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的高新,流光溢彩,生机盎然。
一簇簇火红的花椒,映红了火红的日子;一群群飞舞的蜜蜂,酿造着甜蜜的生活;一串串玛瑙般的葡萄,成了农民致富的钱串串……这是高新区全区上下众志成城发展产业取得的丰硕成果。
脱贫攻坚,产业为先。近年来,宝鸡高新区把产业发展作为带动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抓手,通过优化布局、创新模式、完善服务,走出了一条产业高效发展、农民致富增收的新路子,使产业成为贫困群众脱贫的“金钥匙”。
优化布局特色产业遍地“开花”
8月4日,家住高新区八鱼镇寨子岭村的建档立卡贫困户黎宝生和家人吃过早饭,便一起前往葡萄园摘葡萄。“国家的扶贫政策就是好,自从种了葡萄,我家的日子越过越红火。”看着一串串葡萄挂满藤架,黎宝生高兴地说。
八鱼镇寨子岭村共有6个村民小组、375户人。为提高经济收入,上世纪九十年代,一些村民就开始种葡萄,由于面积不大,加之种的人少,因此一直没有形成产业规模。脱贫攻坚工作开展以来,高新区相关部门通过多次调研、反复论证,决定在寨子岭村大力发展葡萄产业。为动员、鼓励村民种植葡萄,他们给贫困户1亩地补助 1000元,连续补助4年,这项措施的出台极大激发了群众的积极性,村里种葡萄的人越来越多。截至目前,全村共种植葡萄 2550亩,产业覆盖率达97%,在葡萄产业的带动下,全村19户贫困户中已有10户顺利脱贫。
八鱼镇寨子岭村大力发展葡萄产业助力脱贫,只是高新区优化产业布局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高新区结合实际,在发展产业上做起了文章。他们按照“党政推动、市场引导,因地制宜、持续发展”的原则,结合农村“三变”改革,精准确定产业扶贫目标、选择产业扶贫项目、建立产业扶贫机制,形成了以生猪、肉牛、肉羊等传统产业为主导,葡萄、樱桃、猕猴桃、花椒、中蜂养殖等为特色的产业发展新格局。
截至目前,全区共种植花椒1.6万亩、葡萄1.32万亩、中蜂养殖1.3万箱、生猪存栏量3.5万余头……一个“村村有特色、户户有产业”的产业扶贫格局在高新区已初具雏形。
创新模式群众的“钱袋子”鼓起来
产业扶贫要取得实效,离不开创新。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高新区相关部门探索出“企业 + 贫困户”肉牛托养模式、“合作社 + 基地 + 贫困户”模式、“合作社 + 贫困户”中蜂养殖托管代养模式、贫困户优先配股等一系列创新性产业发展模式,在夯实脱贫基础的同时,让群众的“钱袋子”更鼓了。
“肉牛托养模式真好,省事又挣钱,我每季度连本带利能领750元分红。”每每提及“企业 + 贫困户”肉牛托养模式,家住千河镇张家崖村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张浩荣就赞不绝口。
为帮助贫困户发展产业,让他们早日脱贫,去年5月,高新区以每位贫困户5000元的入股标准,向宝鸡市爱尔诺农牧发展有限公司注入60万元扶贫专项资金,让其帮120户无劳动能力的贫困户托养肉牛。饲料、喂养、管理均由企业负责,贫困户连续两年可领取6000元分红。据了解,截至目前,该企业已为贫困户分红36万元。此外,企业还吸纳了5名贫困户打工,让他们多了一个脱贫的门路。
钓渭镇西崖村背靠秦岭,气候宜人,资源丰富,有着得天独厚的环境优势。如何利用资源优势帮助贫困户增收?去年,经过多方调研和考察,西崖村最终决定开发本村丰厚的花蜜资源,依托政策春风,大力发展中蜂养殖,带领群众致富奔小康。他们采取“合作社+ 贫困户”中蜂养殖托管代养模式,集中代养中蜂203箱,将全村28户91名贫困户“嵌入蜜链”,当年就获得分红2.38万元。为进一步壮大中蜂产业,今年,高新区又向村上成立的合作社注入扶贫专项资金24万元,购买了400箱优质中蜂,到2022年计划分红31.8万元,提高贫困户的分红收益。
高新区马营镇黄家山村立足自身实际,采用“党支部 + 合作社 + 贫困户”模式引领群众脱贫致富,黄家山村党支部从贫困户手中收集优质小麦,通过磁选、去皮、水分调节,研磨加工成特一粉,分装成5斤、10斤、50斤三种包装,满足不同客户需求。8月6日,他们在马营镇机关开展了“爱心面粉”认购会,不到半小时,200袋面粉就销售一空。
除此之外,高新区还把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和“三变”改革作为盘活资源资产、壮大村集体经济的根本举措。他们以完善产权制度和要素市场化配置为重点,全面推进成员身份界定、股权量化等工作,凡是集体股份经济组织所实施的项目,按照1户1万元的标准,设立贫困户优先股,给予资金扶持。截至目前,高新区累计发放贫困户优先股284万元,覆盖贫困户284户,涉及8个集体合作社。同时,他们还积极整合涉农项目资金,今年,为八鱼镇寨子岭股份经济合作社和磻溪镇韩家塬股份经济合作社,注入省级农机专项财政资金25万元,用于购买智能农机,发展壮大集体经济。
完善服务提升脱贫内生动力
“你好,请问是指挥中心的专家吗?我家养的两头牛连续3天不吃不喝,你们能来家里看看吗?”日前,高新区产业扶贫技术服务110指挥中心专家赵林绪一上班,就接到了千河镇寨子村建档立卡贫困户蔡小熊打来的求助电话。
得知情况后,赵林绪和千河镇兽医站工作人员第一时间赶到了蔡小熊家。只见两头牛懒洋洋地卧在圈里,牛槽里放满了草。兽医检查发现,牛食欲不振是因为发烧,经过五天的肌肉注射,牛的病好了,蔡小熊悬着的心才落了下来。
为了服务群众,2017年,高新区成立了产业扶贫技术服务110指挥中心,来自市蚕桑园艺工作站等单位的26名技术人员、专家和乡土人才,组成畜牧兽医、农技、园艺果树、中蜂养殖 4 支技术服务队,与群众面对面开展技术服务工作,受到了大家的欢迎。据了解,截至目前,他们已为300余名贫困户破解了产业发展中的技术难题。
成立产业扶贫技术服务110指挥中心,只是高新区完善服务的举措之一。为给群众提供贴心、优质、高效的服务,提升他们脱贫的内生动力,脱贫攻坚工作开展以来,高新区第一时间建立了贫困户产业发展指导员制度,在全区确定了 145名产业发展指导员,为产业发展建言献策。此外,他们还聘请陈仓区桑果工作站5名技术人员、区域内8名乡土人才、14 名技术带头人,进入村组、田间地头,为贫困户培训种养技术。截至目前,已开展各类技术培训9575户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