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任国战通讯员尚明达秦斌)韩清亮今年63岁,是滑县城关镇东唐庄村的贫困户。城关镇原党委书记李朝阁和副镇长陈孝超是韩清亮的帮扶人,他们不仅为他办理了低保,还帮他寻找致富门路,2016年韩清亮顺利实现脱贫。

“目前俺家6亩地的收成加上收购废木头挣的钱,一年有2万多元呢。”7月21日,韩清亮高兴地对记者说。

去年以来,国家级贫困县滑县坚持扶贫与扶志并重,按照产业扶持、转移就业、企业带贫、社会保障、特殊救助“五路齐驱”的工作思路,采取由村到户到人的精准扶贫措施,确保贫困村贫困户稳定脱贫。“扶贫先扶志,只有不断强化贫困户的自我脱贫意识,才能引导他们由‘要我脱贫’为‘我要脱贫’,最终走上永续脱贫。”滑县县长陈忠说。

在扶贫工作中,不仅要“输血”,更要“造血”。产业扶贫就是滑县最根本、最有效的“造血”手段。他们创新扶贫模式,采取“2+5”产业扶贫举措,两个带贫“全覆盖”,即企业带贫和光伏扶贫;“五业并举”促增收,即高效种植抓特色、畜牧养殖上规模、特色加工促就业、劳务服务拓门路、金融扶持激活力。“目前,全县已建成产业扶贫基地306个,辐射带动贫困户1.2万户。”滑县扶贫办主任李保庆告诉记者。

滑县还深化教育、卫生、文化、科技、司法等“五支队伍”帮扶举措,强化住房、交通、水电等基础设施建设,稳步推进脱贫攻坚工作。中科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模拟评估判定该县已达到稳定脱贫退出标准。

滑县还确定2017年为脱贫成效巩固年。他们坚持“2+5”产业发展模式,在178个驻村工作队(第一书记)继续帮扶的基础上,又选派新提拔的科级干部和后备干部,到840个非贫困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或村委会主任助理;将原有的11个乡镇产业扶贫园区,拓展到所有乡镇。同时,以产业发展为支撑点,以促进贫困人口就业为主渠道,以动态监测为着力点,健全组织保障、完善制度、编制规划、项目建设“四位一体”长效机制,着力达到“县有带贫龙头企业、乡有扶贫产业园区、村有产业帮扶基地、户有增收致富门路”的“四有”目标,为村民稳定脱贫、全面奔小康夯实基础。

“脱贫摘帽只是阶段性目标,持续稳定脱贫、实现全面小康才是我们的不懈追求。”安阳市委常委、滑县县委书记董良鸿表示。③3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