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宣在线讯 初夏时节,凌晨4点多的郎溪幸福圩水面在月色下波光粼粼,四处都是虾农忙碌的身影。41岁的郎溪县飞鲤镇塘埂村村民沈叶文穿着雨裤、拖着小船,踩着水底的淤泥,缓缓地在虾田里行走着。借着头灯的光亮,他逐个提起地笼,将小龙虾倒入船仓。地笼是前一天晚上安放在虾稻田里的,通常一亩水面安放6-8个3米长的地笼、2-3个10米长的地笼。

“我们采取‘虾稻共作’繁养一体化生产,今天放了50多个地笼,大虾小虾一起捕。”沈叶文说,现在已经到了小龙虾大批量上市的季节。在虾田里捞了几个来回,他的呼吸粗重起来,额头也冒出细细的小汗珠,但脸上依旧挂着笑容。

前两年行情最旺时,虾贩子都守在田头收购。现在虾农一般是自己拉到固定收购点,还要价比三家。沈叶文2014年开始尝试“虾稻共作”养殖模式,几年下来,他的养殖面积已经发展到50多亩。2个多小时的田间奔波,捕捞结束。“大虾72斤,每斤12元,大概能卖到800块钱。”他盘算着今天的收入。

“今天下完,要停几天,我现在再打点水,后期要把水质搞好一点,这样龙虾质量更好。”沈叶文说,“虾稻共作”模式平均亩产小龙虾300斤、亩产稻谷1500斤,一亩田纯收入可达3000多元,比传统种植养殖不知强多少。

塘埂村位于飞鲤镇幸福圩西部,西临美丽富饶的南漪湖,由原塘埂、夹河、富村三个村合并而成。近年来,该村依托丰富的水产资源,建成塘埂村龙虾交易中心、12吨冷库等,不但加快村集体经济发展,也带动龙虾产业发展,目前已经带动200多户龙虾养殖户养殖龙虾1400多亩。塘埂村村委委员唐忠祥说,包村单位市文明办也经常联系南京水产专家开展技术培训,面对面与养殖户交流。

近年来,飞鲤镇不断在特色产业上做文章,从政策支持、配套服务、科技指导等方面,支持小龙虾产业发展。春耕时,安排农技人员走村串户了解田间管理、农机检修等情况,开展技术指导;组织农资经营企业和合作社抓好生产资料储备供应,保证不断档。该镇还注重加强品牌建设,目前已开始申报“飞鲤小龙虾”地理标识,通过集散中心开展招商引资,引进大户能人,搭建网络服务平台,通过线上线下,扩大销售,实现产供销一体化。(全媒体记者 余庆 特约记者 余克俭)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