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要结合学前儿童年龄特点

B. 要结合本班学前儿童长期的兴趣点

C. 不需要分层次投放

D. 不必提供生活化、游戏化的活动材料

题目12.( )是学前儿童通过亲自动手操作直观教具,在摆弄物体的过程中进行探索,从而获得数学经验、知识和技能的一种学习方法。

A. 操作法

B. 游戏法

C. 讨论法

D. 启发法

题目13.( )的优点为,能更好发挥学前儿童的主动性、积极性,有利于培养学前儿童的独立思维能力、口头表达能力,促进学前儿童灵活地运用已有经验。

A. 操作法

B. 游戏法

C. 讨论法

D. 启发法

题目14.游戏法是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的方法之一,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游戏法符合学前儿童好动的天性,抽象逻辑思维特点开展

B. 游戏设计要以数学核心经验为基础,游戏规则可以复杂

C. 操作性数学游戏不适合大班学前儿童

D. 游戏种类的选择要根据学前儿童的发展水平决定

题目15.优质数学玩教具要蕴含数学核心经验等学前儿童发展目标,能帮助学前儿童 积累数学经验,促进学前儿童数学思维、数学能力等方面的发展。这体现了 优质数学玩教育的( )特征。

A. 探究性

B. 教育性

C. 科学性

D. 安全性

题目16.数学是研究现实世界的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 ( )

A. 对B. 错

题目17.学前儿童数学教育本质上是一种教的过程,也是一种学的过程。( )

A. 对B. 错

题目18.学前儿童学习基本数学概念时,一方面要注重启蒙性、趣味性和应用性,另一方面可以对儿童进行训练。( )

A. 对B. 错

题目19.数学学习品质不会直接影响学前儿童数学学习的效果。 ( )

A. 对B. 错

题目20.学前儿童早期数学内容包括集合与模式、数概念与运算、图形与空间、比较与 测量四大部分。( )

A. 对B. 错

题目21.有8个小朋友要糖果,应该给每个小朋友一个,在数数时每个小朋友都要数到 并且只数一次,这说的是“基数原则”。 ( )

A. 对B. 错

题目22.数学区角活动具有高结构化、多层次性的特点。( )

A. 对B. 错

题目23.情节性数学游戏更适合年龄较小的学前儿童。( )

A. 对B. 错

题目24.运用讨论法时,有计划的讨论,需要把握好讨论的时机,给予幼儿充分的讨论 时间,引导其讨论。而随机讨论不需要。( )

A. 对B. 错

题目25.要想在一日生活中很好的实施数学教育,最重要的是需要教师具有极强的实 施意识,最重要的是能够牢固掌握数学核心经验。( )

A. 对B. 错

题目1.儿童能够准确地感知集合及其元素,能通过计数比较两个集合元素多少的年 龄是( )

A. 2~3岁

B. 3~4岁

C. 4~5岁

D. 5~6岁

题目2.对集合的泛化笼统知觉产生于( )

A. 3岁前

B. 3岁~4岁

C. 4岁~5岁

D. 5岁~6岁

题目3.学前儿童分类学习路径是从外部明显特征到( )

A. 细节特征

B. 社会属性(内部特征)

C. 外部特征(自然属性)

D. 明显的内部特征

题目4.学前儿童分类学习路径是从外部特征(自然属性)到( )

A. 明显的外部特征

B. 社会属性(内部特征)

C. 外部特征(自然属性)

D. 细节外部特征

题目5.小班的学前儿童,觉得能够按照什么来分类?( )

A. 按照事物明显的外部特征分类,比如按照物体的形状、大小、颜色来分类

B. 按照事物较社会属性(内部特征)来分类,比如听诊器、输液瓶、白大褂、针头等放入一类

C. 按照外部细节特征分类,比如鞋子的商标、有无鞋带、拉链颜色等

D. 按照概念来分类,比如家具、玩具、文具等

题目6.下列不属于学前儿童分类核心经验的是( )

A. 物体的属性可以用来对物体进行分类,组成不同的集合

B. 同一物体可以按照不同的属性进行分类

C. 集合可以用来比较和排序,感知其关系

D. 可以根据标记进行匹配

题目7.让学前儿童按照物体的大小或者颜色进行分类,比较适合哪个年龄段儿童?

A. 大班

B. 中班

C. 小班

D. 无所谓

题目8.学前儿童按照物体的颜色、形状、材料、图案等进行分类,其分类标准为( )

A. 按物体的功用分类

B. 按包含关系分类

C. 按物体的量的差异分类

D. 按物体的外部特征分类

题目9.属于视觉模式的有( )

A. 酸甜酸甜酸甜

B. 红蓝红蓝红蓝

C. 有规律的鼓点

D. 站坐站坐站坐

题目10.模式的类型有:( )

A. 重复模式、发展模式

B. 重复模式、形状模式

C. 重复模式、颜色模式

D. 形状模式、颜色模式

题目11.学前儿童模式认知能力经历从低到高、从简单到复杂的过程是:模式识别→ 模式复制→( )→模式描述。

A. 模式创造→模式扩展→模式比较和转换

B. 模式比较和转换→模式创造→模式扩展

C. 模式扩展→模式创造→模式比较和转换

D. 模式创造→模式比较和转换→模式扩展

题目12.从模式载体来看,学前儿童接触最多的是( )

A. 味觉模式

B. 动觉模式

C. 听觉模式

D. 视觉模式

题目13.教师呈现了“红绿,红绿,红绿,……”的参照,学前儿童按此摆了一个一 模一样的规律,这属于模式认知能力的( )

A. 模式识别

B. 模式复制

C. 模式扩展

D. 模式创造

题目14.学前儿童数学教育活动中,一般来说哪个阶段的儿童才会掌握递增或递减的模式?( )

A. 小班

B. 中班

C. 大班

D. 小、中、大班

题目15.学前儿童模式认知是一个逐步发展的过程,( )以后学前儿童的模式认 知能力有了更明显、更快速的发展。

A. 3岁

B. 4岁

C. 5岁

D. 6岁

题目16.匹配和分类没有什么区别。( )

A. 对B. 错

题目17.分类活动包括两个步骤,首先是实施分类,然后再观察比较。( )

A. 对B. 错

题目18.把具有某种属性特征的实物的总和称为集合。 ( )

A. 对B. 错

题目19.感知集合是学前儿童认识事物的起点。

A. 对B. 错

题目20.感知集合对学前儿童形成数概念没有任何作用。

A. 对B. 错

题目21.教师拼出了“圆形方形、圆形方形、圆形方形”的规律,然后让孩子们拼出 一个跟老师一样规律的模式,有些孩子拼成的是“方形圆形、方形圆形、方 形圆形”,这些孩子拼的规律对吗? ( )

A. 对B. 错

题目22.视觉模式最重要,其他载体的模式(听觉模式、动觉模式等)并不重要。 ( )

A. 对B. 错

题目23.相对于发展性模式,学前儿童往往更容易认知重复性模式。 ( )

A. 对B. 错

题目24.模式具有两个根本特点为重复性和可预测性。 ( )

A. 对B. 错

题目25.一般来说,中小班儿童接触的是重复性模式。

A. 对B. 错

优质回答经验方法怎么写_优质回答的经验和方法_优质回答经验方法是什么

优质回答经验方法怎么写_优质回答经验方法是什么_优质回答的经验和方法

优质回答的经验和方法_优质回答经验方法怎么写_优质回答经验方法是什么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