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袁鹏/魏永刚 发自白银风吹百合香,冰清洁无暇。四月的会师大地,草木吐翠、田畴织锦、希望遍地,处处涌动着春潮澎湃。
走进位于革命圣地会宁县最北部的刘家寨子镇元埫村百合种植基地,随处可以看到一筐筐充满泥土气息的百合,在阳光的映衬下显得格外洁白,20余名村民正在田地里采收百合,有的在挖掘、有的在搬运、有的在清土,繁忙中却井然有序,呈现着一幅喜悦的采收景象,在这片希望的土地上委婉地写下一首首动人的赞歌。
(图一:甘肃省会宁县刘家寨子镇元埫村百合种植基地百合花迎风盛开。魏永刚、任笃之摄影)
开垦:黄土地种出“新希望”
“花开六载为轮回,一朝出土身似玉”。
在西北壮阔的黄土高原上种植百合,不仅是一种尝试、也是一种突破。曾经干旱缺水的甘肃会宁,自然条件相对落后,但贫瘠的黄土地上,人们却深深的扎根着一种对未来坚定的信仰,一种敢教日月换新天的昂扬,一种对故土情深的渴望。或许,因为这份执着,才有了如今的花开遍地幸福来。
(图二:甘肃省会宁县刘家寨子镇元埫村百合种植基地百合花迎风盛开。魏永刚、任笃之摄影报道)
2012年,甘肃省会宁县高原夏菜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理事长任笃之立足刘家寨子镇元埫村的土壤和气候条件,率先试种百合,由于这里出产的百合个头大、鳞茎白、口感好,经济效益可观,于是他便成立了专业合作社,大力发展百合种植。
任笃之说,10年的百合种植历程,凝结了太多的心血和汗水,从最初的尝试探索、艰难的成长蜕变,到如今的远近驰名,黄土地厚重的胸怀滋养着小百合一路成长,也让人民相信,在贫瘠的土地也能长出致富的大产业。
(图三:甘肃省会宁县刘家寨子镇元埫村百合种植基地,如莲花绽放的百合果实。魏永刚、任笃之摄影报道)
山村小故事折射时代大进程。在流转土地扩大种植规模的同时,合作社积极吸纳当地农户到合作社务工增收,实现务工分红“双收入”,让百合种植成为刘家寨子镇又一大促农增收特色产业,不但为当地村民们增收致富找到一条条踏踏实实的出路,也给未来乡村振兴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图四:甘肃省会宁县刘家寨子镇元埫村百合种植基地,工人们正在种植百合。魏永刚、任笃之摄影报道)
收获:百合花铺就“致富路”
“现在种百合跟以前可不一样,种的株数虽然少了,但产量却增加了。长得大、质量好、独头多,还特别甜。”甘肃省会宁县高原夏菜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理事长任笃之一边采挖百合一边喜滋滋地说,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看到记者来了,他顺手拾起一颗百合,剥去带土的外层让大家品尝,那一丝丝的脆甜沁人心脾。
我们自始至终坚持“高品质、高标准、高价格”的高端销售模式,并邀请中国农科院、甘肃省农科院、兰州市农业中心的专家进行技术指导,种植的肥料全部来自当地农家产出的牛羊粪,真正保证了百合的种植高品质和高技术,真正做到了天然、有机、绿色。
刘家寨子镇元埫村村民元照刚说到,我把自己的20多亩地分批流转给甘肃省会宁县高原夏菜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了,一年土地流转分红2200元。我已经在合作社打工五六年时间了,每月工资3600元。同时,我自家的牛羊粪每年也能卖2000多元,这样算下来,一年大概能领50000多元,真正实现了“在家门口就能实现就业,而且还有好收入”。
如今,这一个个凝聚着心血、智慧和汗水的百合,不但为当地村民们增收致富找到一条条踏踏实实的出路,也让他们看到了明天和希望。
蝶变:好生活共圆“小康梦”
我们一直按照“统一籽种、统一种植、统一田间管理、统一采挖、统一仓储、统一销售”的模式开展百合种植,这里的百合价格已经卖到了每斤60元至80元不等,而且很畅销,2021年实现销量300多吨,这几年利润也在逐年上升。会宁县高原夏菜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理事长任笃之开心地说道。
自当地发展有机百合种植以来,能够取得今天的成绩,秘诀就在于,当地通过“三变”改革流转群众土地,让群众以土地入股,让土地资源变资产;鼓励贫困户种植百合、马铃薯,以求共同发展,实现农民变股东,助力脱贫攻坚,推进乡村振兴。
如今,经过10余年的辛勤耕耘,任笃之已经和当地广大农户一样,变成了地地道道的种植专家,又默默无闻扎根深山、田间,他们如同百合一样,耐得住性子、沉得下身子、厚积而薄发。
目前,刘家寨子镇元埫村种植百合已超过1000亩,百合年产值超过800万元,建成百合保鲜库3座,在江苏泰州建成加工厂一座,并采取党支部+合作社+农户+电商的经营模式,注册了百合宝宝有机商标和有机绿色认证,实现了线上销售配送范围覆盖北京和华东大市场,并累计带动刘家寨子镇当地300余人顺利脱贫,走上了如今的幸福生活康庄大道。
完整的产业链条、高品质的有机百合,“互联网+”的销售模式,还有优质高效的配送服务,让刘寨百合带着腾飞的翅膀走出偏远深山,走向大江南北。
对于刘寨百合的明天,任笃之和当地村民们都充满了信心和希望。如今,看到一个个凝聚着心血、智慧和汗水,破土而出、洁白硕大的百合,他们的心里早已乐开了花,久久地回荡在这片充满希望的黄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