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朵金灿灿的菊花,随着100摄氏度高温开水的注入,顷刻间在透明茶杯中随波舞动……“这样级别的一朵金丝皇菊,目前在市场上能卖到5块钱,而文成的种植条件非常好。”7月24日,浙江花城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郑明誉坐在办公室里,一边娴熟地泡着菊花茶,一边向前来采访的温州市“强四力、说小康、展现象”采访组一行记者,讲起金丝皇菊在文成生根开花的故事。
老板引进金丝皇菊建基地
近年来,金丝皇菊花茶作为一种康养产品受到消费者青睐,市场行情看好,国内掀起种植热潮。
2017年,多年从事花茶经营的郑明誉发现,从外地采购金丝皇菊成本很高,而且品质参差不齐。“我发现文成有非常好的种植条件,索性就在家乡种植。”当年,郑明誉从安徽和江西引进种苗,在南田镇武阳村试种了80亩,结果每亩产值达到3万元,这让他对扩大种植信心满满。
与南田镇相邻的二源镇,地处高山平台,平均海拔650米,昼夜温差大、光照足,这里种植的农作物个头大、甜度高。2019年,郑明誉在该镇流转了一批土地新建金丝皇菊种植基地,准备大干一番。
听闻种植金丝皇菊经济价值高,二源镇当地一些农户也纷纷加入到种植金丝皇菊的队伍中来。金丝皇菊的种植技术和管理要求比较高,但因农户缺乏技术和经验,加上排水、烘房等基础设施未跟上,出现了金丝皇菊成活率不高、花朵偏小、烘干不了等情况。
“金丝皇菊怕涝,零星流转过来种植的土地,很多紧邻水田,因而出现了大面积种不活的情况。而雇佣的农户在日常管理时,也有‘磨洋工’现象。”郑明誉说。
这么好的种植环境,为什么就种不出好的菊花?怎样才能调动农户们的种植积极性?……郑明誉思前想后,决定改变与农户的合作方式,并提高菊花品质提升市场竞争力。
二次分红给了农户“定心丸”
今年,在二源镇政府协调下,浙江花城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温州科技职业学院和种植农户共同成立了文成县耕云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创新小农户与现代农业的有机衔接机制,实施“保底收益+按股分红”的合作方式,保证种植户持续稳定增收。
“农户通过土地和劳动力入股,占公司股份49%,花城公司提供资金和销售渠道占股份40%,温州科技职业学院提供种植技术支持,占股11%。”温州科技职业学院文成农林科学研究院负责人张呈念说,新的公司给农户予以每亩一万元的保底收入,科技人员以技术入股做“技术保底”,提供优质种苗和科学田间管理技术等。另外,根据种植的菊花品质和亩均产量确定系数进行二次分红,以此体现农户劳作收益的差异性。
“让种植户直接入股有保底收入,且参与二次分红,极大地提高了农户的种植积极性,农户的身份从原来的雇佣关系,摇身一变成了大股东。”二源镇镇长周智华表示,对于农户来说,新的合作方式不仅提高了积极性,还降低了种植风险。
“对于我们企业来说,这直接降低了土地流转成本和人力成本,且种植区相对连片之后,实行病虫害统一防治、农具和化肥统一购买,大大降低了管理成本。”新的合作方式,让郑明誉对于今年的收成胸有成竹。“去年地里的杂草都把菊花埋没了,但今年菊花苗长势很好,为了限制花朵数量,种出精品菊花,我们掐顶都掐2次了。”目前,该镇已形成160亩的金丝皇菊种植规模。
干劲十足齐心打造“精品菊”
“今天天光4点多,我就来这里锄过草了。” 7月24日午后,烈日炎炎,一脸黝黑的花农黄祝富站在二源镇湖田村的金丝皇菊基地里,对记者说道。最近他每天4点多就会来到田里管理菊花。
黄祝富是意大利华侨,今年57岁。去年底,在意大利生活了19年的黄祝富回到文成。“我和村里的几个人带头入股种菊花,新的合作方式不单单有保底收入,还可以参与销售分红,大家的积极性自然就高了。”黄祝富咧着嘴笑道,今年他个人入股了10亩,如果今年收成好,就不回意大利了,在村里再扩大种植面积。
和黄祝富一样,今年64岁的老农黄德和这些天也在菊花田里劳作,忙着给菊花苗掐顶。“现在我们对菊花苗都很上心,今年的苗长势太好,得给这些菊花苗掐顶,这样菊花的个体会更大。”他说,他们种的花越大,分红的系数也越高,分到的钱也就越多。黄德和对记者说,今年菊花大丰收的话,明年他会把自己的多亩茄子地都改种为金丝皇菊。
“金丝皇菊花朵的大小直接决定着经济价值,干花直径8厘米以上的可以论朵卖,市场价格大概在500元一斤,而花朵小的只能卖到几十元一斤。”郑明誉说,从2018年开始,金丝皇菊作为畅销农产品在全国范围内被大量种植,产量提高导致价格下降。但市场对于干花直径8厘米以上的精品菊仍然供不应求,这些精品菊经过二次加工,被制作成精美的伴手礼、礼盒装产品,很受欢迎。而直径超过15厘米的极品金丝皇菊,甚至能卖到1000元一斤的“天价”。
农业合作方式的创新,将花农和郑明誉紧紧地连结在一起,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目标:让朵朵菊花都能成为精品,打响金丝皇菊的文成品牌。(赴文成采访组记者 黄伟 汪麟康 张睿 王乐乐 沈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