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涉及水产养殖领域,尤其关于一种软壳蟹池塘养殖系统及方法。

背景技术:

软壳蟹不是特殊的螃蟹品种,也不是用化学药品把蟹壳泡软,而是螃蟹在生长过程中的一种状态。螃蟹一生经过13次脱壳,每次脱壳把原有的旧壳换掉,换下旧壳后,新壳在一定的环境和时间内新壳是软的,这种软体的螃蟹叫做软壳蟹。每一次脱壳同时还脱去鳃、食囊、内脏,全身没有原来的一丝污垢,全身软绵绵的,不仅连肉带壳都可以吃,而且比普通螃蟹更鲜美更有营养。但新的外壳会在脱壳的数小时后接触到水而逐渐变硬。传统的软壳蟹的养殖方法主要依靠人工识别,每2-4小时需要人工检查一次。及时搜集软壳蟹,要花费较多的人力、物力,还可能干扰螃蟹脱壳,引起螃蟹脱壳失败,造成螃蟹死亡,不仅成本高,而且效率较低。

技术实现要素: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软壳蟹池塘养殖系统及方法,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无法及时判断蟹脱壳时间和收集软壳蟹等引起养殖成本高的问题。

为达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软壳蟹池塘养殖系统,该软壳蟹池塘养殖系统包括:复数个养殖框,通过缆绳串接后可沿轨道移动;操作平台,设置于该轨道旁,用以对途径该操作平台的第一养殖框进行操作;检测装置,设置于该操作平台上,用以检测该第一养殖框内的蟹的状态;抓取装置,设置于该操作平台上,用以根据该状态确定是否对该第一养殖框内的蟹执行抓取动作;以及投喂装置,设置于该操作平台上,根据养殖要求投喂饵料于该第一养殖框内。

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该检测装置为超声成像装置。

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检测该第一养殖框内的蟹的状态为检测该第一养殖框内的蟹是否脱壳。

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还包括比较模组,该比较模组接收该检测装置传送的检测图像,并与预设图像进行比对,若比较结果在预设阈值范围内,则表示该第一养殖框内的蟹未脱壳;若比较结果在预设阈值范围外,则表示该第一养殖框内蟹已脱壳。

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该抓取装置接收该比较模组发出的控制信号,且该抓取装置根据该控制信号对该第一养殖框内的已脱壳的蟹执行抓取动作,以及对该第一养殖框内的未脱壳的蟹不执行抓取动作。

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还包括动力装置,与串接后的该复数个养殖框连接,并带动串接后的该复数个养殖框沿该轨道移动。

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该轨道上还设置有复数个第一导向柱,用以引导串接后的该复数个养殖框沿该轨道移动。

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该轨道上还设置有复数个第二导向柱,该复数个第二导向柱邻近该操作平台设置。

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还包括复数个底座,每一养殖框对应地设置于一底座上,该缆绳串接于该复数个底座上。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软壳蟹池塘养殖方法,该软壳蟹池塘养殖方法包括:提供一种如上所述的软壳蟹池塘养殖系统;于该复数个养殖框内投放原料蟹,并进行日常养殖工作;操作使该复数个养殖框沿该轨道移动;检测该第一养殖框内的蟹的状态;根据该状态确定是否执行该第一养殖框内蟹的抓取动作。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在自然环境中养殖软壳蟹,利用缆绳将复数个养殖框串接,并采用动力装置驱动沿既定轨道移动,同时在移动的过程中执行检测、抓取等动作,无需人工定期检查,降低了成本,而且不会对螃蟹脱壳产生干扰,成活率更高,从而实现了软壳蟹的自动化生产,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人工成本。

关于本发明的优点与精神可以藉由以下的发明详述及所附图式得到进一步的了解。

附图说明

图1所示为根据本发明的软壳蟹池塘养殖系统的示意图;

图2所示为沿图1中aa线的剖视图;

图3所示为复数个养殖框串接后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见图1-图3,图1所示为根据本发明的软壳蟹池塘养殖系统的示意图,图2所示为沿图1中aa线的剖视图,图3所示为复数个养殖框串接后的示意图。本发明提供一种软壳蟹池塘养殖系统,包括复数个养殖框1、操作平台2、检测装置5、抓取装置6以及投喂装置7。

这些养殖框1通过缆绳3串接后可沿轨道s移动,其中,可以直接在养殖框1上开孔以供缆绳3穿过,从而将这些养殖框1串接起来,不过本发明并不以此为限,考虑到框体的稳固性以及取放的方便性,本实施方式中,还设置有复数个底座4,每一养殖框1对应地设置于一底座4上,对应的,每一底座4上可开孔,藉由开孔缆绳3串接于这些底座4上。其中串在一起的养殖框作为一个作业单元,根据池塘面积大小,可于池塘设置一个或多个作业单元。

操作平台2则设置于轨道s旁,用以对途径操作平台2的第一养殖框11进行操作,这里的操作例如包括:移动养殖框、观察软壳蟹脱壳、投饵、收集软壳蟹、投放原料蟹等。而且操作平台2可设具有一定的抗风抗雨能力的房顶。其中这里的第一养殖框11指的是经过操作平台2的养殖框,在沿轨道s移动的过程中,所有养殖框都会依次经过操作平台2。此外,本发明中,还包括动力装置,该动力装置与串接后的这些养殖框1连接,并带动串接后的这些养殖框1沿该轨道s移动。而且为保证移动的平稳性以及不会偏离轨道,轨道s上还设置有复数个第一导向柱8,这些第一导向柱用以引导串接后的这些养殖框1沿该轨道s移动。亦即,动力装置启动,串接后的这些养殖框1在沿该轨道s移动的过程中,依次并循环地经过操作平台,而且养殖框移动的速度可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节。本实施例中,轨道s例如为环形,但并不以此危险,另一实施方式中,或者说实际使用中,养殖框经缆绳连接后在水面的形状并不限制。而且另一实施方式中,轨道s上还设置有复数个第二导向柱,这些第二导向柱可仅设置于操作平台2的附近,防止养殖框在临近操作平台时缠绕在一起,也便于引导养殖框进入操作平台上的轨道内。其中,上述第一导向柱与第二导向柱可以共用。

检测装置5、抓取装置6以及投喂装置7均设置于操作平台2上,检测装置5用以检测第一养殖框11内的蟹的状态;抓取装置6则用以根据检测装置5的检测结果亦即状态确定是否对第一养殖框11内的蟹执行抓取动作。投喂装置7用以根据养殖要求投喂饵料于第一养殖框11内。其中,一实施方式中,检测装置5例如为超声成像装置。而且检测装置5、抓取装置6以及投喂装置7于养殖框的移动方向依次设置于操作平台2上。

另外,本发明中,还包括比较模组,该比较模组接收检测装置5传送的检测图像,并与预设图像进行比对,若比较结果在预设阈值范围内,则表示第一养殖框11内的蟹未脱壳;若比较结果在预设阈值范围外,则表示第一养殖框11内的蟹已脱壳。

其中,上述检测第一养殖框11内的蟹的状态为检测该第一养殖框11内的蟹是否脱壳。对应的,抓取装置6接收比较模组发出的控制信号,且抓取装置6根据该控制信号对该第一养殖框11内的已脱壳的蟹执行抓取动作,以及对该第一养殖框内的未脱壳的蟹不执行抓取动作。其中,上述的图像比较,例如可以是比较软壳蟹的大小,若检测图像中软壳蟹的大小大于预设图像中的软壳蟹的大小,并且尺寸的超过预设阈值范围,则说明软壳蟹脱壳结束;另外,也可以是,判断养殖框中蟹的数量是否变为了两只螃蟹,如果为两只则判断为脱壳结束。

另外,本发明还提供一种软壳蟹池塘养殖方法,该软壳蟹池塘养殖方法包括:

提供一种如上所述的软壳蟹池塘养殖系统;

于这些养殖框内投放原料蟹,并进行日常养殖工作;这些日常养殖工作包括日常投饵、观察是否脱壳及成活情况等等;

操作使这些养殖框沿轨道s移动;

检测第一养殖框11内的蟹的状态;以及

根据该状态确定是否执行第一养殖框11内蟹的抓取动作。

综上所述,本发明在自然环境中养殖软壳蟹,利用缆绳将复数个养殖框串接,并采用动力装置驱动沿既定轨道移动,同时在移动的过程中执行检测、抓取等动作,无需人工定期检查,降低了成本,而且不会对螃蟹脱壳产生干扰,成活率更高,从而实现了软壳蟹的自动化生产,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人工成本。

藉由以上较佳具体实施例的详述,是希望能更加清楚描述本发明的特征与精神,而并非以上述所揭露的较佳具体实施例来对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加以限制。相反地,其目的是希望能涵盖各种改变及具相等性的安排于本发明所欲申请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因此,本发明所申请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应该根据上述的说明作最宽广的解释,以致使其涵盖所有可能的改变以及具相等性的安排。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提供一种软壳蟹池塘养殖系统及方法,软壳蟹池塘养殖系统包括:复数个养殖框,通过缆绳串接后可沿轨道移动;操作平台,设置于该轨道旁,用以对途径该操作平台的第一养殖框进行操作;检测装置,设置于该操作平台上,用以检测该第一养殖框内的蟹的状态;抓取装置,设置于该操作平台上,用以根据该状态确定是否对该第一养殖框内的软壳蟹执行抓取动作;以及投喂装置,设置于该操作平台上,根据养殖要求投喂饵料于该第一养殖框内。本发明可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无法及时判断蟹脱壳时间和收集软壳蟹等引起的养殖成本高的问题。

技术研发人员:王春忠;孙富林;朱淑钦;林炫锋;肖懿哲;郑志鹏;陈斌;欧清峰;欧国原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莆田市天然星农业开发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8.04.20

技术公布日:2018.08.10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