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市政务服务数据管理局将全面贯彻落实市委七届九次全会精神,按照市委市政府关于政务服务和“数字政府”改革建设工作的部署要求,坚持以“融湾”为“纲”、“融深”为牵引,树立“全省全市一盘棋”思想,以打造与粤港澳大湾区同等水平的营商环境和“数字政府”改革建设走在全省前列为目标,以改革攻坚、规范管理、素质提升为工作重点,奋力推动“示范区”“排头兵”和“两个河源”建设全面提效破局、努力构筑新局,全力推动我局工作再上新台阶。
一、助力疫情防控阻击战
充分发挥“数字政府”平台数据和技术力量,利用“互联网+政务服务”优势,运用信息化手段解决群众和企业的迫切需求,助力打赢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阻击战。
(一)坚决落实上级有关疫情防控工作的部署和要求
1.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落实疫情防控工作指引、通知等文件精神,结合我局职能严格按照行业疫情防控指引有关要求开展各项工作,把各项疫情防控工作落实、落细、落到位,紧紧织牢防护网。
2.加强组织领导,统一全体干部职工思想认识,指导全市各级政务服务大厅疫情防控工作,形成群防群控、联防联控的工作格局,有效遏制疫情在政务服务大厅扩散蔓延。
3.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组织党员干部积极投入疫情“网格化”排查工作,助力社区疫情防控工作,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
(二)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解决群众和企业的迫切需求
4.牵头开发“守护槎城”微信小程序,为全市市民群众提供健康自查上报、疫情线索上报和口罩预约购买等服务。
5.拓展12345政府服务热线受理政务服务事项功能,创新基层办事新模式。
6.助力推进全市复工复产工作,积极协助工信、住建、交通、农业等行业部门,通过信息化技术调查我市行业复工复产问题,以“大数据”助力企业加快复工复产提供技术支持和运维保障。
(三)加强政务大数据参与疫情研判分析
7.积极发挥市12345政府服务热线参谋助手作用,为市民提供疫情咨询、投诉和建议渠道,为市委市政府应对疫情防控工作做出及时部署提供决策参考。
8.用好“粤省事”疫情防控专区,及时发布权威疫情信息,采集、接收和处理企业群众上报信息。
9.积极协同市卫健、公安、民政、医保等相关部门,利用政务大数据参与疫情决策。
(四)推广“粤系列”政务服务平台
10.依托“粤系列”政务服务平台为全市群众和企业办理相关业务,梳理群众和企业常用、急用的高频服务事项,进一步优化在线服务流程,让更多事项实现“不出门,网上办”。大力推广省政务服务数据管理局“粤政易”协同办公平台,减少人员聚集和直接接触,助力疫情防控。
(五)全力保障政务网络安全畅通
11.加强对全市电子政务网络机房和数据中心机房值班值守管理,确保疫情防控期间全市政务网络安全稳定运行。
12.加强对疫情防控一线重要职能部门公安、医疗、卫健、应急等部门的网络运行保障,为会议系统和远程医疗平台提供安全、流畅的网络环境。
13.加强对各县(区)政务服务数据管理局和各网络运营商的工作指导,为全市卫健系统和各医疗机构能够在省统一调度下开展疫情防控工作提供必要的线路保障。
二、全力抓好四大改革攻坚战
(一)推动政务服务能力提升改革
14.构建新型“一门式”政务服务大厅。进一步完善“前台综合受理、后台分类审批、统一窗口出件”运作模式,提升工程建设项目审批、不动产登记和企业开办等“一窗受理”服务水平。
15.加快政务服务线上线下高度融合建设。建立完善线上线下政务事项申办、业务受理、行政审批工作机制和配套制度;围绕群众办事“四少一快”,推进政务服务事项标准化、颗粒化梳理,进一步完善优化政务服务事项实施清单,全面提升政务服务标准化水平和质量效率。
16.深化行政审批改革。着力推进审批方式、审批流程、审批机制优化提升,推进政务服务事项、权责清单标准化建设和动态管理。
17.继续深化广东政务服务网、“粤省事”“粤商通”、和政务服务一体机等政务服务平台应用,提升便民利企服务能力。
(二)探索“区块链+农业+”改革
18.探索区块链技术应用。把区块链作为核心技术、自主创新的重要突破口,加快推动区块链技术和产业创新发展,开展“区块链+农业”试点工作,编制《河源市“区块链+农业”应用白皮书》。
19.推动基于区块链的农业信用体系暨金融服务平台项目建设。以助力河源农业产业转型升级和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建设基于区块链的农业信用体系暨金融服务平台,通过平台破解我市农业产业规模小、品牌效应差和融资难等难题。
(三)推广“数据上云、服务下沉”改革
20.按照“机构人员统一、场所标识统一、流程内容统一、信息系统统一、经费保障统一”等“五个统一”要求,在全市推广紫金县“数据上云、服务下沉”建设试点工作经验,通过有效整合现有各类基层公共服务平台的场所、设备、人员、经费等资源,将面向基层群众的政务服务事项纳入镇、村(社区)综合服务平台集中办理,逐步实现政务服务事项“一门一网一次”办理模式。积极探索创新服务模式,推动更多政务服务事项向村(居)延伸,着力打通基层政务服务“最后一公里”。
(四)支撑重点领域改革建设
充分发挥“数字政府”改革的支撑牵引作用,积极与市直相关部门协同联动,按照省“数字政府”建设工作部署安排,协同推进重点领域部门应用平台建设,合力推动其他领域改革取得新突破。
21.推进一体化在线政务服务平台服务能力提升工作。继续推进一体化在线政务服务平台“十个专项能力”建设,加强国家和省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对接,抓好政务服务“一网通办”,健全政务服务“好差评”评价体系,深化电子印章、电子证照等在网上办事中的应用,推进“办成一件事”主题集成服务,全面提升网上办事支撑能力。全面完成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管理平台建设,构建市、县区(管委会)统一的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全流程网办平台体系。拓展政务服务一体机业务功能,提高基层服务入驻事项比率。支持民族地区提升政务服务能力水平,打造少数民族特色政务服务。
22.推进“粤政易”平台应用。依托广东省“粤政易”应用平台,构建我市协同办公、政务微信、公文交换一体化政务工作协同体系,提高政务工作和部门协同效率。
23.在省的统筹下,协同市相关部门推进“湾区通”、规划综合管理、“数字财政”综合管理、中小企业融资、“智慧应急”体系、生态环境监测监管、“互联网+信用”、“互联网+监管”、“互联网+医疗健康”、“互联网+人社”、“智慧水利”、“智慧农业”、“精准扶贫”、法治广东、社会治理智能化、企业用水用气报装、不动产登记等信息化平台建设,全力支持重点领域改革建设工作取得新突破。
三、不断夯实“数字政府”基础支撑
(一)强化“数字政府”改革建设顶层设计
24.发挥“数字政府”改革建设工作小组和联席会议制度作用。坚持“全市一盘棋”思想,原则上每季度召开一次联席会议,协调和审议“数字政府”改革建设工作中遇到的重大问题,加大指导力度。
25.发挥专家智库作用。积极推进河源市“数字政府”建设总体规划(2020-2022年)编制工作,指导未来三年内全市“数字政府”项目的建设、应用和管理。充分发挥专家学者的智力支持作用,更好地推进全市“数字政府”改革建设工作。协同推进政府部门信息技术机构和人员整合。
26.发挥战略合作伙伴作用。充分发挥数广公司河源分公司、华为公司技术和人才优势,为“数字政府”建设和运维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充分发挥银企在金融领域的优势,为优化我市营商环境提供金融领域支持;充分发挥三大电信运营商的资源优势,通过市场化运作,有效解决人力不足、技术力量和支撑覆盖面不够等问题。
(二)夯实“数字政府”基础设施建设
27.完成2019年度政务信息迁移上云工作,提高政务信息系统的安全性;加快推进2020年政务信息系统迁移上云工作,计划2020年迁移40个政务信息系统到政务云。
28.推进完成河源市“数字政府”政务云二期扩容建设,重点抓好政务外网区的存储扩容工作。
29.加快推进电子政务外网升级改造,将市电子政务网络机房迁移整合到数据中心机房,完成市级电子政务外网的IPv6改造和互联网出口的三级等保建设,全方位提升我市电子政务网络的整体安全保护能力。
30.积极争取省政府和粤港澳大湾区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支持,全力争取纳入全省“数字政府”改革建设综合试点市。
(三)推动规范化管理
31.进一步规范政务信息化服务项目管理。严格按照《河源市“数字政府”建设总体规划(2020-2022年)》要求,以“全市一盘棋”的思维积极推进全市政务信息化服务项目的建设,按规程推进项目的建设和验收工作;进一步完善市级政务信息化服务项目评审岗位责任制、河源市政务信息化专家管理办法等项目审批及验收制度,运用管理系统提升市级政务信息化服务项目管理水平。
32.提升政务服务大厅标准化规范化管理水平。推进政务服务大厅标准化建设,完善标准化政务服务制度。强化岗前培训,完善考核办法,加强政务服务大厅窗口工作人员监督、管理、考核,提高服务能力、服务水平。
33.健全“五个一”管理模式(统一服务渠道、统一指挥调度、统一办件规程、统一效能监察、统一数据应用),加强12345政府热线规范化管理。
34.规范公共资源交易的监督管理,建立健全各项监督监管制度。
35.进一步加强网上中介超市管理。推进各行业主管部门疏理、编制、完善本部门中介服务事项清单;推进市直各单位作为项目业主单位进驻中介服务超市,落实中介服务业务培训工作。
36.健全机关内部管理制度,规范工作程序,严明工作纪律,转变工作作风,促进机关工作正常化、规范化、制度化。
(四)推动政务数据综合建设
37.推进政务大数据河源分中心建设。按照“共享是原则、不共享是例外”的原则,全面梳理我市数据资源,强化数据汇集,规范编制数据目录。进一步完善数据共享平台,加强数据安全管理,严格共享分类,制定使用规则,构建上下联动、纵横汇集、数据全面、管理规范、共建共享的政务大数据体系。
38.加强数据应用。提升数据质量,继续完善“四库”(人口库、法人库、社会信用信息库、自然资源和空间地理库)数据。加强部门对接,掌握数据需求,结合省统筹数据资源,全力推动数据充分应用。
39.积极拓展政务部门以外的数据,形成更加广泛、全面的数据资源。
40.充分利用现有数据,推进数据场景展示和分析利用。
41.提升安全防范能力,建立数据全生命周期防护和窃密泄密监管机制。继续做好政府网站信息安全和管理。
42.协调推进市民服务中心建设。
四、着力推广“数字政府”建设成果运用
(一)宣传推广网上办事和移动应用平台
43.多渠道多形式深入开展广东政务服务网,粤省事、粤商通、粤政易等“粤系列”政务服务应用平台的推广宣传工作,进一步擦亮网上办事和移动应用品牌,为企业、群众和公务人员提供更优质的服务。
(二)完善效能监督体系
44.加快效能监督系统建设。实现与广东政务服务网统一受理平台对接,把所有进驻网上审批事项全部纳入电子监督范围,实现市、县、镇、村电子监督全覆盖,并对各部门受理业务实行全过程监督。
45.全面推进政务服务“好差评”工作。继续推动“互联网+督查”工作。
46.提升12345政府服务热线服务能力。大力推进河源市12345政府服务热线平台信息化项目(第一期)建设,推进政府服务热线外包服务项目建设;加强队伍管理,优化办公环境;建立热线联席会议制度,加大数据分析研判,不断提高社会管理和综合治理能力,推动热线工作提质增效。
(三)复制推广先进地区改革建设经验
推动珠三角发达城市成功经验在我市的推广应用,力促全市“数字政府”改革建设工作跨越式发展。
47.优化营商环境。以东莞、肇庆、佛山、江门、广州等市为样板,推广不动产智能化申办、电子化审批、工程建设项目网上全流程审批、“微信+智能审批”、共享盾等创新举措。
48.提升政务服务水平。以肇庆、深圳、佛山等市为样板,推广“一次办成一件事”、“秒批”、12345政府服务热线智能化等创新举措。
五、不断推进中心工作上新台阶
(一)以党建为引领,围绕中心、服务大局
49.夯实机关党建工作,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切实加强党风廉政建设,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两个责任”,抓好意识形态和保密工作,统筹推进依法治市、平安创建、扫黑除恶、安全生产、计划生育、工青妇等各项工作。
(二)素质提升工程
50.坚持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制订《市政务服务数据管理局2020年党建工作要点》,大力巩固和深化我局“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成果。
51.突出思想建设、政治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能力建设“五个作表率”作用,继续深入开展模范机关创建活动。
52.继续办好政务服务学堂,提升政务服务管理队伍整体素质,全面提升全局干部职工队伍的执行力和战斗力。
(三)继续做好创文工作
53.按照市创文办工作要求,部署推进我局2020年创文工作任务,按要求做好材料的网上提报,提升市政务服务大厅公益广告质量,常态化开展志愿者活动,确保完成我局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任务。
(四)继续推动乡村振兴、精准扶贫
54.进一步推进乡村振兴战略,打赢精准扶贫和精准脱贫攻坚战,统筹推动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相衔接,扎实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等农民关心的重点工作,增强农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促进乡村全面振兴。对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硬任务,建立更加完善的帮扶计划,深入挂钩帮扶的连平县绣缎镇塔岭村开展结对帮扶和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工作,持续巩固扶贫脱贫成果,确保按时高质量全面完成脱贫攻坚政治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