津滨网讯(记者 李婷婷 摄影报道)近年来,太平镇崔庄村的葫芦烙画走红市场,深受广大市民追捧。如今,在天津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太平葫芦烙画传承人徐林成的带领下,崔庄村在广泛传承这门非遗技艺的基础上,大力发展葫芦烙画产业,探索实践出了一条振兴文化产业助推乡村振兴的致富路。
潜心葫芦烙画 指尖传承非遗技艺
崔庄村村民徐林成擅长葫芦烙画,他也是天津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太平葫芦烙画传承人。不过和其他的能工巧匠不同,徐林成不仅义务教村民葫芦烙画技艺,而且还将葫芦烙画做成了一条产业,带领村民们走上文化产业致富路。
走进崔庄村的天津太平葫芦文化传承中心,大大小小、形态各异的葫芦烙画工艺品琳琅满目,从一公分长的到一米多高的,种类样式繁多,成排结队地挂着、摆着,令人大开眼界。每天闲暇之余,村民们都爱来这里跟徐林成学习烙画葫芦的技艺,人们随到随学,不花一分钱。而作为中心负责人,也是崔庄村两委班子成员的徐林成心中也有一个大梦想,那就是用心普及葫芦烙画文化,传承匠人精神。
为了让更多人了解、学习并喜爱上葫芦烙画,除了开办免费培训班,手把手教村民们学烙画外,他还经常走进居民区、学校,义务教授葫芦烙画技艺,传承非遗文化,得到了周围居民们的普遍好评。
“我想通过传承葫芦烙画的技艺,带动咱周边的一些喜好葫芦烙画的居民共同参与进来,于是成立了太平葫芦文化传承中心,并以此为载体,免费为居民们提供葫芦烙画技艺的培训。”徐林成介绍。通过多年的培训和教学,目前天津太平葫芦文化传承中心已有十余位达到中级烙画技能的学员,他们又作为老师将技艺传承给身边的人。“学员们每年都会参加多项全国类型的大赛,也取得了好几个金奖和银奖的骄人成绩!”提起学员们,徐林成满脸的自豪。
房恩岭是天津太平葫芦文化传承中心培训班第一批学员,由于缺乏绘画技能,她需要从最基础的绘画和构图学起。在徐林成的耐心指导下,经过几年的学习和钻研,房恩岭从当初的零基础,已经成为一名小有成就的葫芦烙画老师。“受徐老师影响,我非常热爱葫芦烙画这一行,老师也特别耐心、细心地指导,这让我进步非常大,现在也能做出像样的作品来了。目前,我已经全身心投入了这份职业,和徐老师一道,将这份非遗技艺传承并发扬光大。”房恩岭说。
搭建起葫芦产销链条 为村民开辟致富新途径
除了挖掘葫芦的艺术价值,传承非遗技艺,徐林成还有一个梦想,就是要让小小葫芦成为村里的致富法宝,带着大伙儿走出一条乡村振兴新路子。于是,他开办起了葫芦工艺品加工作坊,并规划打造葫芦种植基地,通过培育葫芦良种、加工葫芦烙画、开展葫芦销售等,搭建起葫芦产销链条,为当地村民提供了一条在家就能加工葫芦工艺品的致富路。
为了实现这个梦想,徐林成做了大量准备工作,第一步就是自己种植葫芦。他规划建设了葫芦种植基地,目前中心已聘请了多名葫芦种植及技术人员。随后,徐林成又开办起了葫芦烙画工艺品加工工作室,通过培育葫芦良种、加工葫芦烙画、开展葫芦销售等,搭建起葫芦产销链条,为当地村民提供了一条在家就能加工葫芦工艺品的致富路。
如今,在崔庄村,村民们制作的葫芦烙画产品,已经从单一的普通葫芦烙画发展到多样化,不仅有天然异形的葫芦随型烙画,有彩绘烙画结合的彩烙作品,传统的葫芦摆件也被创新制作为有实用价值的烙画工艺品,备受市场青睐。“我们把葫芦烙画作品与人们的日常生活用具结合,并让它们完美地融合起来。这样,在人们使用具有传统文化痕迹的用具时,既能使用,又能把玩。比如,我们现在开发出的葫芦茶叶罐、钥匙扣、笔筒等,这些产品都非常受现在消费者的喜爱。”徐林成介绍。
钻研、找市场,打品牌、短短数年,崔庄村生产的葫芦烙画已经销到了全国各地。如今,在该村,葫芦从种到收,从文化包装到市场销售,整个产业发展得风生水起,村民的日子也越过越红火。
不仅如此,徐林成个人还成功入选了2021年全国乡村工匠名单,这让他对葫芦产业的未来,更是信心满满。
今年,徐林成又将葫芦种植基地面积扩大到300亩,种植的葫芦品种也多达几十种,这将大大降低葫芦的成本。他表示,葫芦烙画产业已经纳入崔庄村乡村振兴规划中,届时将形成天津太平葫芦文化创意中心负责培育匠人创造产品、农户种植高标准葫芦、葫芦种植园提供观光采摘及非遗文化欣赏体验这样一个三产融合的产业链条,葫芦和非遗文化的完美融合,致富千万家,助力乡村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