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德县红莫镇司金村,海拔1700多米,四面环山、沟壑纵横。多少年来,村民们一直守着山沟过着贫穷的日子。然而,一个名叫邓思红的当地年轻人,靠自己的执著和坚持,从上海回到了这个穷山沟,立志带领乡亲们脱贫致富。

司金村:鲈鲤托起致富梦

鲈鲤是生长在雅砻江的一种大型经济鱼类,是四川省珍稀保护鱼类之一。因外观漂亮、华贵,又叫大花鱼、金甲鱼,最大的可以达到15公斤。这种鱼口感鲜美,营养丰富,而且其肉可供药用。

然而,生态环境的变化,使鲈鲤的种群结构资源急剧下降。在野生样品的捕捞中已经很难见到高龄鱼,即使是低龄鱼和幼鱼数量也极其稀少,即将成为濒危物种。这珍贵的鱼类资源眼看要走向灭绝,很多人都为之感到惋惜。但是,从来没有人听说鲈鲤可以人工繁殖,更没有人想到过人工繁殖鲈鲤。

家乡的鲈鲤面临濒危,这个消息使从四川省水产学校毕业后顺利到上海海洋水族馆工作,并已经在上海建立了温馨小家的邓思红再也按捺不住了。摸行情、查水质、搜资料、量水温、测海拔,2003年,身体瘦弱的邓思红频繁往返于上海和凉山,奔波在凉山的深山沟壑。经过深入调查,反复揣度,邓思红确信:家乡山清水秀,海拔高度和气候都适应特色鱼种的繁殖,也该适应珍稀鱼种鲈鲤的生长。人工繁殖鲈鲤,不仅可以挽救濒危的鱼种,也将获得很好的经济效益。

就这样,邓思红决定辞去上海水族馆月收入3000多元的工作,回司金村人工养殖鲈鲤。一听到这个消息,憨厚淳朴的父母认为,从来没有听说鲈鲤可以人工养殖,而且投资太高,家庭经济又薄弱,一旦养殖失败,不仅会倾家荡产,还将欠下一大笔债,对邓思红养殖鲈鲤提出了强烈的反对。爱妻也因此提出离婚,离开了他。

资金的缺乏、家人的反对、爱妻的离开都丝毫未动摇邓思红的决心。2004年,邓思红顶着巨大的压力,变卖了汽车和部分家产,多方筹措资金,投入 37万元,在红莫镇司金村偏远的山沟里创办起了正源水产良种养殖场,艰难的开始了自己养殖鲈鲤的梦想。就在邓思红创业最艰难的时候,从贷款到养殖场的用地,司金村党支部向邓思红伸出了热情的援助之手,这更加坚定了他养殖鲈鲤的信心。

俗话说:万事开头难。创业之初,邓思红最大的困难就是能产子的鲈鲤鱼种的寻找。多年来,鲈鲤在江河里的数量极其稀少,即使是常年奔波在江边的渔民也很难见到鲈鲤,更不要说打上几条鲜活的个体了。为了抢在鲈鲤灭绝前把它挽救起来,尽量采到鱼种。刚开始的那段时间,邓思红成了雅砻江上的鱼鹰,白天水里淌、江边游,晚上和打鱼人同宿岩洞,真是吃尽了苦头。只要有鲈鲤的消息,不管有多远的路途,花多大的代价,邓思红都千方百计把它买下来。许多时候往往是满怀希望而去,结果空手而归,多年的积蓄就这样花在了四处奔波的路途上。

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两年的艰苦努力,到2006年,正源水产良种养殖场终于收集到了30组鲈鲤亲鱼,后备亲本也达到了240组。

鱼种的问题基本解决了,可养殖的困难并没有因此迎刃而解。由于在中国的水产养殖史上,从来没有人工养殖鲈鲤的成功经验,邓思红必须开辟一条全新的养殖之路。

为了掌握鲈鲤的生活习性,邓思红干脆把家搬到了鱼棚里,白天,他蹲在鱼池边,仔细观察鲈鲤的生活习性,仔细记录下自己所观察到的结果,一看就是几个小时;晚上,就在条件十分简陋的鱼棚里,广泛搜集信息、认真分析资料、详细总结经验,一干就是大半夜。

在全身心的投入中,邓思红攻克了鲈鲤养殖各种基础生物学和繁殖生物学的一道道难题。在野生鱼类人工驯养的养殖技术上,邓思红大胆改变了传统的亲鱼培育技术,采用“S”形仿天然河道及使用人工饲料与天然饲料相结合培育亲本,从而改变了传统的催产及孵化技术,大大提高了亲鱼怀卵量及卵粒质量。同时,他科学采用升温催产及卵化技术,提高催产率,缩短孵化时间,成功控制了孵化过程中死卵的滋生,影响脱膜仔鱼成活率。2006年初,鲈鲤人工繁殖取得成功。同年4月,邓思红的论文《鲈鲤人工驯养及繁殖初步研究》在中国农业高新论文集发表,邓思红对鲈鲤养殖的经验及独到的见解第一次公开展示在世人面前,邓思红用自己的勤劳和智慧开启了中国水产养殖新的一页。

如今,正源水产养殖场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养殖场面积达到了20多亩,建有标准化流水养鱼池4000平方米,蓄养了省重点保护鱼类鲈鲤亲鱼及后备亲鱼800余组,已投产的亲鱼年产鱼苗300万尾,经济价值60多万元,养殖场总资产达到了100多万元。鲈鲤鱼的成功养殖,增补了喜德县名特优水产品生产的空白;鲈鲤已完成了具有凉山特色的水产品。

邓思红始终没有忘记,在他最困难的时候,是司金村党支部给予了他最大的帮助。所以,逐步走上富裕的他一直有个愿望,那就是加入中国共产党。为此,他积极向党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书。今年7月,邓思红光荣地成为了一名中共预备党员。邓思红说: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不仅要示范,关键还要带领乡亲们脱贫致富。

落后的司金村在邓思红的带动下开始了鲈鲤养殖。2008年,在村党支部的支持下,邓思红积极联系水利部门,采取联合发展的模式提供首批鱼苗16万尾,发展了养殖户200户,每户养殖面积都在2亩以上。

水产规划、提供鱼苗、养殖技术、疾病防治……邓思红为村民们提供全面的帮助、指导,仅此一项,预计司金村每户养殖户年增收就可达800元。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