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吉市新峰奶牛养殖专业合作社开创了牛羊集中托养模式,将分散经营的牧民组织起来,实现饲养、防疫、保险、销售、结算和育种“六统一”。合作社盘活了当地6家小规模合作社并组建联合社,实现分工合作,提升了当地牧业的组织化程度,改善了生态环境,带动了牧民增收致富奔小康。
实现牛羊集中托养打造富民“产业联盟”
昌吉市新峰奶牛养殖专业合作社
昌吉市新峰奶牛养殖专业合作社成立于2009年,位于昌吉州昌吉市阿什里乡努尔加村,有农牧民成员385户。合作社养殖场占地555亩,固定资产达1.01亿元。经过近十年发展,合作社从单一的奶牛养殖发展到综合经营奶牛、肉牛、肉羊集中托养、牛羊屠宰分割、肉羊良种繁育、饲草种植、加工及销售、农产品种植、有机肥生产加工、牧家乐等,实现了多产业联动、循环发展,为推动新疆农牧业高质量发展起到了示范引领和辐射带动作用。合作社先后获得州级、自治区级、国家级示范社,县市级、州级“残疾人扶贫就业基地”,州级“民族团结先进单位”和“国家级标准化养殖示范场”等多项荣誉。
一、打破小农传统,将牧民纳入现代养殖体系
昌吉市阿什里乡是一个农牧结合的乡镇,95%以上是哈萨克族,大部分牧民都有养殖牲畜传统。但由于牧民长期处于半封闭的生产生活环境,语言不通,科学文化水平较低,大多采用分散式经营,自产自销,养殖收益很低,生活不富裕。
2009年,退伍军人张峰动员11位牧民成立了昌吉市新峰奶牛养殖专业合作社,开创“托牛所”养殖模式。合作社与牧民成员之间的合作模式有两种:
一是全托管养殖。由合作社集中养殖和管理,以奶牛的产奶量为基准进行定价,每年按托养奶牛的平均产奶量给付成员托养费。“以量定价”是以奶牛泌乳期的平均值为参考值,平均产奶量为30公斤的1头奶牛,合作社每年给付牧民3600元,25公斤的3000元,20公斤的2400元。托管期内奶牛所产的犊牛所有权归合作社,做为干奶期饲草料费。
二是半托管养殖。由合作社无偿提供场地、圈舍及配套设施等,由养殖户在合作社自行养殖,服从牛场的 “六统一”管理,统一饲养、统一防疫、统一保险、统一销售、统一结算、统一育种。月底合作社从奶款中扣除饲草料等费用,并抽取每公斤0.2元的费用,其余盈余返还养殖户。这种半托养模式能使牧民年均增收2000-3000元。
目前合作社奶牛存栏1285头,参与全托的成员45户,参与半托的成员10户。为了带动更多牧民实现转型发展,2012年合作社又带领5位农民建成了首家“托羊所”。托羊所以繁育、育肥为基础,以屠宰加工为重点,对成员进行“六统一”管理,将农牧民纳入到现代化养殖队伍中来。
通过加入合作社,农牧民掌握了种植、养殖新技术,不用操心饲养牲畜、防疫和出售,或干脆将牛羊给“托牛所”或“托羊所”,从一家一户散养和土地劳动上解放出来,外出务工经商,拓宽收入来源,实现多元化增收致富。合作社托养模式示范带动了农牧民科学养殖,加快了阿什里乡畜牧业发展,特别是奶牛养殖效益显著,成为当地富民增收的主导产业。昌吉州从2009年开始推广合作社的模式,目前全州托牛所已达87个,有5.6万头奶牛“入托”实行集中饲养。
二、加强联合与合作,构建产业发展联盟
近年来,畜牧养殖业受市场冲击比较大,一些合作社都处于关闭停产状态。2016年4月,合作社盘活当地6家小规模、效益较差的畜牧养殖合作社,共同组建了昌吉市布尔列斯农牧业专业合作社联合社。
联合社按照产业延伸、循环利用等原则,发挥各成员的业务优势,构建富民产业发展联盟。联合社按照成员优势分工合作,天泰畜牧养殖专业合作社建设了以世界著名肉羊品种“德国肉用美利奴羊”种群为主的繁育体系,并对当地哈萨克羊进行品种改良,目前存栏优质种羊2200只,除满足本地品种改良需求外,每年还向外地销售种羊500只以上。海峰农业种植专业合作社,整村流转三个自然村土地8000亩,种植苜蓿、青贮、制种玉米、番茄等,解决饲草料不足问题。新泰牧草专业合作社负责经营饲草储备及加工,解决饲草料供应问题。志远畜牧养殖专业合作社开展“以奶换肉、以肉换奶”的肉牛养殖模式,即当牛奶市场价格低时,给奶牛选育选配肉奶兼用型的冻精,发展肉牛养殖;当牛奶价格好时,大力发展奶业,肉牛养殖兼顾发展,有效抵御市场波动风险。天奎草畜联营合作社托管能繁母羊及草场,现入社牧民40户,托管羊3200只,整合草场10万亩。
三、延伸拓展产业链条,提升产地环境和产品效益
合作社坚持农村生产、生活、生态“三生同步”、三产融合、农牧旅“三位一体”的发展思路,促进产业联动,推进复合经营,延伸产业链。
针对当地牧民散养习惯给乡村环境卫生带来的严重污染。2012年开始合作社投资700万元建成600立方米的沼气站,办起了牛粪加工厂,年生产成品有机肥5000吨,使各个养殖场的粪便污水变废为宝,有效改善了当地生态环境。
为避免鲜奶价格市场波动带来的风险,合作社于2013年在昌吉市区创建了鲜奶吧及多家商超代销点,一天可销售鲜奶近千余公斤,日销售额可达万元。
合作社积极探索“连二带三”发展思路,邀请专业团队对农牧游产业做了整体的规划,力图打造大努尔加生态文化旅游区,使牧业生产、奶产品加工、销售、餐饮、休闲等有机地结合,实现产业链延伸、经营范围扩展和农民增加收入。
四、发挥组织互助功能,助力地域脱贫攻坚
昌吉市新峰奶牛养殖专业合作社利用组织优势,积极参与当地脱贫攻坚事业,帮助贫困户家庭增收致富,携手农牧民致富奔小康。合作社采取优先聘用贫困户家庭成员、重点技术扶持等措施,帮助贫困户增加收入。
合作社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55人,其中管理人员10人,技术人员5人,服务人员40人,薪酬为“固定工资(2400)+工龄工资(100元/年)+营养补助(200元/月)+每人每天1公斤鲜奶+取暖费(83元/月)+绩效工资(500-1000元)”。目前,参与经营或打工的牧民近800人,30多对在合作社牛场上班的牧民夫妇年收入达10万元。合作社季节性用工4000人次,带动牧民3500余户致富增收,年均增收5000元。
2016年始,合作社承担了阿什里乡100户精准扶贫任务。对在合作社上班的贫困户,每天免费提供1公斤鲜奶,每月发放83元取暖费补贴、200元的营养费补贴,免费提供住房1套,水电费由合作社承担。同时,贫困户可在银行贷5万元,再把贷款入股到合作社牛场,每年分红4000元,利息由牛场承担。
2017年,合作社拿出50万元扶持红沟村11户牧民肉羊育肥,全程跟踪指导,使牧民很快学会了“傻瓜养殖模式”,每户平均增收1万元,加快了农牧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