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地网讯】

陇西县首阳镇把中药材作为富民兴镇的优势产业,区域化布局、规模化种植、精深化加工、标准化生产、集约化经营,形成了产供销一条龙、贸工农一体化的产业化发展格局。现在,全镇中药材种植面积达到4.5万亩,种植品种有黄芪、党参、柴胡等20多种,年总产量2万多吨,中药材产值突破10亿元,被誉为全国党参、黄芪价格的“晴雨表”。

据了解,首阳中药材产业的发展,得益于五项重要措施的落实。一是科技示范成效明显。该镇以引进新品种、新技术为目标,在董家堡村建成占地200亩的中药材示范园,引进试验示范新品种90个,筛选出市场前景好、适宜本地种植的中药材新品种20多个,从而使全镇中药材品种由起初的15个增加到40个,不仅解决了结构性矛盾,还有效抵御了市场风险。二是种植基地初具规模。目前,全镇年种植中药材4.5万亩,占耕地面积的56%。在川水地建成了2万亩的黄芪标准化种植基地,带动周边乡镇,形成了10万亩黄芪基地;在董家堡建设500亩育苗示范点,带动周边碧岩、菜子、双泉等乡镇形成了5万亩党参基地。三是市场交易迅猛发展。镇上结合小城镇建设,先后建成了占地10亩的东市、20亩的西部药材种业市场,组建了运销协会、中药材产业党总支部,布设了中药材展厅。市场内有四川、湖北、广东等20多个省市的常住客商1600多人,年交易中药材原药5万吨、种苗2万吨、种子5000吨、饮片8000吨,交易额10亿元。四是加工转化规模庞大。镇政府投资2586万元,建成了占地200亩的中药材加工园区。目前,已有36家中药材加工企业入驻加工园区,带动周边2400户农户从事个体中药材加工,年加工中药材8000余吨,解决了周边县乡1万余人的就业问题,年提供劳务收入1.3亿元。五是产业链条逐年拉长。成立了首阳镇中药材产业协会,通过协会牵线搭桥,使分散的农户、市场、企业、客商形成了药材产业发展的利益共同体。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