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官网近日公布了“2021年度网络学习空间应用普及活动优秀学校”名单,徐汇有3所学校榜上有名,分别是上海交通大学、华东理工大学和上海市徐汇中学。
徐汇中学
徐汇中学作为一所科技教育特色见长的中学,通过建设适合自主学习的学习资源,开发建设满足自适应学习的平台,创建了基于数据的自适应学习的“智汇”学堂,为每个学生提供最适合、最快乐的教育。
校方表示,将充分发挥优秀学校的示范引领作用,持续建好、用好自适应精准学习平台,继续深入总结提炼典型经验,结合国家“双减”等政策要求,充分发挥平台优质教育资源共建共享与供给服务能力,促进教育教学质量提升和均衡发展。
上海交通大学
在上海交通大学,学校基于开源系统自行建设了网络学习空间,并部署在学校私有云平台jCloud上。网络学习空间与教务、人事、公共教学楼监控等系统打通,可自动同步用户、课程、排课、选课等数据,满足课前、课中、课后三大环节的教学需求。2021-2022学年,平台已累计发布课程8339门,页面总访问量达7011万页次。
在教学模式创新方面,教师通过空间发布课程公告、布置并在线批改作业、上传文件、记录学生成绩、发起课堂考勤和答题互动,方便地利用其开展备课、授课、学习指导等日常教学活动,涌现了游戏化教学法、小组合作学习、基于任务的教学、主题讨论式教学等多种创新教学模式。此外,部分教师也借助空间开展了跨地区、跨学校的教学活动,例如校际线上授课国际合作基金项目、上海西南片跨校选修、交·通全球课堂等。
在学习模式创新方面,学生会根据需要自行建设小组,累计共有1856个学生自建小组。每个小组均有独立空间,组员、教师、助教可以在小组空间内发布通知、讨论互动,方便学生协作探究。同时,学生通过空间内“课程视频”功能模块,方便地观看课堂直播与回放,能够有针对性地查漏补缺。
在管理评价创新方面,空间有效支持教学质量评估工作,设立了督导、学院管理员等角色。同时,空间具有学生行为、教师行为、课程分析、学院分析、学校分析等不同层级的数据分析功能,方便用户掌握情况,为教学管理、教学过程评价、学生过程性评估提供有效支撑。
在教师专业发展方面,学校结合空间开展线上线下混合式新教师培训,利用空间组建研修共同体,组织不同学科公开课听评研讨活动。此外,学校还组织了60余场空间推广及应用培训,充分发挥优秀教师示范引领作用,多次开展教师经验分享与座谈会,提升教师专业能力和空间应用能力。
华东理工大学
华东理工大学的网络学习空间项目团队成立于2018年,连续多年得到“中央高校改善基本办学条件专项资金项目”支撑,软硬件投资超过一千万元。从立项至今,每年投入约300-400万元用于建设与应用。2019年暑期建设完成,开始试点运行。
网络学习空间建设适应综合性大学一体化信息化教学需要。针对线上线下教学融合衔接渠道少、线上平台未有效直接互联课堂、网络学习空间适用面小、线上功能与线下融合方式单一导致实际应用与多样化教学改革开展受限等问题,建设了面向本科、研究生、继续与网络教育、非学历教育的多层次信息化学习平台,提出了线上线下协同的教学支撑技术,设计了适应教学改革的信息化融合教学模式,完成了统一网络学习空间的本、研、继教学实践,形成了各类教学模式贯通、多类资源贯通、线上线下贯通、管理与学习贯通的多层次、多院校的“一网通学”网络学习空间。
空间架构如图所示
目前,基于网络学习空间的教学实践已在学校全面开展。原计划用2-3年的时间,逐步完成培训与教学应用,但疫情的突然出现加速了应用的进程。受新冠疫情影响最大的学期(2020、2022上半年),全校师生基于空间开展线上教学,每天约15000余名全日制本研师生访问,最高并发人数为16234人,每学期访问量达1800万次,建课2000余门,线上教学活动21万多次,有效保障了全校教学工作的正常开展。本校全部本、研、继、校外辅修学生都参与了网络学习空间的教学,每年2.3万余名全日制本研学生,1万余名继续教育学生,基于此平台开展线上与混合式教学活动。在学校教务处的教学调查中,85%以上的学生认为基于在线学习平台的教学效果良好。
基于网络学习空间开展多项信息化具有工程教育特色的教学改革实践。如在线实验系统、“拔尖人才计划”系统、学生主导的教学资源项目“小讲师团”系统、“微专业”教学系统、线上线下融合的督导评教项目、大面积课线上考试改革等。其中,“小讲师团”是本校学生工作部基于空间开发的教学改革典型案例,其建设思想是学生自主构建学习内容并实现资源共享。
据了解,在“小讲师团”功能空间中,学生利用学习平台分享了超过100份学霸笔记和50个以上小讲师视频,建立了超过包含3000+题量的学生共享学习资源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