙子平铺于隔板内,并使得沙子的高度小于隔板;向养殖池内注入水形成水层,并使得水层高度大于挡板静止时的高度;将死鱼通过限位条固定于皮条网上,便于后期直接通过外构架将鱼进行收集;将支撑板对准卡槽放入,使得水层高度大于外构架上端面高度,同时使得吸附网底部抵进养殖室内的沙层;螺在鱼的引诱下经过吸附网进入至皮条网内并通过在进食间隙内穿梭进而进食固定于皮条网内的鱼;当皮条网内的鱼进食完毕后,鱼骨被限位条限位固定于皮条网上;对着支架框两侧同时c方向和d方向的力,c方向和d方向的力均垂直向下,支架框在c方向和d方向力的作用下向下移动并带动构架向下移动,构架进而下压弹簧使得弹簧产生形变;撤销c方向和d方向的力,在弹簧的作用下内构架和外构架向上移动复位;在下构架和外构架的往复运动中,下构架底部的水产生涌动,水流顺着透孔并穿过隔板内的沙子继续向上涌动,沙子中裹挟的杂质也随着水流的涌动上浮,这些杂质最终被吸附网吸附;将外构架与内构架分离,从养殖池内取出外构架,对外构架内的鱼骨和其它杂质进行清理即可。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密度水产养殖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如下步骤:将鱼放置于皮条网上,移动限位条至靠近鱼上部的位置处,然后拉扯限位条将限位条的挂钩穿过进食间隙从而实现限位条位置的固定,进而通过限位条将鱼固定于皮条网上,将鱼通过限位条固定于皮条网上。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高密度水产养殖方法,其特征在于,养殖池内设置内构架和外构架,内构架上部设置外构架。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高密度水产养殖方法,其特征在于,内构架底部通过弹簧与养殖池固定连接,内构架与外构架可拆卸连接,外构架底部固定吸附网。

技术总结

本发明属于水产养殖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高密度水产养殖方法,本发明通过及时清理养殖池内沙子的杂质减少了沙子污染养殖池内水的情况发生,改善了螺的生存环境,降低了螺感染疾病的概率,通过内构架的上下移动,使得养殖池内的水从底部往上涌入内构架内进而起到从下往上“扰动”内构架内沙层的目的,而沙层中裹挟的粪便等杂质则会被外构架底部的吸附网吸附,同时外构架可以将饲喂物与沙层分开,同时螺进食的场所与沙层分开,饲喂物剩余的残渣则留在外构架上后期直接可以跟随外构架从养殖池分离取出,避免饲喂物残渣污染沙层,同时便于人员取出饲喂物残渣,这样每次饲喂完螺后都可以同时对沙层进行一定的清理从而确保了螺生存环境的优良。环境的优良。环境的优良。

技术研发人员:徐宾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徐宾

技术研发日:2022.01.12

技术公布日:2022/4/12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