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荒湖到良田,从国营农场到开发园区,从台商投资区到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几十年来,湖北省武汉市东西湖区经历了一次又一次嬗变。
这一次,东西湖区锚定“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以工业倍增为抓手,以动能转换为引领,取得良好成效。
2023年,东西湖区被自然资源部认定为全国首批自然资源节约集约示范县(市),是武汉唯一示范区。
碧水蓝天金银湖
强规划约束,共享合作效益“高”
时光回溯至2016年。当时,国家网络安全人才与创新基地落户东西湖,成为全国首个“网络安全学院+创新产业谷”基地。
在网安基地项目规划建设上,东西湖区厉行“规划节约是最大的节约”的原则,加强规划对用地布局的统筹、引导与约束。
当时,网络安全学院引入武大、华科两所985高校办学。
据湖北省东西湖区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有关负责人介绍, “按照办学标准,若分开设置独立办学,用地需求量较大。如果合作办学,可以共享的地方共享,这样就可以节约大量土地。”
泾河岸边的国家网安学院
按照此思路,东西湖区创新性采用合作办学模式——“部分独立、部分共享”:除教学楼和学生公寓外,图书馆、食堂、体育馆等配套设施均根据政府统筹安排,由两校共享设施。
最终,该项目将用地规模节约至原来的三分之一!
建好是基础,用好是目的。在此基础上,该区进一步推进网安基地向“产学研用一体化模式”发展,通过学历教育、职业培训、创新、研发、就业等人才培养全链条培育,打造网络安全、大数据和信息技术服务三大板块,集聚产业、教育、研发等多种功能,培育形成产业生态雨林,推动自然资源集约节约走深向实。
拧供地“阀门”,保“量”更保“质”
这种“合作共享”模式,还体现在很多方面。
据悉,东西湖区是武汉“光芯屏端网”万亿产业集群中的重要载体。2016年底,京东方武汉工厂花落东西湖,随后,又相继招商引入康宁、法国液化空气集团、壹物新材料等产业链上下游项目。
为促进产业聚集,按照“投资有强度、税收有额度、链条有长度、环保有程度、科技有高度、时间有限度”的要求,东西湖区评估用地需求,通过将京东方、康宁两项目相邻布局,提升供应链便利性,减少企业运输成本,控制建设用地规模总量。
目前,两大项目均已实现满产。产业集群形成后,土地利用率和投入产出率实现有效提升。
精细化的供地新模式,发挥了土地供应在统筹管理中的“阀门”作用;而围绕重大招商引资项目,以资源保障和资源约束,从源头推动了经济发展“质”与“量”的平衡。
政企合作挖潜力,盘活存量地效增
盘存量不仅是方向,在东西湖区,更有具体办法。
近年来,东西湖区有关部门强化指导,通过产权交易、收储出让、有机更新、零地技改等多措并举,加快低效厂房用地资源盘活,鼓励成片调整和开发模式创新,实施存量土地精准盘活、精准供给。
“联东U谷”项目是产权交易、零地技改的典型案例。政策上,区政府支持优质主体——联东集团通过市场购买行为整体收购原产权方的仓储、物流等低效用地,同时优化规划条件,实施“零地技改”,通过工业上楼,达到不占用政府新增资源、不新增政府投入、充分调动市场主体盘活低效用地主动性的目的。
联东U谷效果图
菱电新能源电控产业园项目原地块因外部因素闲置多年,2021年底,区政府收回后重新挂牌出让至优质产业主体。2022年3月,项目在一天内取得“五证”,实现了拿地即发证、交地即开工,大大缩短了时间成本,让存量资源赢得二次开发利用。
理想科学城项目是有机更新的典型案例。东西湖区各部门协调合作,联合推进土地收储工作。在征收完成后,结合产业招商情况,优化规划条件,最终成功引入理想科学城项目,使城市有机更新和双创融合发展。
村庄规划全域引导,增存并举保节约
长期以来,东西湖区西部农业发展区域普遍呈现居住分散、人均占地面积较大的特征。对此,东西湖区深入开展村庄规划的编制实施,通过规划引导土地集约节约利用。
以实用为导向,加强村庄规划对村庄山水林田湖草系统的全域全要素规划,引导各类公益设施、产业用地优先使用存量土地,其次在增减挂钩的基础上,做好规模控制,增存并举,保障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空间。
农田风貌
自然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是一项长期任务和系统工程。
东西湖区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有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东西湖区将持续深入落实自然资源部节约集约示范县(市)创建工作要求,充分学习借鉴兄弟省份先进经验做法,进一步创新思路、以完善制度体系和运行机制为目标,以创建活动为抓手,以国土空间总体规划为基础,从土地开发利用实际出发,在保证“耕地总量不减少,质量有提高”的基础上,坚持“规划节约是最大的节约”,坚持自然资源的节约集约高效利用,助推全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