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袭白衣,

奔赴救死扶伤现场,

抚慰患者。

今天是国际护士节,

让我们一起看看几位优秀护理科技工作者的故事。

优质护理服务经验报告_护理优质经验服务总结_的优质护理服务经验

王淑芹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重症监护病房护士长,副主任护师。兼任中华护理学会第28届灾害护理专业委员会专家库成员,《中华急危重症护理杂志》第2届编辑委员会委员,中国康复医学会呼吸康复专业委员会护理学组委员。以第一/通讯作者发表核心期刊论文16篇,参与编写专著6部(其中副主编1部),主持局级课题1项,校级课题2项,院级课题1项。

王淑芹,从事呼吸危重症临床护理与管理工作18年,带领团队不断提升危重症患者专科护理质量,极大改善了危重症患者的预后。

深耕危重症护理18年,成长为ICU特种兵

2005年从山东大学毕业后,她在危重症临床护理一线勤学苦练、潜心钻研,努力成长为一名优秀的ICU特种兵。先后获得北京护理学会ICU专科护士资格认证理论考试第一名、北京医药卫生职业技能比赛三等奖。18年来,参与救治与护理危重症患者达数千例,并积极参与重症H1N1流感、H7N9禽流感和新冠肺炎等呼吸道传染病患者的护理,在人工气道、呼吸支持、CRRT 、ECMO、营养支持护理等方面形成了自己的专业优势,成为一名呼吸危重症护理专家。2013年担任护士长后她创新管理方式,以护理专业组的形式加强团队建设及人才培养,成效显著。同时,她带领教学组不断改革教学方式,通过举办CRRT和ECMO技能大赛等形式,以赛促学、以赛促练,提高了护理团队的整体护理水平,培养了一支RICU特种兵护理团队,极大改善了危重症患者的预后。

的优质护理服务经验_优质护理服务经验报告_护理优质经验服务总结

给机械通气患者留置空肠管

规范ECMO护理技术,推动专科护理的发展

她积极推进体外膜肺氧合技术护理规范的建立与推广。2009年,她带领团队最早在国内开展ECMO应用于呼吸危重症救治的护理及研究,迄今已完成300余例ECMO患者的护理及100余例转运,建立了系统的护理规范及标准化操作流程;她参与编写了国内此领域第一个推荐意见;以第一及通讯作者发表相关论文十余篇;“体外膜肺氧合技术(ECMO)救治急危重症呼吸衰竭患者的护理”获北京护理学会第二届护理科技进步三等奖;ECMO转运团队获中国体外生命支持年会“最佳转运奖”;“ECMO支持危重患者安全转运体系的构建及应用”获得北京朝阳医院第三届护理成果奖一等奖。她带领团队自2016年开始最早在国内举办ECMO护理培训班,同年开始招收ECMO专修学员,培养了400余名ECMO专科护理人员,推动了ECMO护理规范在全国的推广和应用。

优质护理服务经验报告_护理优质经验服务总结_的优质护理服务经验

在手术室辅助建立ECMO

重视科研创新,提升优质护理服务质量

她始终秉承着“为患者着想,全心全意服务患者”的理念,勤于观察和思考,善于发现问题和利用科研创新方法解决问题并服务于临床。她主持局级课题1项,校级课题2项及院级课题1项,参与编写专著6部(其中副主编1部),以第一及通讯作者发表核心期刊论文16篇,获批发明专利1项(第三发明人),实用新型专利25项(其中第一发明人2项,第二发明人17项)。她对不同学历的护士分层指导科研创新,带领护理团队近5年发表核心期刊论文30余篇(含SCI 7篇),获批局级及校级课题8项,获批专利30余项。她将科研创新服务于临床,不断提升优质护理服务质量,带领团队2021年获得北京市卫健委优质护理示范病区。

的优质护理服务经验_护理优质经验服务总结_优质护理服务经验报告

带教ICU专科护士见习ECMO联合CRRT

历经十八载,她不忘初心,逐梦重症护理,继续为推动呼吸危重症专科护理的发展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的优质护理服务经验_护理优质经验服务总结_优质护理服务经验报告

全晓杰

中共党员,主任护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眼科护士长。兼任北京护理学会眼科专委会委员,中华护理学会眼科专家库成员。以第一作者发表核心期刊论文13篇,主持课题1项,参编《实用儿科护理学》《现代儿科护理学》《实用儿科护理及技术》3部书籍,获批实用新型专利6项。

全晓杰,扎根临床护理一线38年,恪尽职守、勤耕不辍。

创立护理工作室,用一颗仁心打造护理品牌

近年来,泪道疾病患儿数量不断增加,严重影响患儿的健康和生活质量。眼科护理团队每年完成泪道冲洗近万人次、泪囊按摩近七千次,使许多患儿免除手术痛苦,造福了整个家庭和社会。

为了更好地引领和带动小儿眼科护理的专业发展,作为学科带头人申报2021年度北京市医院管理中心护理工作室并成功获批。

工作室成立后相继开通“宝宝爱眼”和“泪道健康”公众号,定期发布科普文章;建立泪道疾病患儿家长微信群,专人管理,全天24小时解答家长的各种护理问题,教家长按摩、点药的方法,通过对患儿家长专业、科学的延续性护理指导,许多患儿免除了手术的痛苦,取得显著社会效益,得到家长的赞誉。建立了一个集治疗、护理、健康教育为一体的综合护理体系,有效改善了患儿疾病症状和疾病结局,显著提高了眼科护理团队服务能力及医院的品牌效应。

的优质护理服务经验_优质护理服务经验报告_护理优质经验服务总结

工作现场

用科研解决临床问题,让患儿、护士都受益

她始终将患儿和家长的需求放在第一位,结合临床问题努力钻研,改造检查器械、发明检查装置、研制儿童热敷眼罩……一系列创新工作减少了患儿损伤、降低了术后复发率。

2004年成功对冲洗针头和探针进行改造,研制出适合婴幼儿的泪道冲洗针和探针,改造后的冲洗针头和探针不但减少了给患儿带来的二次损伤,也极大方便了护士的操作,提高了护理工作效率。

霰粒肿是儿童常见的眼科疾病,术后复发不仅增加了患儿的痛苦,也加重了家长的心理和经济负担,为此她开展降低霰粒肿患儿术后复发率的研究,申报了护理专项课题,总结出儿童霰粒肿术后睑板腺按摩的最优时间和最佳护理方法,研制了儿童热敷眼罩,并获批了专利,使复发率大幅下降,减轻了患儿的痛苦和家长的负担,提升了儿童霰粒肿疾病的护理水平,取得良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斜视是儿童常见疾病,检查方法需要患儿注视点状光源进行检查,传统的检查方法是一名护士手持点状光源,一人检查,10-20分钟才能完成一名患儿的检查。她在工作中开动脑筋,不断改良,制作了儿童眼位检查装置仪并获批了专利,工作效率提高了300%,节约了人力资源。

创新管理、强化队伍建设,促进护理品质提升

她在工作中注重护士理论水平及操作能力的培训,出色解决本专业护理难题。作为眼科科护士长,她不断改进完善术前术后护理常规,倾心钻研,制定了适合儿童的术后操作流程。她毫无保留地传授经验,培训年轻护士的各项技能,指导年轻护士撰写论文、申报课题、申报专利,她所带领的护理团队在院内外的各项比赛中屡创佳绩,为团队营造出积极向上的氛围。

无私奉献热心公益科普,突发事件面前显担当

她积极参加公益及科普活动,2015年6月1日,参加首届北京儿童医院与多家基金会及机构联合发起的系列大型公益项目“爱目行动”,随儿童医院眼科医疗队到西藏拉萨义诊,普及爱眼护眼知识。成为国家儿童医学中心联合省市儿童医院在“十四五”时期重点推进的“中国儿童健康扶贫计划”重要组成部分,获得当地政府和百姓的高度赞誉,为边远的少数民族同胞架起了一座友谊的桥梁。多次走进学校、幼儿园、社区、福利院开展各种宣教科普活动。

作为一名护士长,每次遇到突发应急事件,她都是第一时间请缨出征,展现责任担当。

经过多年研究和不懈努力,先后荣获医院“护理之星”“优秀临床教师”“优秀护士长”“优秀护士”等荣誉称号。

砥砺深耕守初心,勤耕不辍献芳华。全晓杰在小儿眼科护理的舞台上用热爱与坚守,用勤勉与奉献守护了患儿的心灵之窗。

的优质护理服务经验_优质护理服务经验报告_护理优质经验服务总结

蔡卫新

主任护师,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现任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护理部主任,首都医科大学第五临床护理教学部护理教研室主任。兼任中国卒中学会护理学分会主任委员、中华护理学会第二十八届理事会常务理事、北京护理学会第十二届理事会常务理事、北京护理学会第十一届信息管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北京神经内科学会护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Clinical and Applied Thrombosis/Hemostasis 审稿专家、《中华现代护理杂志》、《护理管理杂志》编委等20余项社会任职。她将护理实践与科研相融合,以第一/通讯作者发表SCI、核心期刊论文20余篇,主持课题6项(其中市局级课题3项),主编《神经外科护理学》。

她常说“必须把护士真正还给病人,才能从根本上提升护理质量”。她常说“护士长不是唯一出路,要为护士搭建更多的职业发展平台”。她,就是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护理部主任蔡卫新。

1993年,蔡卫新来到北京天坛医院工作,30年间她先后从事危重症护理、护理管理工作。2013年,38岁的她担任护理部主任,成为带领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发展的学科带头人。10年间,她带领团队攻坚克难、博采众长,在推动智慧护理服务建设、探索脑卒中患者科学管理、改善护士执业环境等方面取得了不斐的成绩。

优质护理服务经验报告_护理优质经验服务总结_的优质护理服务经验

工作现场

基于智慧护理,实现优质护理服务扩面、提质

10余年的重症护理临床经验,让她坚信将护理与信息技术融合是实现“把护士真正还给病人”的唯一途径。因此,她反复深入临床调研护士对信息化的需求和使用感受,带领团队在全国范围内率先推行护理信息化,创新性地将护理思考和需求与信息技术相融合,最终打造了医院信息化护理服务的样板。2018年医院搬迁,她抓住打造“智慧医院”的时机,构建了“三位一体”智慧护理服务模式。她积极推动传统护理服务模式逐步向“信息化”、“智慧化”转变,大幅优化了护理工作路径,并保障了护理服务的安全性,提升了患者就医获得感。

在护理信息化建设探索中,10年来吸引500余人次来院参观、交流,在业内起到了良好的示范作用,并产出多项成果。硕果累累的背后,正是她“以患者为中心”的初心和“创新护理服务模式”的决心。

深耕卒中护理,引领专业发展,助力“健康中国行动”

中国已成为脑卒中负担最重的国家,作为中国卒中学会护理学分会主任委员,她创新性地建立了多中心卒中护理质量控制系统,形成了“上报-监控-反馈”的卒中护理质量管理控制模式,推动卒中护理向规范化、专业化、统一化转变。她带领团队获批北京市医管中心“脑卒中护理工作室”,在开展线下咨询出诊的基础上,创新互联网+护理服务,满足了患者多维度的健康服务需求。她连续6年举办全国性卒中护理学术年会,推动全国卒中护理向规范化、同质化转变,使近万人次从中获益,是卒中护理事业发展的坚实领路人。

搭建多维职业发展平台,营造人性化执业环境

蔡卫新所在的医院现有1600余名护士,作为这支队伍的“领头雁”,她经常思考护士们的出路在哪里?因此,她统筹推进“管理型、临床型、专科型、科研型、教学型”五维人才培养路径,打造有能力、有温度的新型护理人才。她带领团队成立近20个专科护理门诊,包括6个北京市医管中心护理工作室;20余个科室获批专科护士培训基地,近20个专业方向的专科护士不断实现个人价值。她积极营造浓厚科研氛围,护理科研成果呈跨越式增长。她认为:“让护士感受到家的温暖,护士才会把最暖的爱传递给患者”,因此,她全力构建支持性护理执业环境,全方位、多节点优化护士执业环境、改善护士心理韧性。近年来,她所带领的护理队伍中护士执业环境测评得分稳步提升。

以责任担当之勇,科学防控之智,筑牢抗疫防线

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她作为北京市应对新冠疫情重症护理专家组组长,奋战在抗击疫情的第一线。在艰难时刻,她潜心钻研,带领专家组制定和规范多项新冠重症专科护理核查单、应急预案及护理操作流程,对各个环节进行质量把控。为实施个性化护理,她每日参加重症专家组会诊,沟通患者的治疗要求,随时调整护理方案;深入病房查看新冠重症患者的病情和护理情况,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鉴于她过硬的重症护理专业素养和极强的责任心,最终出色地完成疫情保障任务,荣获“北京市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

优质护理服务经验报告_的优质护理服务经验_护理优质经验服务总结

参加会议

在建设健康中国的背景下,以蔡卫新为核心的护理团队,将不忘初心,以推动护理事业发展为己任,踔厉奋发,勇毅前行,全方位、全周期维护和保障人民健康。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