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农业大省,我省拥有广阔的草原资源和农副产品饲料资源,现羊存栏数700万只,计划增长到1000万只。如何借助我省肉羊养殖传统,发挥自然优势,提高肉羊产业全要素生产率,促进肉羊产业转型升级,一直是多年来我省探寻研究的方向。

基础扎实 优势明显

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我省养羊生产主导方向从毛、绒用羊为主转向肉羊为主,生产结构由成年羊肉转向羔羊肉;饲养方式由粗放式经营逐步转向集约化、商业化经营。养羊基础较好,具备以下几点优势:

——区域优势。作为国家传统细毛羊三大产区之一,我省长岭、乾安、扶余、前郭、通榆、镇赉、大安、洮南、洮北、农安、双辽11个县(市、区)位于农牧交错地区,养羊基础好。2008年,原农业部发布的《全国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2008—2015年)将该区域列入“中东部农牧交错带肉羊优势区域”,发展优质型肉羊产业。随后,梨树、伊通等中部农区、和龙等东部山区的肉羊养殖业也蓬勃兴起。

——饲料优势。我省是国家重要商品粮生产基地,粮食总产量连续8年稳定在700亿斤阶段性水平,秸秆年产量4000多万吨,草原面积1000多万亩,饲料饲草资源丰富,独特的冷凉气候适宜优质肉羊产业发展。

——政策保障。2019年,我省五部门联合印发了《吉林省秸秆综合利用三年行动方案(2019-2021)》,2020年,省畜牧局制定下发了《秸秆变肉工程实施方案》,明确了实现秸秆全量化利用的目标和具体工作举措,秸秆饲料化稳步推进,为肉羊产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政策保障。

——品种优势。我省先后培育出东北细毛羊、东北半细毛羊、新吉细毛羊、中国美利奴羊和乾华肉用美利奴羊等优良品种,其抗逆等优良性状已通过杂交导血融入主体品种结构。目前,全省肉羊不同群体品种达到17个,包括乾华肉用美利奴羊、中国美利奴羊、新吉细毛羊、东北细毛羊、小尾寒羊、察哈尔羊、昭乌达羊和巴美肉羊等国内品种以及杜泊、萨福克、夏洛莱、特克塞尔、无角道赛特、德国肉用美利奴、南非肉用美利奴和考力代等引进品种。其中,2018年我省研究出国内首个由民营企业自主培育的乾华肉用美利奴羊,具有抗逆性强、肉质优、肉毛兼用等特点,对提高肉羊产业综合效益,引领我省乃至全国肉羊良种繁育体系建设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科技支撑。我省现有畜牧兽医专业的大中专院校8所,国家和省级科研单位5家,各级畜牧业技术推广机构750个,技术推广人员7000多名。多年来,吉林农业大学、省农业科学院、省畜牧兽医研究院、延边大学、白城市畜牧科学研究院等科研院校一直致力于肉羊研究,在肉羊的品种选育、高效繁殖、营养需求、饲料资源开发、疫病防控等方面取得了科技成果和实用技术。

短板仍在 亟待克服

虽然我省肉羊产业基础较好,各方面均具有较为明显的发展优势,但存在的问题仍不容小觑:

——规模化标准化程度欠缺。由于规模化肉羊养殖受到疫病防控难、生产性能低等因素影响,年出栏3000只以上规模养殖占比仍然较少,尤其是基础母羊繁育场以小规模、家庭分散饲养为主。

——种质资源利用效率较低。肉羊种业资源基础不牢固,在种羊育种中存在“重引进、轻选育、混乱杂交,杂种羊当种羊使用”现象;良种繁育体系不够健全,未形成优良品种优势大群体。

——科学规范化养殖体系尚未形成。相对其它养殖业而言,我省肉羊生产存在集约化程度较低,生产模式落后,品种不优等问题。欠缺肉羊饲养标准和常规饲料营养参数配比说明。疫病防控存在短板,基层疫病防控力量较弱、羊病检测能力不足。

——产业链相对松散,缺乏龙头企业引领带动。目前,全省大多数肉羊仍以活体外销为主,肉羊屠宰和精深加工企业较少、产能较低,缺少内联农户、外联市场、牵头发展的领军型企业。

优化品种 打造品牌

提升我省肉羊产业标准化生产水平、全要素生产效率以及品牌化发展水平,需要优化整个肉羊产业链,从提高肉羊良种率出发,打造产业集群,推进标准化养殖,形成多方主体利益联结机制。

提高肉羊良种率与生产性能。制定我省肉羊遗传改良计划,统筹规划具备较好基础的肉羊繁育场,建立科研单位与育种企业紧密合作长效机制,分步推进肉羊良种繁育场、核心保种场与育种场、性能测定中心建设。加强纯种繁育,利用现有种质资源开展系统化配套经济杂交,不断优化畜群结构,扩大优良或改良品种覆盖率。

以产业需求为导向,培育2-3个生长速度快、繁殖性能好、产肉性能高的我省特色肉用羊新品种(新品系)。鼓励和支持有科技实力的企事业单位创办良种繁育基地,扩大核心群规模。

打造肉羊产业发展集群。综合考虑全省肉羊产业基础、区位优势及发展潜力等因素,充分利用粮食、秸秆和牧草资源,优化布局,建设高标准肉羊养殖产业集群。支持乾安、长岭等县市申请建设肉羊产业园区项目,引领聚集良种繁育大型养殖场、专业农民合作社、大型活羊交易市场,互联网交易平台、肉羊规模化加工厂,形成养殖、交易、加工等肉羊产业发展集群。

推进肉羊适度规模标准化养殖。结合布局空间规划,以西部农牧交错区为核心带,辐射东部山区,以基础设施完善的千只以上大中型养殖基地为标准化样板,带动企业、家庭牧场或合作社进行规模化标准养殖示范,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建立完善养殖标准和技术规程,推动标准化养殖。

推进肉羊产业流通与屠宰加工。建立配套线上交易市场等流通平台,强化活羊流通管理,健全现代肉羊加工体系。

培育龙头企业与社会化服务组织。坚持市场化导向,采用“龙头企业+园区+合作社+养殖大户”模式,发展产业化联合体。积极引导养羊大户、合作社成立养羊协会、组建肉羊养殖联合社、母羊繁育合作社,开展联户经营,推动肉羊养殖集中连片。

打造肉羊品牌。西部农牧交错区结合乾安羊肉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及肉羊产业园区建设,打造“吉”字头北方寒地特色肉羊产品品牌。东部山区依托白山黑水优越自然环境及中草药资源,开展无公害羊肉认证产品,培育特色高端品牌。

强化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严格执行肉种羊引种报批程序和检疫规定,严防外疫传入。做好常见病多发病防治工作,推进肉羊健康养殖。建立肉羊及其产品质量安全检测监控管理体系,强化肉羊及产品质量安全日常检测,规范使用饲料、添加剂及兽药,确保肉羊产业持续健康发展。(闫虹瑾)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