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万年贡谷”,是一个在江西省万年县传承了一千多年的传统稻米品种。万年人一直骄傲的把它作为推荐自己家乡的名片。但是在万年,还有真正意义上的“万年稻”,那就是被考古发掘出的一万年前的先民们栽培出的水稻遗存。这些万年前的稻谷对于今天的人们来说,一样意义重大。

(字幕)江西省万年县裴梅镇荷桥村

经过六个多月的辛苦劳作才收获的稻米,荷桥人很珍惜。

打谷要靠人力,真的辛苦。

打谷用的工具叫做“禾斛”。在荷桥人的记忆里,一辈又一辈,用的一直是它。

(采访)“这个叫什么呀”“叫禾斛”“一直都用这个吗?”“打谷机不好打的,这个芒太长了!!”“会卡住”“看这个芒这么长!”

不是不想用机械来脱粒,而是用不了。荷桥人种的稻子有点特别,每个稻粒上都长着长长的芒。现代的脱粒机是给那些谷粒光溜溜的杂交水稻设计的,它们遇到这些长着芒的稻粒,会被卡住。

虽然稻芒会扎疼手臂,可稻田里的孩子们还是很快乐。

(采访)“从祖先的时候就有了,一直留到现在。”

荷桥的稻米有个响亮的名字——“万年贡谷”。

一千多年前的南北朝时期,一种被当地人称作“芒谷”的水稻在万年荷桥一带悄然出世。到了明清时期,这种稻米成了贡品,“芒谷”也就有了“万年贡谷”的大名。作为一个延续了近千年的古老品种,“万年贡谷”成为万年县的地标性物种。

流传了千年的稻谷因为生在一个叫做万年的地方而获得了“万年贡谷”这样响亮的名字,这要得益于地域上的偶然。但是,1993年,在万年县的一座洞穴遗址中,人们真的找到了一万年前原始先民种植的的水稻遗存。忽然间,“万年稻”有了名副其实的意味。而这个关于万年县的“万年稻谷”的巧合,不禁让人浮想联翩。

(字幕)大源盆地仙人洞遗址

在距离荷桥二十多公里远的一块小盆地上,有一座被称作仙人洞的溶洞。十几年前,对这个洞穴的考古发掘成了国际性的轰动。仙人洞里出土了一万年前古代人类栽培的水稻植硅石标本,这将浙江河姆渡发现的中国稻作历史一下子提前了近5000年。

而1993年的这次重要的考古发掘,却要归功于考古界的一位传奇人物——美国人马尼什博士。

(采访)赵志军:他在美国考古学史上有一笔。最重要一个发现是什么呢?他在五十年代的时候,曾经在墨西哥搞了一次考古发掘,发现了当时最早的玉米的遗存,距今七千多年前玉米的遗存。为后来系统研究玉米的起源,玉米怎么在美洲起源的?提供了最早的充足的考古资料。。。。当然最后逐渐的我们就了解了玉米是怎么起源的?所以作为美洲的农业起源,特别是它最重要的农作物玉米的起源,它整个的研究过程,这个马尼石博士是一个开创者。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