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片人参苗 一条致富路
——走进乡村看小康暨呼伦贝尔丰收季系列报道之二十四
人参
被誉为“百草之王”
是闻名遐迩的“东北三宝”之一
也是驰名中外、老幼皆知的
名贵药材
如今这个
价值珍贵、娇气十足的“宝贝”
在莫旗登特科镇钢铁村
安了家落了户
人参对生长环境要求苛刻,喜欢生长在阴凉湿润的山坡上,为一睹珍宝容颜,记者换乘多种交通工具,最后不得不步行前往,经过一段弯弯曲曲的山路后,排列整齐的蓝色遮阳棚映入眼帘。钢铁村党支部书记苗宝良告诉记者,这些棚子就是人参的“家”。
走近后看到,半米高的遮阳棚下,躯干笔直的人参苗郁郁葱葱,绿油油的叶子上结着红红的人参籽实。“一株好人参需要5年的时间来培育滋养,今年是我种下这批参的第3年,再过两年就能看到成果了。”望着一株株长势良好的人参苗,鞠培义的眼中充满了对未来的希冀。
鞠培义是钢铁村的村民,也是一名共产党员,一次偶然的机会,他了解到种植人参的广阔前景和可观效益,心动之余他外出考察,上网查询,实验种植了1亩地的人参。经过5年的努力,从最初的购种购苗,学习技术,鞠培义的参棚从1亩发展为30多亩,初步形成了育种育苗、销售种苗和成品参等一条龙产业。在他的带动下,钢铁村已经有11户村民向他学习人参种植技术,开始建设参棚和育种育苗。
“种参不容易,参比一般的农作物‘娇贵’,往往要种在肥沃的土壤里,夏天需用棚膜为参地遮阳保湿,还要频繁观察长势,提防根腐病等病害的发生。”鞠培义小心翼翼地将人参从土中挖出,看着一棵棵芦头饱满,根须完整的人参展现在阳光之下,他便觉得之前付出的辛苦都不算什么。
“种植人参每个环节都很重要,都是靠人工一点点操作,所以人参种植需要大量人力,这也就为我们村的妇女、老人等一些弱劳动力拓宽了增收渠道。”对于鞠培义承担起党员的责任和使命,带着村民们一起致富的举动,苗宝良很是敬佩,他说,要充分发挥农村党员“领头雁”的作用,通过加强示范引导,引导村民调整产业结构,通过发展特色产业来提振乡村经济,在致富的道路上越走越好。
往期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