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正值地区棉花播种季节,塔河两岸机器轰鸣,处处呈现出一派繁忙的播种景象。作为全国优质棉生产基地,阿克苏地区借国家政策东风,加大力度促进棉花产业由量向质转变,让朵朵棉花托起各族群众的致富梦。

棉花播种实现机械化

中国棉花看新疆、新疆棉花看阿克苏。作为棉花的主产区,近年来,随着农业现代化步伐的加快,如今地区的棉花种植已实现全程机械化。智能拖拉机大规模播种、无人机打药、采棉机采收棉花成了最吸引人的亮点。

4月2日,记者在走访中发现,在一块块高标准棉田中,棉农正采用带有北斗卫星导航的无人驾驶拖拉机进行精量播种。

温宿县古勒阿瓦提乡米勒克艾日克村34岁的亚森·艾尼丁开心地说:“装有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拖拉机一次性就能完成铺膜、铺滴灌带、播种、覆土等作业,而且播行端直、作业效率高,现在种棉花都是机械化操作,省时省力质量还好。”

如今地区各地在推进农业生产机械化进程中,已补齐机械化操作短板,在大规模建设高标准农田的同时,推动北斗卫星导航无人驾驶拖拉机精准播种的推广和运用,让棉农在整地、播种、植保、采收全程实现机械化操作,广大棉农不再像以前那样辛苦忙碌。

“现在种棉花,种子统一购买,播种、施肥、杀虫、浇水、采收都是机械化操作,当个棉农很惬意。”沙雅县盖孜库木乡牧场村农民吾斯曼·阿孜买提说。

目前,地区棉花播、种、收已实现综合机械化率89%,北斗卫星导航精量播种、膜下滴灌水肥一体化、有害生物绿色防控、全程机械化管理及采收等技术得到普遍应用,棉农的种植效益更加可观。

棉花产量高品质好

得益于科学化管理及棉花“一主两辅”用种模式的推广,地区棉花无论是在产量上还是品质上,都实现了突破。

数据表明,2020年,地区棉花总产达101.33万吨,同比增加0.38万吨。棉花平均单产135.41公斤,其中:陆地棉单产138.7公斤,同比每亩增加3.14公斤,长绒棉单产94.31公斤,同比每亩增加7.41公斤。

地区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地区的棉花生产已实现由量到质的变化,正稳步向优质、高产、高效发展。

党的十八大以来,地区以高标准农田建设和深化棉花目标价格改革为契机,以优化棉花品种结构为突破口,推广棉花“一主两辅”用种模式,助推棉花产业提质增效,让棉农真正受益。

艾比布拉·吐尔地是沙雅县红旗镇阿合瓦西村的棉农。去年,他家的100亩棉花因采用“一主两辅”用种模式,亩产突破400公斤,因棉花品质好,仅棉花种植一项就增收10余万元。

在领到棉花款的那一刻,艾比布拉·吐尔地开心地说:“我种了三十多年棉花,现在种植棉花全部采用机械化,人没那么辛苦了,棉花产量也越来越高。”

棉花品质好,不愁没销路。每到棉花成熟季,各棉花加工企业及棉纺企业争相抢收地区的棉花,棉花不仅供不应求,部分棉纺织品还出口到海外市场。

棉花成农民的“致富花”

地区种植棉花的农民超过100余万人,棉农家庭收入65%以上都来自棉花,作为棉花的主产区,如今棉花已成为带动农民增收致富的“致富花”。

阿瓦提县塔木托格拉克镇玉斯屯克塔木托格拉克村农民艾合买提·托合提这几年得益于种植棉花,日子一天比一天红火。今年,他计划再扩大种植面积多挣些钱。

“有政府推广的棉花良种,再加上科学管理,种棉花不愁没收入。”村民玉苏甫·木铁力甫说,去年他种了52亩棉花纯收入8万余元,今年他要加强管理,力争再提高收入。

棉花种植鼓起了棉农的钱袋子,而棉花产业的发展及棉产业链的延伸,则带动了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增收。

乌什县阿合雅镇华盛纺织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内,机器轰鸣,库曲麦村农民阿不力克木·肉孜一丝不苟地查看着机器。一年前,他还是个农民,到厂里工作不仅帮家里摘掉了贫困“帽子”,还攒钱娶了媳妇。

“以前,家里10亩核桃地要养活4口人,日子过得紧巴巴的。自村里建起纺织厂后,我就报名参加了工作。”阿不力克木·肉孜告诉记者,现在,他已经是车间的小组长,负责机器的日常维修,工资也从以前每月1800元涨到了2500元。

近年来,地区依托丰富的棉花资源优势,出台了系列招商引资优惠政策,吸引一大批棉纺企业落户阿克苏。随着一大批国内知名纺织服装企业在地区投资建厂,成功解决了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

借西部大开发战略和“一带一路”东风,地区纺织服装产业逆势增长,截至目前,地区备案纺织服装企业已达481家,形成459万锭纺锭、1.2亿米织布的规模,纺织服装产能实现量的突破。据不完全统计,地区纺织服装产业已解决5万余人就业。

农民种植致富机械_致富种植农民机械图片_农民致富种植项目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