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2月31日

南方日报第A25版:决胜小康 广东答卷

对云浮云安如何奋力抢抓先机,迈向生态致富

进行了详细的报道

图片

云雾山下,经过“三清三拆三整治”后,云浮市云安区白石镇各村落腾出的土地上,一株株整齐排列的发财树绿意盎然,树底下,或圈养鸡鸭等家禽,或种上番薯等作物……这是云安创新村庄绿化与产业发展相结合,通过“公司+村委+农户”模式,破解清拆后闲置地荒废难题的“新路径”。目前,云安全区已清理整治农村破旧泥砖房20027间,面积超过200万平方米,合计3142.31亩。

图片

▲澄碧清澈的西江水环抱着“西江明珠”金鱼沙岛。受访者供图

近年来,云安区紧扣云浮市委赋予的打造“东进融湾桥头堡、绿色工业集聚区”目标定位,有效应对新冠肺炎疫情等重大风险挑战,以“转作风提效能优环境”专项活动为抓手,开展人居环境整治提高乡村美丽度,整镇连片推进扶贫产业园决战脱贫攻坚,配合乡村振兴工农业项目培育高新技术企业,培养科研人才梯队,同时平衡协调城乡要素,统筹文化设施补齐短板,丰富乡村文明新风尚,全域启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动力引擎,走一条生态致富奔小康之路。

拓宽发展空间 蓄积经济发展新动能

今年以来,云安统筹兼顾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打好服务企业的“组合拳”,努力把疫情防控取得的有利形势,转化为恢复经济社会发展运行秩序的显著优势,经济扭负转正逆势上扬。今年1—11月,全区65家规上工业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99.07亿元,同比增长8.9%;规上工业增加值累计完成31.2亿元,同比增长7.1%;工业投资累计完成25.45亿元,同比增长25.8%;工业技改投资累计6.41亿元,同比增长12.1%。

这得益于云安抢抓对冲疫情政策机遇,特事特办设立复工复产“一专班三通道”,率先在云浮全市出台《云安区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支持企业共渡难关促进经济稳定运行二十条意见》,从财政激励、应急保障、金融纾困、援企稳岗、优质服务等关键环节,提出20条政策措施,激发企业内生动力。今年1—11月,产值达5000万元且增速达6%以上的规上工业企业有12家。

从复工复产到招商引资,云安扎实拓宽区域经济发展空间,南部工业园区全面启动规划建设,都杨、六都、石城等重点征地拆迁项目攻城拔寨,胜利完成历时8年的茅坪村整体搬迁。栽好梧桐树,筑巢引凤来,云安激活了产业格局的“一池春水”。今年9月,在云浮市年度“三个一批”经贸活动中,云安与中电建、华润、联塑、祥利、珠江钢管等一批优质项目、龙头企业携手,共引进超亿元项目8个、超10亿元项目2个,项目计划总投资85.25亿元。农业取得质的突破,引进京基智农投资60亿元、200万头生猪养殖全产业链项目落地动工,只用了20天时间,创造了“云安新速度”。肉牛产业园加工区建设有序进行,花卉苗木产业园建设在全省获批项目中率先动工,石城镇获批国家农业产业强镇,形成“两园一强镇”农业产业发展格局。

完善农业科技支撑体系,云安以乡村振兴农业项目为载体,助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目前,云安区肉牛产业园与广东省农科院动物科学研究所合作成立畜牧科技专家工作,就肉牛研发技术开展合作。云安区人民政府与广东省农业科学院环境园艺研究所共建云安区云浮新区博士工作站,为云安区花卉苗木产业园提供科技支撑。

决战脱贫攻坚 城乡融合助推乡村振兴

在经济势能持续向好的背景下,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最基本任务是摘掉穷帽子。云安瞄准山区水草丰茂的优势,区、镇、村三级共同发力,按照“公司(专业合作社)+基地+农户”模式发展扶贫产业,促进贫困户稳定增收。目前,肉牛养殖、温氏养殖小区、南药、发财树、麻竹笋等扶贫产业已初具规模,全区在家有劳动力贫困户731户,已全部参与扶贫产业项目,并与经营主体签订购销合同,签订率100%。

以肉牛养殖为例,从规模养殖肉牛到利用牛粪养殖蚯蚓,以有机肥反哺牧草生长,再到建设加工园延长产业链,云安区肉牛(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绿色发展产业链同时采用“保本+固定分红”模式统筹入股扶贫资金,2018年和2019年分红440.65万元,带动全区2377户有劳动力的贫困户脱贫,通过土地流转盘活村集体土地6000亩,增加村集体收入约20万元/年。截至今年11月30日,全区22个省定贫困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1465元。

图片

▲独具一格的湾边村成为云安乡村文化旅游新名片。受访者供图

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云安全域提升人居环境整治能效,打造精美农村,增强美丽圩镇的后花园承载力。目前,云安已100%完成“三清三拆三整治”,整区推进22个省定贫困村229个20户以上自然村道路硬化,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建设,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集中供水、卫生站、综合性文化服务设施和公共服务中心(站)建设,投入使用建设资金2.2亿元,100%完成工程建设。

此外,云安全速推进乡村振兴“扫雷扫盲”专项行动,探索出云安区花卉苗木产业园打造“精美农村”新模式。以建设省级花卉苗木产业园为契机,结合当前社会主义新农村示范村建设和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工作,以“鲜花进村”“鲜花围户”方式,结合农村“四小园”小生态板块建设,在农民房前屋后清理出来的空地种植花卉苗木,由企业保底回收,全周期、全链条参与美丽乡村建设和服务,打造出亮点精品工程,带动产业发展促进农民增收致富,实现“拆出安全、拆出美丽、拆出空间、拆出经济”的目标。目前,全区建设农村“四小园”小生态板块2323个,打造一批有品质、可复制的亮点村。

如今,走进云安村头巷尾,绿树相映,红花镶嵌,尽显庭院风光,不远处,村民正在小菜园里施肥、采摘,袅袅炊烟正在升起。

补齐民生短板 全面攻坚高质量发展

宜居宜业,是全面小康的底色,群众生活舒心是全面小康的成色。云安聚焦百姓实事,谋划建设了一批实实在在的民心工程,补还民生账单。

西江之畔的云安正在打破守着西江没水喝的窘境,全域规划建设引水用水工程。目前,石底大圳节水配套改造工程项目已立项,计划加固改造渠道、干渠,并新建支渠、重建虹吸管等,推进工作已安上“发条”,建成后,灌溉面积可达8000亩,帮助解决群众的生产生活用水之需。同时,推进西江引水工程(南部供水管网)动工建设,进一步完善云安供水体系,解决石城镇茶洞片区、中云石海以及云安肉牛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的用水需要,改善南部经济带产业园投资环境。

图片

▲云浮新港借助珠江水系“黄金水道”西江中游的地理优势,成为云浮对外开放的水路口岸。受访者供图

水达路通,群众开颜。今年以来,云安念好“高、清、快、优、严”五字诀,力促“四好农村路”延伸成为乡村振兴发展的“加速带”和推进新型城镇化、城乡融合的纽带。日前,省道S539线云安云雾山隧道(含连接线)新建工程正式启动,将解决富林镇及周边区域内部的交通瓶颈问题。目前,云安全区“四好农村路”建设项目已全部完工,累计完成乡、村沙土路改造65.599公里,100人以上200人以下自然村硬化路7.41公里,危桥改造3座,农村道路环境进一步优化。

与此同时,云安加快补齐卫生短板,今年11月11日,区中医院正式投入试运营,将进一步优化群众就医环境,提高医疗服务质量。教育,同样是云安关心关切的重大民生事情,云安聚焦农村教育,成立鲲鹏教育基金会,推动总投资近8亿元、终端规模近8000人的十二年一贯制学校——云浮实验学校破土动工,加快推进中小学教育布局调整和校园建设。

暖人心聚民心 厚植新时代文明实践沃土

衣食以厚民生,礼义以养其心。今年以来,云安奋力占领网络精神文明建设制高点,道德实践教育丰润人心,文明创建与红色基因同频共振。

“要么努力,要么放弃。”云安高村镇的独臂篮球少年张家城在社交媒体上写下自我勉励的话语。今年5月,他在赛场上打篮球的短视频通过云安电视在抖音号上发布,迅即引爆网络,持续吸引了中央电视台、新华社、人民日报等中央媒体和省级媒体前来采访,并在电视、报纸、网络等海内外各大平台广泛持续传播,阅读量超50亿人次。今年12月,他的励志故事《篮球少年张家城,用坚强照亮人生》以第一的排名入选南粤十大好网民故事。张家城自强不息、勇于追梦的拼搏精神,在云安的绿水青山中生根发芽,成为人们学习的榜样。

讲方向、出精品、领风尚,云安文艺创作百花齐放,一大批摄影、快板、五字歌、主题曲、小品、诗歌朗诵等文艺作品涌现,制作疫情防控等主题短视频550个,累计吸引2200万人次观看。其中,原创疫情防控作品《回娘家》,在“第八届全国市县电视台推优展播活动”中,荣获最佳短视频作品一等奖。

在互联网浪潮中,云安精神文明实践更是增添了一份红色文化内涵。今年12月16日,赴韩国和中国各地拍摄云浮名人陈璘一生的大型人文历史纪录片《铁血龙崖》在云安首映,再现了一位鲜活本真的历史英雄,激发人们的爱国热情。以此为契机,云安探索“文化+”“旅游+”发展新模式,打造陈璘文化旅游精品路线,推进陈璘文化创意产业园建设。

云雾山麓,水源涵养,西江河畔的云安,将以绿色产业集聚效应筑牢粤北生态屏障,着眼圩镇集聚度、乡村美丽度,补齐城乡融合的基础设施和文化设施短板,打造东进融湾桥头堡,以慷慨昂扬的精神面貌带领云安全区群众迈进全面小康行列。

小康故事

推进种植加养殖

助力摘掉穷帽子

4年前,云浮市云安区白石镇石底村,村如其名,苦旱偏僻,进村只有一条泥泞窄道,村里房屋七零八落,村集体经济几乎每年都拿“鸭蛋”。

自开展精准扶贫以来,围绕整村推进产业扶贫,扶贫工作队结合当地低山丘陵、黄泥地肥沃的特点,成立千谷种养专业合作社,以基地为平台,合作社分别与3家农业公司采取订单合作、入股分红的方式种植发财树、牛大力、多肉植物,因地制宜建设4个“百亩基地”,全村有劳动力的贫困户全部参与,实现贫困户“户户有项目、人人能脱贫”。

村里的贫困户范金凤,原来家有老人卧病在床需要照顾,两个孩子在上学,一家5口依赖丈夫每月两三千元的工资维持生计。后来,她加入发财树产业扶贫基地,独自一人管理4000多株发财树。她说,公司提供种植技术和回收,树干1米以上胸径达4—6厘米,每株收购价为11.5元,胸径达10厘米以上每株20多元,“不愁销路,管护好就有收入。”现在,她已摘下了“贫困帽”,日子也越过越舒心。

依靠勤劳的双手,云安区都杨镇降面村贫困户潘坤元通过发展养殖业也成功摘掉了“贫困的帽子”。此前,潘坤元的妻子患有精神病,两个孩子正在读书,只能靠他在村里打零工来维持生计。

据了解,云安区对因病、因残、缺劳动力等致贫原因分门别类,按照“一户一策”“一户一办法”制定帮扶措施,落实“三保障”政策,确保不让一个贫困户掉队。2019年,潘坤元一家享受低保金10176元,教育补助6000元,残疾保助金4620元,扶贫分红1156元,全家还享受医疗保险。

2019年5月,在驻村工作组的鼓励下,潘坤元利用扶贫资金加上免息贷款共筹集资金8万多元,搭建了约10亩的养殖场,为降低风险,他发展综合性养殖项目,养了400只鸡、1300多只鸭,花1万元买了两头母猪。为节约养殖成本,潘坤元自己修路搭棚,种植木薯、番薯等用作饲料,还买了两台孵化机自行孵化小鸡。随着鸡、鸭一批批出栏,他的收入慢慢增多。到2019年底,潘坤元家的年人均纯收入达1.13万元,成功实现脱贫。脱贫致富奔小康,如今,潘坤元信心满满。

成绩单

●前三季度,云安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2.4%;一般公共预算收入4.33亿元,增长62.7%

●合计申报中央预算内投资、中央投资和专项债券项目共74个、总投资119亿元

●截至2020年11月30日,全区相对贫困人口6428户17019人全部达到脱贫出列标准

●全区22个相对贫困村100%达到出列标准并完成退出程序

●今年新建4个镇级污水处理厂、6个垃圾转运站、589个村级污水站,新增镇级污水管网87.32公里、村级污水管网604.62公里

●治限治超治脏治乱工作共查处交通违法案件453宗,货物洒落案件315宗,货车非法改装案件457宗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