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进位,今年35岁,旌德县玉水水稻专业合作社理事长。从事农业以来,从经营农业物资到承包农田种水稻再到成立合作社发展社会化服务,通过不断努力,如今为合作社社员及周边农户6000亩水田提供了各类农机社会化服务,范围涉及机械化耕、种、管,收、秸秆综合利用、粮食烘干等全程托管、单项托管或菜单式作业服务,合作社农机社会化服务产值200万元,净利润40万元。
从“物资经营”到“科学种田”,他一干就是13年
2009年,只有初中毕业的他在叔叔的鼓励下从事农业物资经营,卖化肥、种子等农业生产资料,为了把优良的种子和先进的技术推广出去,他决定从示范种植做起, 先行先试,用产量说话,给农户吃下定心丸,再进行推广种植。一开始,他在旌阳镇流转承包农田120亩种植水稻,大胆实践,遇到困难不悲观失望,逐步推行种子、机耕、机播、配肥、植保、机收、粮食烘干相统一的生产模式,实实在在感受到科学种田的魅力和经济效益。
创业初期,他是地地道道的“门外汉”,不耻下问,边学边干,整天“泡”在田里,他积极参加县农业部门组织的各种培训,并取得优异成绩,同时经常外出调研考察,学习外地的先进经验,向种植大户和农学专家请教,想方设法把自己从“门外汉”变成“土专家”。他深深感受到知识的贫瘠和管理经验的匮乏严重阻碍着自己的事业发展,靠零散的学习远远不能满足能力提升需求,2011年至2014年他在忙农活的同时在安徽省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学习现代农艺提升中专学历,他说,我们对农业要有充分的认识,没有足够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搞不好农业。不能仅仅凭借一腔热血就一头扎进去,那样的后果必定是头破血流,这些年,他一步一个脚印,一头扎在田里,没有劳力,自己学驾驶操作拖拉机耕田,没有“飞手”,自己到宣城学习植保无人机的基本知识、安全规范、操作流程以及用药规范等内容,自己操作无人机。“好日子都是奋斗出来的”,从120亩到300亩、再到850亩,丁进位用勤劳和智慧,在实践和摸索中不断成长,用青春在农田里种下致富理想。
现代农业,要靠机械化。随着经验不断积累,他认识到社会的发展和科技进步,农业在生产方式和劳动方式上都产生了质的变化,在农业发展中,机械化的地位已经越来越重要了,它的应用,能够降低农业成本,节约资源,保护环境,节约劳动力,提高农产品质量,有助于实现大规模生产,促进农业增产增收。一定要把农业机械化的实现路径考虑进来,要不然就是人工成本和时间成本都足以拖垮你的项目,他说干就干,从各种渠道搜集信息,及时购买先进的农业机械,在县农业、农机部门专家的指导和惠农政策的扶持下,他购置了联合收割机、轮式拖拉机、插秧机、植保无人机以及育秧流水线等大中型农业机械,推进“机器换人”。
自古以来,种粮农民往往“靠天吃饭”。特别是秋收时节,农户遇到阴雨天气潮湿稻谷摊晒难、堆放难,丰产却不能丰收。为应对恶劣天气,摆脱靠天吃粮,他决定上马粮食烘干项目。2018年,他购进辰宇牌烘干机2台,年烘干稻谷600万斤,现在水稻生产基本实现耕、种、管、收、烘干全程机械化。
干农活时,他发现农村的抛荒田不断增多,通过了解,主要是农村劳动力都外出务工,家里种点“口粮田”的都是上了年纪的老人,育秧环节比较繁琐,一个不注意还会出现烧种、烧苗问题,所以有些农户宁愿抛荒也不种田。强烈的责任心深深触动了这个小伙子,敏锐的他立即想到,如果建一个育秧工厂。把育好的秧苗直接提供给需要的农户,不是能解决大问题吗。说干就干,2016年,他引进育秧机械化流水线,开始标准化育秧。生产线上育秧,具有密度均匀、省工、省力、省时等优势,提高了效率和秧苗的质量。据小丁介绍,他们合作社今年作为“旌德县两强一增水稻全程机械化示范点”,在三溪镇、旌阳镇等地开展“标准化育秧、机械化插秧、机械化收割、粮食烘干”等多个社会化服务,计划种植2000余亩。
有了新机具,还要靠新技术。他实施农机农艺结合、“良种、良法”配套,推广“种肥同播”、机插秧、秸秆机械化还田等技术,提高水稻肥料利用率,减少水稻施肥量,提高粮食产量。他先后完成秸秆机械化还田、机械化流水线育秧、机械化插秧、植保无人机播种撒肥喷药一体化技术、种肥同播等新技术的推广应用,“科学种田”的步伐越迈越大,合作社2015年被评为市级合作社。
从“单打独斗”到“抱团发展”,他带领社员集体致富
一个人富不算富,为了带动周边更多的农民开展科学种田,走上共同致富的道路,他又萌生了一个新想法:扩大规模,成立专业合作社,2013年5月30日,旌德县玉水水稻种植专业合作社正式成立,合作社发展到现在有社员405人,水稻种植面积6000亩。全面推广农机“全程托管、环节托管、关键环节综合托管”服务模式,推广耕种收等农机化新机具新技术,更好地为农民科学种田服务。
合作社成立初期,他狠抓规范化管理,科学化运转,考虑到社员缺少资金购买大型农机具,筹资200万元购买各种大型农机具,培养农机手8名,成立专业化农机服务队伍,为轮拖和联合收割机及驾驶员办理牌证,确定1名农机安全员,加强安全培训,更好地为社员和周边农户提供农机社会化服务。全面推行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大幅降低生产成本,拥有满足本地主要粮油和经济作物生产全程的农业机械10台套,基本具备耕整地、种植、植保、收获、秸秆处理、烘干等全程机械化作业服务能力,提供全程托管、单项托管或菜单式作业服务。
合作社采取统一供种、统一供肥、统一育秧、统一防治病虫害,统一技术管理,订单收购稻谷,合作社成员水稻单产比普通农户亩产高50公斤以上。致富不忘回报,他将贫困户帮扶作为自己的一项重要工作,每年对贫困户生产的水稻免收烘干费和防治病虫害服务费,1年下来要为贫困户减免 1.2万元。
从“会”种田到“慧”种田,农业之路越走越高端
小丁长得白白净净的,乍看上去,还真不像是干农业的人。他说,这一切主要归功于我种田用上了高科技,有时候在家看看手机进行调度,不用天天呆在田里晒太阳了。在家里,打开手机上的“浙江农信”APP,看看今天的轮拖在哪耕田,耕了多少,明天安排去哪里作业,这就是现代新农人的种田方式。
2021年,他率先在1台收割机和2台轮拖上安装“北斗导航+农机作业监测设备”,自从安装了北斗定位和作业传感设备,在手机上可以直接监控到机械的作业地点和作业情况,还可以查询作业面积,随时对机械进行调度,非常及时方便,提升农机化和信息化协同发展水平,提升农机作业质量。
同样称得上高大上的还有他的植保无人机。他深深感到,农业机械化要依托科技支撑,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农业发展转变。农业植保无人机可代替人工撒播种子、化肥,喷洒农药,对农作物进行病虫草害的防治,不仅操作简单、喷洒均匀,而且成本低、速度快,效率和防治效果更高。2018年,他果断购进极飞P20植保无人机1台,2021年再次购进极飞XP植保无人机1台,这几年无人机植保也是他开展社会化服务的一项重要内容。不光光是打药,在今年的“两强一增”行动暨农机农艺融合水稻“种肥同播”示范现场观摩会上,小丁操作无人机进行了飞播5亩示范,不管是肥料还是种子都能均匀播撒,效率提升了十几倍,种田变得更轻松。他说无人机操作简单,通过设定好的程序,无人机就可以完成路线规划、一键作业、自动返航等操作,喷洒效果也比较理想。农忙时期,2台无人机全天候作业都忙不过来,要打药的电话就一直响个不停,生意特别好,经济效益十分可观。去年共飞1.5万亩,涉及到水稻、茶叶、烟叶、山核桃等领域,收益15万元。
2022年他还新建了办公室、技术培训室、库房,配备桌椅、电脑、投影仪(电子屏幕)等办公和培训设施,配备有电脑等信息化设备并连入互联网,向农户和机手提供农机作业供求信息服务,力争培养一批既懂农机又懂农艺的“田秀才”。接下来,他准备将拖拉机、种植机械、收获机械等主要机具逐步安装信息化监测终端并纳入远程监控平台管理,能对作业情况进行实时监控和指挥调度。将农机插上“智慧翅膀”,不断挖掘现代农机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和潜力,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数字化”发展,让种田变得更轻松,实现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由“会”种田向“慧”种田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