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江苏省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范园经验总结重要论述和对江苏工作重要指示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实现乡村振兴为目标,以创建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为重点,加强统筹谋划,强化协同配合,积极探索创新,聚力推进全省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有效应对新冠肺炎疫情不利影响,为全省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打下坚实基础。

一、创建成效

近年来,江苏省周密筹划、积极争取、压茬推进,大力开展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创建工作,六合、句容、如东、铜山、泗阳、吴中、宝应、泰兴、邳州、淮安等10个县(市、区)先后成功创建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成为全省产业融合发展的样板区、领跑者和排头兵,引领全省农村产业深度融合发展。

(一)产业发展态势稳健,龙头企业雁阵集聚。2020年,全省10家示范园区实现总产值716.65亿元,其中一、二、三产产值分别为178.15亿元、217.3亿元和321.2亿元。园区内集聚农业龙头企业262家,新增19家,产值达619亿元,占园区总产值86%,在产业发展和带动就业中发挥了当仁不让的头雁作用。全省各地学习借鉴示范园龙头企业带动产业做法,积极培育农业龙头企业、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截止目前,全省国家级、省级农业龙头企业897家,依托县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牵头成立农业产业化联合体近500个,带动3000多家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抱团发展。

(二)地域优势定位清晰,特色产业百花争艳。各示范园依托资源禀赋,大力发展特色产业和优势品牌,各园内主导产业产值占园区总产值比重均在70%以上,10个示范园共创建省级以上名牌产品、地理标志产品41个。在示范园的引领下,全省超10亿元的县域优势特色产业达185个,江苏中晚熟大蒜产业集群入选2020年全国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建设名单,42个乡村特色产品和7个能工巧匠入选全国目录。全国乡村特色产业十亿元镇18个、亿元村28个。2020年,新增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22个,总数达到166个。

(三)多种产业深度融合,新兴业态星火燎原。示范园积极推进农业与旅游、体育、电商等产业深度融合,不断拓展农业新功能,提升新业态效益。2020年,10家示范园接待游客1496万人次,实现电子商务年度销售额20.24亿元。示范园多种产业融合的示范引领模式,拉动了全省农业和其他产业协同发展,全省共有12个县被评为国家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沭阳县获国务院“积极发展农村电子商务,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工作”表彰。2020年,全省农产品网络年销售额超840亿元;全省共培育创建全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县20个、示范点24个、中国美丽休闲乡村50个,乡村休闲旅游在2020年逆势上扬,接待量超1.8亿人次,收入超800亿元;全省休闲农业、农产品电商等新产业新业态年增速保持在20%左右。

(四)联农带农成效明显,市场主体化茧成蝶。在示范园的示范引领下,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一批农业新型主体得到了发展壮大,村集体与农户收益实现了稳步增长。2020年,在园区内,262家农业龙头企业、1323个农民专业合作社、789家家庭农场共带动就业户数25.74万户,带动就业人数44.44万人,超过75%的农户与合作社或农业龙头企业建立利益联结,园区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出园区所在县平均水平20个百分点;在园区外,新发展省级农业产业化示范联合体51家,总数达251家,全省家庭农场超过5.2万家,经工商登记的农民合作社9.2万家,一大批新型农业主体快速成长。

等级园创建评估美篇_等级园优质经验分享_幼儿园等级创建经验分享材料

江苏省吴中区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绿色田园

二、主要做法

(一)围绕“建什么”,科学谋划精心布局

结合地区特色与阶段特征,全面优化农业生产结构和空间布局,构建具有江苏特点的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省级层面,出台《关于促进乡村产业振兴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走在前列的意见》,确定重点打造优质稻麦、绿色蔬菜、特色水产、规模畜禽、现代种业、林木种苗和林下经济、休闲农业、农产品电子商务等8个千亿元级优势特色产业,为全省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科学布局提供参考依据。市县乡层面,结合自身优势,在做精做强示范园的基础上,引导农村一二三产业集中连片、集聚发展,积极打造市场占有率高的单品类区域公用品牌,大力实施地理标志农产品保护工程,形成“一村一品、一镇一业、一县一特”的产业发展格局。国家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根据资源禀赋、产业基础和区位优势等,因地制宜确定特色产业主攻方向。如吴中区示范园确定“米”“蟹”“茶”产业、邳州市示范园确定银杏产业、泗阳县示范园确定食用菌产业,避免同质化竞争,实现错位发展。

(二)围绕“如何优”,开发资源深度嫁接

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大力推动农业和其他产业嫁接,不断提升示范园农业综合效益和竞争力。一是嫁接科技资源,让农村有奔头。大力实施《省委省政府关于全面推进科技支农强农富农的意见》,引导农业企业和科教单位组建农业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89家,围绕示范园内农业产业链关键环节开展研发攻关,不断提升农业生产管理机械化和智能化水平,缓解劳动力季节性短缺矛盾,提高劳动生产率,增加农民收入。二是嫁接电商资源,让农村有赚头。各园区充分利用信息时代红利,积极对接淘宝、天猫、京东、苏宁易购等平台,发展电子商务、现代物流、信息服务等新兴农产品营销业态,宝应荷藕、句容唐陵苗木、戴庄有机大米等特色农产品相继搭上电商快车,为农产品扩销增收提供了新途径。三是嫁接旅游资源,让农村有看头。通过举办泗阳桃花节、句容葡萄节等节庆活动,将示范园打造成网红地标,激发全域旅游发展潜力。同时,结合全省“百园千村万点”休闲旅游农业精品行动,成功推出了一批“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乡村休闲农业精品景点。四是嫁接文化资源,让农村有说头。各示范园加强对民俗文化、民间工艺、非遗品牌的挖掘传承,注重与文化创意等业态融合,结合回归乡村情怀的主题活动,设计了六合区民族女子高跷舞龙和手狮舞、句容何庄马灯舞民俗体验等非遗文旅项目,让人感受乡村、回味乡愁、寻找乡味。

(三)围绕“怎么富”,培育主体完善机制

以激发市场活力为目标,大力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建立多形式的主体利益联结机制,促进组织增强、产业增值、农民增收、企业增效。一是建立农业经营组织联盟。推进由龙头企业牵头,专业合作社和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分工协作的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建设,通过联合体内部经营主体之间的互助合作、信息互通,推动特色农产品开发,拓宽市场销售渠道。二是探索形式多样的利益联结机制。各地探索建立了“园区+投资公司+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园区+大户+物流”“产业联盟一体运营”“订单收购+分红”“土地入股+保底收益+按股分红”等多种互惠共赢、风险共担的利益联结机制,保障农民和经营组织能够公平分享产业融合“红利”,推动价值分配向上游农户倾斜。三是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和乡村人才。实施《省政府关于落实就业优先政策进一步做好稳就业工作的实施意见》,加快培育更多适应现代农业发展需求的新型职业农民,高素质农民培育程度接近30%。实施《江苏省省级乡土人才建设发展专项管理暂行办法》,激励和支持乡土人才发展。

(四)围绕“怎样保”,优化政策强化服务

省政府印发《关于推进农村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的实施意见》并强势推动落实,各部门密切协作配合,在资金支持、土地保障、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等方面持续发力,形成了保障农村产业融合示范园发展的强大合力。一是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印发《江苏省现代农业发展专项资金管理办法》,2020年安排省级专项资金20.18亿元,推动农村产业融合发展。对在主板上市、新三板挂牌的农业龙头企业,分别给予300万元、40万元奖励。二是拓宽融资渠道。2020年共协助企业发行农村产业融合发展专项债券20亿元,其中,如东县通泰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发行的规模6亿元“20通农专项债”,是全国首单用于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建设的专项债券。三是落实用地政策。印发《关于保障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用地促进全省乡村产业振兴的通知》《关于促进乡村产业振兴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走在前列的意见》,确保市县每年不低于5%、乡级不少于10%的建设用地指标,用于支持农村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并允许实行“点状供地”。四是加强服务保障。出台《关于进一步发挥供销合作社独特优势加快构建农产品现代流通体系的实施意见》,补齐农产品流通短板。出台《关于加快推进农业社会化服务工作的意见》,成立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主体联盟,为农业经营主体提供专业化、规模化、系列化服务。

三、未来展望

大力推进国家农村产业融合示范园建设有助于完善现代农业发展体系,有助于促进农民生活富裕,有助于推动城乡要素流动,在推进乡村振兴中起到强大的领跑和助攻作用,需要我们稳扎稳打、久久为功,一步一个脚印建出实效,让示范园成为展现“鱼米之乡”新时代风貌的窗口。

(一)将示范园建成农业链式经济发展新高地。紧盯国际先进,聚焦园内重点农产品生产制造关键领域,加强农业科技创新。充分发挥农产品加工业“连一接三”作用,加快提升农产品精深加工水平。围绕园区内农业生产全过程,加快发展涉农服务业。强化新产业新业态在农村产业融合发展中的“粘合剂”作用,因地制宜发展休闲观光、农村电商和共享经济等“三新经济”。力争将示范园建成产业链健全、价值链高效、供应链完善的农业链式经济发展新高地,带动全省农业产业不断提质增效。

(二)让示范园成为农村特色消费的金名片。对标消费者高质量需求,加大示范园品牌培育,推动形成一批全国著名、国际知名的“苏”字号农业企业品牌、产品品牌和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顺应城乡休闲消费需求,立足示范园得天独厚的农业、生态、文化等优势,推进动静结合的旅游体检,努力打造“爆款”休闲农业。

(三)用示范园跑出农民创业增收的加速度。紧盯农民工资性收入这个大头,依托示范园特色产业,引导传统农民向新型职业农民和现代服务业从业者转变,做好稳就业促增收文章。瞄准农民财产性收入这一短板,利用示范园稳定的农业链,为农民创业提供平台通道和技术支撑,把更多的农民培育成创业致富能手。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