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们法官到底是图个啥啊?”“你们法官是不是有加班费?”今年8月份,河北省邢台市沙河市八里庙村的两户村民因房屋相邻权产生纠纷,沙河市人民法院白塔人民法庭庭长王世广接到村干部求助,出面对两户村民进行调解。

王世广前前后后去了八次,每次都待到深夜,这份执着令双方当事人感动,也让当事人问出了这样的问题。“没有加班费,义务加班。图的是你们的心安,图的是对得起我们头顶上的国徽。”王世广回应道。

开展心得交流会_经验交流会心得_心得经验交流会发言稿

王世广(左一)与同事入村进行案件回访。魏振敏摄

王世广是一位有着35年工作经验的“老庭长”,也是一名新时代“枫桥经验”的践行者。35年里,他分别在沙河市人民法院的三个基层法庭——渡口法庭、白塔法庭、册井法庭担任过书记员、审判员、庭长。这三个法庭管辖了沙河市西部山区的案件审理,是沙河法院最远的基层法庭,也是最艰苦的山区法庭。

山区群众到法庭打官司交通不便,“巡回办案”成了王世广常用的办案方式,田间地头、房前街头都有过他的身影。因为是基层法庭,审理的也都是些婚姻继承、邻里纠纷、小额欠款的小案子,王世广却说:“案件无大小,走上法庭的双方,哪个不是三里五村的,找到我们就是把法官看得比亲情友情还重,我们都要认真对待。”

经验交流会心得_心得经验交流会发言稿_开展心得交流会

王世广(左三)与同事对案件进行现场勘验、调解。魏振敏摄

“怎么断清这些家务案?”王世广有自己的秘诀:“一定要让群众感受到公平和正义,努力取得他们的信任。”让群众信任的方法很多,王世广选择了一个笨方法,就是多去群众家里坐坐谈谈心。“一次不行,两次,两次不行,三次,去得多了,群众总能感受到我的诚意。”王世广腿勤嘴勤,有的案件能跑上四五趟,劝上好几天,让当事人和律师都“怵头”了。经他调解后的案子矛盾不再激化,真正做到了案结事了。

王世广从来不下馆子吃饭,对外的理由是自己胆囊不好,不能消化肉。其实真正了解王世广的人知道,他这样说是为了严格要求自己,不喝群众一口水不吃群众一顿饭。“这样才有底气,才能让群众相信咱们法官能够一碗水端平。”王世广说。

经验交流会心得_心得经验交流会发言稿_开展心得交流会

王世广(左一)正在进行案件回访。魏振敏摄

王世广还一直保持着做笔记的习惯,日志本里满满当当记录了他办案调解的经验教训、心得体会。从2015年至今,399页纸张里详细记录了他经手的1719个案件审理情况,每一个字都写得工工整整。一位“00后”同事看到了王世广的笔记,感慨道:“没想到现在还有人手写笔记,王庭长对工作的这份热爱与执着让人敬佩。”

法庭几次搬迁,王世广却一直没有离开山区。他在山区与老百姓建立了心与心的信任,赢得了老百姓的赞誉。他也被最高人民法院授予荣誉天平奖章,荣立邢台市中级人民法院个人三等功,多次受到中共沙河市委、沙河市人民政府嘉奖,被沙河市人民法院先后评为先进工作者、办案能手、调解能手、业务标兵等。

心得经验交流会发言稿_开展心得交流会_经验交流会心得

白塔人民法庭工作人员送法下乡。魏振敏摄

王世广说:“法官胸徽上是稻穗护佑天平,山区群众正是山区法官的护佑者,我们要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要让山区群众看到法律的阳光,感受到法律的温暖。”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