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润黔中正得晴,地绵万里尽春耕”。三月,大方县安乐乡天麻基地一幅春耕农忙的画卷徐徐展开。
在营脚村五营天麻基地,打理地块、布置菌床、点苗培土覆盖……一派繁忙的景象。该基地计划种植500亩,投资160万元,将带动188户610人增收。
在大方县,像这样的“天麻村”还有很多。
贵州作为中国天麻的三大产区之一,大方是其主要产地,质量和产量均居首位。2008年,大方天麻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认证,大方县被国家食品工业协会命名为“中国天麻之乡”。有着良好的资源禀赋以及林下仿野生种植天麻的传统,加上贵州省委、省政府近年来的政策引导和支持,大方天麻逐渐步入规模化、产业化发展轨道。截至2022年,大方县种植林下仿野生天麻面积3.2万亩,产量0.64万吨,已备案食用产品30余个,获保健食品批号2个,实现综合产值2.2亿元。
建好经营体系 用好资源强品牌
天麻开背虾、天麻狮子头、天麻肉丁、天麻拌卤肉……各色菜品看得人食欲大开。去年底,一场药食同源产品“贵天麻”菜品创意展示在毕节市百里杜鹃管理区举行,引来各界关注。
“我们做的天麻菜肴各有特色,备受欢迎。天麻开背虾是将天麻切成小块,与新鲜虾肉配上蔬菜炒制而成,既保留天麻的原味,也增加了虾的香气;天赐飞鱼这道菜品采用新鲜的鱼入水汆熟,将天麻片插入鱼身,淋上芡汁儿,更好锁住了鱼和天麻的鲜味……”贵州云上乌蒙天麻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张光文说,天麻宴系列菜品正在有序改良与创新中,今年将会持续推出更多更佳的菜品。
自2021年贵州成为全国第一批天麻“食药同源”试点工作的省份以来,全省各大天麻企业抢抓机遇,毕节大方积极研制天麻产品,进一步拓宽天麻的流通渠道。
毕节大方天麻研种团队经过不断地摸索,已经研发出了多道天麻产品,在融合天麻口味的同时,为了能体现出黔菜特色,借鉴了多种料理方法开发出多款天麻菜品,希望将其打造成为百里杜鹃的一张美食名片。
随着“药食同源”的推进,天麻的市场潜力越来越好,现在,贵州云上乌蒙天麻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还增加了一条食品生产线,主要生产天麻粉、天麻片、天麻黑芝麻丸、菌菇汤包等产品。
贵州省现代中药材产业体系真菌开发利用功能实验室研究员刘永翔认为,药食同源产品越来越受关注和青睐,药食同源理念也已走进千家万户,“贵天麻”应抓住我省的“药食同源”红利政策,大力发展天麻作为食药物质产品的开发与利用,研发出更多的新产品,加速新食品的开发。省中药材产业专班相关负责人认为,天麻产业发展要摆脱以前粗放型的模式,把更多精力投入到提高产品质量,加强食药两用物质的食品安全意识,创新产品等方面,生产出百姓能够放心的好产品。
近年来,毕节大方天麻产业已从天然生态种植向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的方向集群发展。目前,已建成“国家基本药物所需中药材(天麻)种子种苗繁育基地”、全国唯一的“国家级区域性良种(天麻)繁育基地”和3个独立的天麻原生境保护区。为更好推动大方天麻高质量发展,大方县成立以县委书记为班长的天麻产业专班,接下来将利用好“国家级区域性良种(天麻)繁育基地”招牌做好“两菌一种”,跟随全省中药材产业发展的强劲势头,擦亮“大方天麻”金字招牌。
乡村要振兴,产业必振兴。山林间长成的大方天麻既是大自然的馈赠,也凝结着贵州农民的辛勤。小天麻长成大产业,一山一水间,产业兴旺、农民富裕的生机画卷正悄然展开。
建好产业体系 确保面积稳产量
“我们林下仿野生天麻种植的步骤有17个,很考验技术。”大方县小屯乡大田天麻合作社负责人彭德远介绍,“虽然种植很麻烦,但每年都能卖出好价钱,感觉也很值得。大方县耕地面积有限,人们在山林里寻求产业发展,林下仿野生天麻的种植习惯在当地已保持了几十年,没想到如今这种原生态林下环境种植出的仿野生天麻品质更高,天麻素含量更多,受到市场的青睐,价格也比地里种出的高不少。”
彭德远说,为促进大田村林下经济进一步发展壮大,早在2021年,大田村已将林下天麻种植作为观音山林场基地发展重点。目前整个观音山林下天麻种植基地,共有待收天麻278亩,预计产出300余万元。
“我们提供栽种技术、种源、销售等服务,带动老百姓一起种植,今年采挖由于天麻长势喜人,我们暂时不打算对外销售,而是准备把挖出来的天麻进行二次栽种,扩大种植规模,实现滚动式发展。”天麻基地负责人陈绪义说。
据了解,小屯乡大田村观音山基地2023年预计增种天麻150余亩,增加投资10余万元,带动就业80余人。
小屯乡的天麻产业发展路径是大方天麻成长壮大的缩影。在“中国天麻之乡”大方,林下仿野生天麻种植历史悠久,但长期以来名声虽响,却因技术瓶颈曾未能大规模推广。2019年贵州成立省中药材产业工作专班,强力推动天麻产业发展。在专班的指导下,在仿野生天麻种植技术上,大方组织基地带头人向外学习,并请来外省种植达人现场教学,逐渐推广成熟的种植技术,提高产业品质。
近年来,省中药材产业专班还先后对接全国权威检测机构开展品质检测分析,邀请中国工程院院士黄璐琦团队“问诊开方”,系统分析论证“大方天麻”比较优势,召集大方县研讨发展定位、细化工作措施。此外,还组织贵州大学罗夫来教授、贵州中医药大学余珺副教授等专家赴大方驻县指导,与县委、县政府和经营主体充分交流,推动大方县制定工作方案,联合多部门指导大方县印发《大方天麻高质量发展三年攻坚行动方案》,毕节市制定《毕节市天麻产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方案》,只为引导极具资源禀赋的天麻产业不断向好发展。
天麻产业上了新台阶,未来有着新期待。接下来,大方天麻将聚焦种业振兴强品种、聚焦生态理念强品质、聚焦产品研发强龙头、聚焦体系建设强品牌、聚焦要素支持强保障,致力提升大方天麻在全国的影响力,为我省天麻产业的发展贡献力量。到2025年,力争形成以大方为核心的黔西北天麻全产业融合发展集群,辐射带动七星关、赫章等县区新增基地8万亩、达到25万亩,综合产值达100亿元。
建好生产体系 主体壮大好带动
大方县九龙天麻开发有限公司的流水线生产车间内,工人们正在紧锣密鼓地包装天麻、生产天麻酒。
“天麻在大方有着长久的种植历史,且是大方的代表性农产品,许多家庭都有酿天麻酒的习惯,我们就是想利用产业优势,做一款能代表大方天麻的酒。”九龙天麻开发有限公司负责人说。
在干天麻包装车间,工人们正在对干天麻进行筛选、称重、包装。
“我在这里干了两年多了,有了稳定的收入,我们全家生活质量大大提高。”来自对江镇的万开红正在给天麻称重,她的丈夫也在这家公司。
为了让这种“夫妻工”稳定下来,九龙天麻公司准备了10套宿舍,给他们居住。
九龙天麻公司总经理文平说,该公司拥有自己的天麻种植基地,1000亩以上的天麻种植基地有7个,同时还通过两种方式和老百姓合作。
一种是由老百姓采购天麻种子,公司提供技术支持,种出来后,公司进行保底回收,签了合同的就按24元每公斤进行回收,没签合同的则按市场价回收;另一种合作方式则是由公司提供种子,提供技术支持,老百姓出力出土地,种出来的天麻按照五五分成。
目前,该公司已在大方县内推广种植天麻6000亩,省内县外包含七星关、金沙、清镇,以及六盘水、遵义、铜仁、黔东南等地推广种植6000亩。大方县内参与农户1000多户,其中脱贫户600多户。
“在新的一年里,我们将提升种植技术,推动基地建设,进一步带动参与的老百姓增收致富。”文平说。
在大方,像九龙公司这样的天麻龙头企业还有很多,有的侧重于制种,有的侧重于种植,各家企业致力于提升天麻精深加工能力,不断改进蒸制、烘干、回汗等集成工艺,积极引进新技术、新设备,推进天麻研究中心建设,推动着天麻食用、保健、医用、日用产品研发科研成果转化,共同提升着大方天麻在全国的核心竞争力。
大方县在省中药材产业专班指导下不断推动龙头企业、村集体合作社大力发展天麻种植,辐射和带动群众发展天麻产业增收致富,形成规模效应和积聚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