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打赢脱贫攻坚战,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底线任务。距离收官还有4个多月时间,我省各地脱贫进展怎样?农民群众还有哪些期盼?记者分头走进农家,干农家活、吃农家饭、住农家屋、算农家账,看变化、说感受、谈未来。今日起,湖北日报推出全媒体专栏《夜宿农家话脱贫》。敬请关注。
炖鸡汤、白斩鸡、红烧鸡……摆满一大桌。
8月20日傍晚,一场阵雨后,乐进兵、李细保夫妇张罗出一桌好菜。
丈夫乐进兵,57岁;妻子李细保,56岁。他们有3个子女,大女儿出嫁了,二儿子、三女儿还在读书。
乐进兵端起酒杯说:“每只鸡赚1元,6000只就是6000元。一年出栏三四次,就有2万多元收入。”
8月21日清晨,乐进兵(右)与妻子李细保(左)一起在家门口喂鸡。(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陈会君 摄)
鸡苗供农户 活鸡公司收
万秀村是咸宁市咸安区贺胜桥镇最偏远、也曾是最穷的一个村。全村近4000人,贫困户152户。2014年,乐家被列为贫困户。2016年,乐家脱贫摘帽。2018年,村里贫困户全部出列。
乐家的鸡舍是瓦房,在住宅前约10米的地方。记者推开门看到,装鸡饲料的桶整整齐齐吊着,红冠黑毛鸡三五成群,似寻觅,似踱步,也有的伸着脖子,咯咯地凑到桶边。
“养这么多鸡,不愁销?”
“有温氏公司来收购啊。”乐进兵回答。
贺胜桥是北伐名镇,叶挺将军曾在此一战成名。该镇还有一块金字招牌——贺胜鸡汤。老百姓都有炖鸡汤的好手艺。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来往于107国道的货车司机,习惯带上一罐贺胜鸡汤。镇里打造“鸡汤小镇”,从广东引来温氏禽畜有限公司。公司给农户供鸡苗,教养殖技术,包收购。
2020年春节,乐进兵夫妇和外孙(前排)、二儿子、三女儿一起合影。(受访者提供)
村里办起养鸡场
“钱不好赚!”乐进兵呷一口酒说:“以前供电不稳定,打雷、下雨就容易停电。鸡胆小,停电了容易扎堆,有的会被挤死。我和妻子拿着手电筒,整晚一次次去鸡舍,将鸡赶散。”
原本腼腆的三女儿插话:“10岁起,我就会给鸡打疫苗。药水滴眼睛里,或者在翅膀上打针。打一次疫苗得两三天,我们从不请人,全家齐上阵。”
随着脱贫攻坚推进,村里电网改造好了,路通了,自来水也有了。2019年,村里建起温氏贺胜高效养鸡场。“放在以前,道路坑坑洼洼,哪能在村里办养鸡场。”乐进兵感叹。
8月21日清晨,万秀村现代化的养鸡场。李细保去年开始到这里上班,每月有3000元左右的劳务收入。(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陈会君 摄)
争取攒钱在城里买套房
每天清晨,李细保骑着电动车去养鸡场上班,每月有2000多元收入;乐进兵除了在家喂鸡,还抽空帮人挖树苗,一年另有一两万元收入。
“加起来,全家一年可以搞个六七万元。”乐进兵精瘦的脸颊泛起红光说,“两个孩子读书,享受雨露计划,免部分学费。前年,鸡舍被大雪压垮,政府提供了10万元无息贷款。”
密林环抱,农家小院灯火通明。李细保收拾好碗筷,落座歇息,轻轻摇起蒲扇。乐进兵又到鸡舍里忙活,为鸡调整电风扇位置,避免它们感冒着凉。“我对鸡有感情!有时候鸡出栏,鸡舍里没鸡了,仍情不自禁早晚都去转一圈。没有鸡,心里不舒服,像掉了点什么。”乐进兵说。
闲聊间,李细保已把二楼房间收拾好,招呼记者上楼休息:“2016年,我们家脱贫摘帽,加盖了这个二层。争取再多攒点钱,在城里给孩子们买套房。”
灯歇。农家小院里6000来只鸡叽叽喳喳,仿佛在窃窃私语。夜幕中的山村,万籁俱寂,期待着又一轮朝阳从东方升起。(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陈会君 张竞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