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店有自主定价权,客户可以货比三家...
事实上,让王伟愤怒的“片仔癀”,在历经沧桑的股民心中早已封神。
从2020到2022,片仔癀市值涨幅一度达到350%,登顶中药第一股。
从无人问津到炙手可热,再到黄牛倒卖,片仔癀是如何让投资者疯狂的?站在时空和商业的维度,才能发现片仔癀起飞背后,有贯彻几十年的使命,有对其药品定位的误解,也有一套草根致富经。
1、片仔癀的狂
2020年9月3日,片仔癀市值站上1600亿,从恒瑞医药手中接过了“药中茅台”的大旗。
伴随着股价的上涨,片仔癀产品也变得一粒难求。
一粒3g重的片仔癀锭剂,官方指导价590元,但在零售店、各大电商平台已经“绝迹”。而在黑市,这个价格则被炒到了1600元。
在这种情况下,吃一粒片仔癀,等于吃4g黄金...
更骚的是,面对市场上的紧缺,片仔癀又搞了一波限购。线下要凭身份证预约登记,每人限购两粒,间隔三天才能再次购买。
当时,市面上一度出现了“片仔癀黄牛”这个职业。
紧接着,香港经销商又插了一脚,直接将片仔癀价格送上了失控状态。
另一边,消费者群体中还出现了“片仔癀越老越好”的说法,1992年出产的片仔癀,江湖地位堪比1992年的拉菲。
为了配合这种说法,片仔癀的全国体验店,每月还专门截留10%的药锭作为囤货,以满足老客户对日期的需求。
笔者听过白酒越放越陈,但翻遍CDE和FDA的药品目录,也没有找到一款药的药效会随着时间流逝变强。
从氧化的角度看,时间一长,生物药都会出现“失活”现象。
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造就了片仔癀的狂热?
2、三个支撑?
翻开片仔癀的历史,能看到一系列典故。
1972年,中日建交,片仔癀被当“国礼”送给日本首相田中角荣。
随后,日本掀起了一阵片仔癀狂潮,人们纷纷托关系到中国采购。连日本医学博士山内慎都感叹“东方的神秘力量,驯化了科学”。
为此,他还专门写了本《片仔癀战胜肝病》。
到了1988年,上海爆发急性甲肝,作为“神药”的片仔癀一度被炒到4000元一粒,堪比一台进口彩电。
除了两则经典的“品牌故事”,片仔癀产品本身也有极高的护城河——国家绝密级配方。
片仔癀的配方过去没有被公开,未来也不可能被公开。
如果翻开财报,我们还能看到片仔癀原材料的构成:3%麝香、5%牛黄、85%三七、7%蛇胆。
过去20年,片仔癀共有三次提价周期。
第一次是2004-2008年,麝被列入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所有天然麝香瞬间成了“稀缺品”,公司顺势将价格从280元/粒涨到320元/粒;
第二次是2009-2014年,理由是麝香和牛黄价格上涨;
第三次是2016-2017年,理由依旧是原材料价格上涨,公司利润和股价双丰收。
麝作为一级保护动物,麝香的珍贵程度自然不必多说,3%的成分占到了总成本的55%。
牛黄虽不怎么稀缺,但也是名贵药材。
俗话说:有钱难使牛结石。
2020年,天然牛黄的价格被炒到20多万1斤,让白银沉默,黄金汗颜,恐怕只有装满比特币的U盘能与之一战。
表面看,“药中茅台=故事+绝密配方+原料稀缺”。
但问题是,国家绝密级配方除了片仔癀,还有一个云南白药,为什么白药却“茅”不起来?
3、片仔癀的“伪装”
作为一家医药公司,片仔癀产品主要对应肝病,其药品说明书也明确写道:
清热解毒,凉血化瘀,消肿止痛。用于热毒血瘀所致急慢性病毒性肝炎,痈疽疔疮,无名肿毒,跌打损伤及各种炎症。
既有广泛的使用范围,也有“急慢性病毒性肝炎”这种具体的病症。不难看出,片仔癀主要针对的是“病毒性肝病”。
但在病毒性肝病领域,“疫苗+抗体药”的治疗已经相当成熟,患者也呈现出逐年减少的趋势,似乎并没有片仔癀发挥的余地。
相反,因过度饮酒、肥胖引发的“非病毒性肝病”患者数量却在逐年上升,这也是片仔癀瞄准的市场。
换句话说,片仔癀的定位不是药品市场,而是保健品市场。
在白酒、外卖、熬夜横行的今天,消费者购买片仔癀,多是看中了其保肝护肝、免疫调节、解酒等方面的保健作用。
用绝密级配方切入保健品市场,片仔癀这波直接将战争打到了大气层上。
“保健作用”让片仔癀脱离了正常的药品范畴,摆脱了医保控费、带量招标等苦逼名词,更将其送进了千亿级别的保健品市场。
片仔癀是保健品,与茅台是社交品一样,这才是资本看中的核心因素。
回到云南白药身上,如果加几味名贵药材,和保健作用搭点边,股价只会比片仔癀长得更猛。
4、一部致富经
最后,让我们将视角拉回历史,片仔癀则是“伊拉克蜜枣”。
1962年,市场上的流通货币达到了130亿,但正常流通只需要70亿,为了解决通胀,有人想了个招:搞几种高价商品,回收货币。
当时的高价商品,就包括一批从伊拉克进口的蜜枣,每斤售价5元。
正因售价极高,只有少数人能买得起,又不会影响普通老百姓的生活,资金也被顺利收拢。
“伊拉克蜜枣”,也泛指某种商品,能将货币从一个地方转移到另一个地方,而茅台、片仔癀就具备这个功能。
茅台故事里最大的赢家是遵义市,片仔癀最大的赢家是漳州市。
在中国广袤的土地上,一些偏远地区的特产,往往能通过精心的包装,定向输送给三环内的高净值人群,用来换取货币。
比如,长白山的三宝、贵州的茅台、西藏的冬草夏草...
这也反映了一种当下的特殊现象:经济发达地区的焦虑无处安放,偏远地区却可以通过讲各种故事,来薅富裕地区的羊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