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新冠肺炎疫情防控进入常态化状态,各地零星病例时有发生,如何科学、有效、迅速、合理、安全地开展医疗诊治和护理工作,对促进医院发展,保障群众健康权益,维护正常医疗秩序意义重大。这也是当前时代背景下,医院管理者需要深入思考和分析的问题。

今年,按照医院人力资源部安排,笔者有幸阅读了《协同》这本书。虽然企业管理不能完全等同于医院管理,但相通的地方却很多,特别是新冠肺炎疫情时期,我们应该如何运用协同管理理论,做好护理管理呢?笔者就自己的心得体会,结合工作实际,和大家探讨一下。

提出问题

一、管理的本质是什么?

在医院,管理分很多层级,最普遍的一个管理单元就是病区管理。管理不是排好班次、定好职责、各司其职、规范行事就好了,管理的意义和内涵远大于此。为什么同样的班次、同样的工作职责,有的患者反馈较好、满意度高,有的患者有意见呢?为什么有的职工放在这个岗位痛苦万分、苦不堪言,而转到另一个岗位后工作起来就能如鱼得水呢?为什么有的团队发展迅速、团结一致向前冲,而有的则是原地踏步、止步不前呢?这就是管理的内涵和技巧。

护理工作琐碎、繁重、技术要求高,如何充分发挥每个人的特长进行合理安排,让大家在繁忙、烦琐的护理工作中,体会到个人价值,产生工作幸福感,这也是管理者需要用心做的事情。除此之外,管理还包括协调沟通、运营管控、质量安全、团队引领等。

管理是在特定的环境下,对组织所拥有的资源进行有效的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以便达成既定组织目标的过程。从这一概念出发,我们可以看到管理需要围绕两个核心开展工作:一个核心是工作目标;另一个就是充分发挥人的价值。目前,我们面临的是强个体时代,如何激活个体、充分发挥每个人的优势,不仅实现组织目标,同时也让每位职工都能从工作中获取人生价值,这是管理的艺术和本质。

二、新冠肺炎疫情给我们带来了哪些改变?

新冠肺炎疫情对中国经济发展和日常生活的影响是深远的。新冠肺炎疫情给每位患者就医行为都带来了影响,大家的自我健康保健意识得到提升,为了避免现场排队,网上问诊、网上诊疗、远程会诊成为众多患者首选。

患者就医行为的改变给医院带来了机遇和挑战,挑战主要来自于互联网医疗的挑战、“以医疗为中心”的挑战、对医院粗放式管理的挑战、对智慧医疗信息化建设的挑战。同时,护理工作作为医院诊疗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疫情形势进展,也逐渐暴露出很多弊端和问题,比如防护救治知识和技能、人力资源的储备和应激管理、心理危机的干预机制等都有待加强。

三、医院管理为什么要协同?

分工提高了劳动效率,分权提高了组织效率。以前,企业都是在强调分工,分工明确了,才可以做好责、权、利划分。为什么当今又要提协同?原因在于企业或医院都是整体,分工边界越清晰预示效率越慢。

从企业来说,市场瞬息万变,顾客不会等到企业把内部协调好、战略定清楚、产品做出来再去购买产品,换言之顾客需求不会等待。

从医院角度来看,医院要致力于提高患者就医满意度,可是如果出现患者投诉,作为患者个人考虑的不是这个问题是归口于门诊办、医务部,还是护理部,患者面对的是整个医院,并不关心部门职责,其要求是立刻解决问题。

面对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也是一样,各部门应该迅速反应、避免相互推诿责任,共同协作把问题解决好。在这种情况下,协同提高了系统效率,作为一个整体,必须做好协同。

协同管理

一、协同的基本概念

协同一词来自古希腊语,也可表达为协和、同步、和谐、协调、协作、合作,是协同学的基本范畴。

所谓协同,就是指协调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不同资源或者个体,使它们一致完成某一目标的过程。协同的概念有着广泛的含义,不仅包括人与人之间的协作,也包括不同系统之间、不同数据资源之间、不同应用情景之间、科技与传统之间等全方位协同。但是,有时协同的指向仍然模糊。什么是互相协作?所协作的是什么内容?是人、财、物等资源?还是产、供、销等部门?从企业角度看,完整的协同概念应该有五个层面:人的协同、流程协同、信息协同、应用协同和企业管理协同。

二、协同的步骤和环节

数字化时代背景下,医院如何找到“协同创造价值”取向,基于陈春花教授总结出的“协同五环”理论体系,高效协同可以分为4个基本步骤和环节。

第一,是协同价值预期。正如东方智慧“道不同,不相为谋”,在此环节,相同的价值观是进行协同价值的评估基础,而价值观匹配策略是进行系统伙伴筛选的关键因素。正如实施伴飞计划一样,学科在选择伴飞对象时,均要将其技术、团队、发展模式等和自身进行对标分析后,并根据学科战略目标慎重选择。

第二,是协同价值创造。它是协同的核心,这一环节要基于人为主体,才能发挥效果。回归到医院发展,就是要“以患者为中心”,发挥各层级人员工作效率,形成“组织有组织目标、个人有个人目标,个人目标要嵌套到组织目标中”的良好局面。

第三,是协同价值评价环节。这一环节的评价要求可衡量化,不能衡量化,就尽量概念化;不能概念化,就尽量细化;不能细化,就尽量流程化。

第四,是协同价值分配。价值创造评价后,如何科学、合理地进行价值分配的问题,是激活个体的关键,这样才使得协作方有更强的合作愿望,把协同发展下去。

三、培养协同管理行为

最优秀的管理者,不要求别人为他服务,而是为共同目标服务;最优秀的管理者,没有自己的追随者,而是与大家一起奋斗。

协同不是喊口号,协同的第一步就是要切实拿出行动。那么,如何在工作实践中去培养协同管理行为呢?应该关注以下4个方面。

一是灰度管理。很多时候,认识事物不是非黑即白,从白色过渡到黑色,其间有百余种灰色。灰度管理就是要协调各种矛盾、包容各种矛盾,并在各种矛盾中协调出创新和结果。

二是授权信任。“有人负责我配合,没人负责我负责”,组织系统真正的作用是帮助人成功、鼓励人成功。

三是激励激活。优秀的管理者应该善于激活激励员工的工作创造性和积极性。

四是技术平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大数据时代,要关注技术平台建设,以信息和技术的力量促进管理组织的发展。

护理管理应对策略

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联防联控”4个字作为疫情防控机制被多次提及。

这其中,“联”和“防”充分体现了协同管理理念,成为战胜疫情的指导思想。

那么,基于协同管理理论,制定医院护理管理的应对策略,就应该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积极响应,重新整合医疗资源

新冠肺炎疫情来势凶猛、迅速,护理管理要高度重视,积极响应国家和医院号召。

护理人力资源作为最关键、最具能动性的护理资源之一,合理的配置和利用将直接影响到护理质量、患者安全以及医院的整体运行效率。在危机护理中,根据“3S”(人员、材料、结构)系统框架的理论,首要任务是要做好人员调控。护理管理者要在医务部、人力资源部、信息中心等部门的支持下,全面梳理各临床科室在岗人员情况,重新整合护理人力资源,形成三级应急网络梯队。此外,依托信息系统建立机动护士库,实现全院缺口可协调替代人员方案,最终实现“三阶梯一库”的人力资源队伍。

二、部门协同,开展多维度培训

新冠病毒传染性强,人群普遍易感,医务人员一旦感染,将会造成更大范围的传播。因此,加强医务人员培训至关重要。

在培训过程中,应注意做到对象全覆盖、内容标准化和形式多元化。护理部应及时搜集和下发应对新冠肺炎的相关指南、专家建议、指引等,通过线上和线下学习模式,采用问题导向等教学方法组织培训,并将相关要求落实到护理工作中;按照《医疗机构内新型冠状病毒100个感染防控流程》,协同医务处、医院感染科等对参加疫情防控的全部人员进行个人防护知识、防护技术和操作流程培训,必要时还应进行无创呼吸机操作技术和咽拭子标本采集技术培训,保证护士能有效胜任岗位职责;对所培训知识进行全员考核,以督促和评价培训效果。

三、在常规护理基础上,改进护理工作流程

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医疗机构需要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诊疗服务,切实做到两手抓、两手硬。

疫情发生削弱了护理工作的正常运转效率,然而,常规护理是应急护理的基础,应在常规工作基础上改进护理工作流程,最大限度降低感染风险,提升团队应急能力;在医疗、护理、医院感染控制办公室及后勤保障等多部门联动下,坚持以人为本、预防为主、分级负责、协同应对的原则,运用团队资源管理模式,加强应急工作前端的控制,使应急管理风险关口前移;严格执行清洁区、污染区、潜在污染区和患者通道、医护通道、污物通道的隔离管理,确保院感防控落实到位。

四、严格按规范要求消毒,避免院内感染

在有效落实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措施方面,护理部要实施医院内各区域清洁消毒责任制管理,严格执行《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等要求;与感控办全面协作,严格遵照消毒隔离规范,加强沟通交流,修订或新增工作流程,在相关职能部门指导监管下工作,包括消毒作业人员职业防护,含氯消毒剂配制浓度,门把手、门帘、走廊、扶手、卫生间、生活垃圾暂存处的消毒质量,是否遵照计划时间完成消毒和消毒记录。

同时,医院要严格住院患者及探视人员的管理,各部门协同建立医院三级预检架构,第一级为医院入口,第二级为楼宇通道入口,第三级为病区入口,三级联动做好患者及陪护的预检管理。

五、关怀每一个医务人员,提供护理保障

护理管理者应与党政工团积极协同,响应国家号召,全力做好一线医务人员及其家属保障工作,从生活、心理、人文、安全等方面,了解他们的需求,提供及时的物资和心理帮助,切实把党和组织的关心关爱传递给每名一线医疗队员。关注医护人员身心健康,体现人文关怀,必要时给予针对性心理干预。

医院是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主战场,护理队伍是抗击疫情的主力军。面对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医院护理管理及各部门应践行协同理念,及早采取措施,及时启动应急机制,做好护理人力资源调配、全体护士防控疫情知识培训、防控制度流程建设及工作流程再造、落实消毒隔离制度,体现人文关怀,为医院应对重大公共卫生事件提供护理保障。

(河南省肿瘤医院 杨福娜 徐晓霞)

统筹:刘旸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