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都区佛堂沟油橄榄种植基地

武都区佛堂沟油橄榄种植基地

央视网消息(记者 王小英)1964年3月,周恩来总理在云南海口林场亲手栽种了一颗由阿尔巴尼亚引进的油橄榄树苗,从此拉开了中国引种油橄榄的序幕。

50多年后,这个独特的树种,不仅绿了甘肃陇南的大好山川,也成了当地有名的致富树。

武都地处长江流域嘉陵江水系白龙江中游,气候特征、土壤条件接近于世界油橄榄主产区地中海沿岸,1975年经中国林科院徐纬英、邓明全等专家教授实地考察试验,当地海拔1500米以下的白龙江低山河谷区为中国油橄榄最佳适宜生长区。

目前,武都油橄榄基地种植面积达到43万亩,占全国总面积的60%。

陇南市武都区委副书记、区长肖庆康说,因为看好其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武都区政府在退耕还林中积极引导山区农民种植油橄榄,全区油橄榄种植面积不断扩大,加工需求也在增长。

肖庆康介绍,油橄榄主产区的159个贫困村1.01万户4.42万贫困人口通过种植油橄榄实现了脱贫,而当地的公司则推行订单农业,采用“公司+基地+协会+合作社+种植户”的合作方式,为产业扶贫、科技扶贫、生态扶贫和精准扶贫探索了一条新路子。

陇南市武都区外纳镇锦坪村贾永祥家里多数是山地,2000年后,陆续种了花椒和油橄榄。

家里的花椒、油橄榄都是他和妻子操心,子女都在外打工。

“原来橄榄果采摘后就等着贩子上门收购,果子不好可能就卖不掉。”贾永祥说。几年前,村里成立了合作社,合作社和祥宇公司签订了收购协议:约定每年霜降后,统一采摘和收购,价格保持在10元/公斤,一年收入两三万元不等。

因为参与了订单农业,去年祥宇公司帮忙嫁接了新品种,对方说一旦操心好,一棵树就能摘100公斤橄榄果,而原来的老品种每棵树只能采摘30公斤。

“原来一亩地种了30棵树,但公司说树间距大一点,透光性好,果子含油量会高,价格还会更高一点。”考虑到采摘花椒的人力成本高,贾永祥计划听从公司的建议,准备过两年砍掉部分花椒树,移植橄榄树。

这种“订单”农业经营模式,可以让企业和农户形成利益共享共同体,能有效保障油橄榄的标准化品质。公司通过一个村一个合作社每年进行培训,如何修剪管理橄榄树,如何来采摘交售橄榄果,同时对他们有一些困难,比如技术上的、种苗上的、资金上的、收购上的,我们进行一些义务上的帮扶。

目前“订单农业”已覆盖了武都区14个乡镇18.6万亩的油橄榄种植区,带动种植户24520户、约12万人。通过“订单农业”模式,2016年直接支付给农户的收购款已超过1亿元,累计支付果农收购款8亿多元。

周总理在云南种下的那棵树,时隔几十年后,却成了千里之外的甘肃陇南的一棵致富树,这听起来就是一个传奇。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