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上结论对于当前正在高速发展的稻虾种养具有重要政策启示。首先,本文发现稻虾共作的土地利用效率优于水稻单作,合理规范的稻虾共作可以同时实现良好的生态效果和经济效果。研究证实了稻虾共作这一新型土地利用模式不仅能够实现“一水两用,一田双收”,还能够减少面源污染、促进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为各地通过推广稻虾共作而实现“稳粮、促渔、增效、提质、生态”的政策目标提供了依据。其次,本文证实了忽略稻虾共作过程中的环境污染,将导致土地利用效率被高估。在实际生产中,部分地区盲目发展稻田综合种养,出现了“重虾轻稻”“重经济利益轻环境影响”等现象,农户延续以往高投入的粗放生产模式,导致稻田综合种养提高土地利用效率的效果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偏离了政策出发点。因此,衡量稻虾共作土地利用效率时应贯彻“双水双绿”的发展理念,充分考虑环境影响,而不能“穿新鞋,走老路”,盲目追求经济收益而忽视其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最后,农户过量投入肥料和农药主要是由于其受限于自身技术掌握程度和生产管理水平,难以科学判断肥料和病害投入适宜用量,也难以甄别农资可靠度。同时,雇工困难和过高的雇工成本造成农户劳动利用率较低。基于此,提出以下三点政策建议:(1)将环境影响纳入稻虾共作土地利用效率评估,不可忽略生态环境影响,仅凭经济效果推动稻虾共作的发展。(2)针对性地开展病害防治和科学施用肥料技术培训,引导农户科学安排肥料和病害治理等投入,避免农户陷入“病害发生—加大投入—病害发生”的恶性循环。(3)完善稻虾种养农业社会化服务,利用社会化服务组织在技术信息和农资产品甄别上的优势,统一安排各项投入,减少资源浪费。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