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山网讯(记者朱必义报道)通过“抓大户、建小区、强科技”等一系列措施,伊宁县今后几年内农区养殖产业化水平将获得稳步提升。伊宁县农区养殖起步较早。上世纪九十年代,该县就成为“国家秸秆养畜示范县”,并获得过“全国黄牛改良先进县”等称号。经过多年发展,去年伊宁县肉食产量达到3.48万吨,牛奶9万吨,育肥出栏牲畜61万头(只),出栏鸡禽400多万羽,畜牧业在农民人均收入中的比重达到26%。“从事育肥牛的多数是回族农民,育肥羊的以维吾尔族为主,养鸡的汉族为主。还有专门把育肥牛羊往乌鲁木齐送的,专门提供甜菜渣等饲料的……”伊宁县畜牧局局长孙伊生给记者介绍情况。然而,从产业化发展的要求来衡量,伊宁县农区畜牧业尽管已经形成一定规模,但一家一户庭院养殖模式这些年也逐渐暴露出一连串问题。比如人畜未能分离,比如养殖户与龙头企业脱节,再比如标准化养殖和科学管理模式推广难等等,由于长期延续下来的分散经营模式,上述制约伊宁县传统畜牧业向现代畜牧业转型的症结迟迟得不到解决。2008年,利用国家项目支持,伊宁县分别启动了一个规模化奶牛养殖项目和一个万头生态猪养殖项目。此外通过招商引资,一些乡镇也着手建设蛋鸡养殖小区。2009年,县里进一步加大扶持力度,要求每个乡镇各建设一个养殖小区,其中奶牛养殖小区不低于200头规模,生猪养殖小区年出栏1万头以上,育肥牛小区年出栏5000头以上,蛋禽小区年出栏10万羽以上。县里为每个养殖小区补贴30万元水、电、路配套资金。“面对变化莫测的市场,分散经营的农户很容易陷于茫然。2007年下半年,伊宁县牛奶每公斤高达2元多,全县奶牛一下子增加了四五千头。去年3月,奶价开始下跌,农民又纷纷把奶牛卖掉。”孙伊生说,只有通过规模化养殖和产业化经营,提高养殖户组织化程度,伊宁县农区养殖业大起大落的局面才不会重演。--/enpcontent----/enpcontent--中华小吃论坛.ku162学习中国所有美味小吃技术就上.ku162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