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推进乡村产业振兴。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推动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通过“支持创建农业产业强镇、现代农业产业园、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实现“培育乡村新产业新业态”的任务目标,大力支持“培育壮大县域富民产业”。

因此,乡村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是推进农业强国建设的基础和前提,有效发挥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围绕区域主导产业全产业链构建的组织优势和平台优势,对推动和提升县域经济发展和农业产业供给侧结构优化调整具有突出作用。

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作为促进县域乡村产业高质量融合发展的重要平台。园区以农户就业增收为前提,通过规模化种养加的运营方式,推动资本、人才、科技等现代要素向园区集聚,促进“生产+加工+科技”全产业链融合发展,为实现产业发展、创新驱动、绿色高效和联农带农等创造出积极条件。

自2017年以来,农业农村部、财政部累计安排中央财政奖补资金约300亿元,支持创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约300家,自上而下带动7000 多个省、市、县三级现代农业产业园的创建和发展,促进我国初步形成了以园区化引领驱动现代农业产业发展的整体格局。

经过七年的探索、建设和完善,全国300家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立足当地优势产业,集中匹配要素资源,通过做优做强1-2个主导产业,培育乡村产业发展的增长极和影响力,目前涵盖粮油、果蔬、茶叶、水产、畜禽、种业、中药材、食用菌、特色饮料和林特花卉等大类主导产业,在产业产品多元化、生产经营主体活跃化、特色产品绿色优质化以及带动农民效益显著化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已成为助力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的产业提质升级、资源要素集聚、创新创业孵化、示范推广引领以及联农带农益农的重要平台和抓手。

一、逐步形成农业主导产业腹地,提升产业综合效益作用显著

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以做优做强做大主导产业为目标,聚焦资源积极培育区域农业产业发展增长极。

在培育区域特色主导产业方面,园区立足于当地优势禀赋资源,以规模化、集约化为发展路径,聚焦发展1-2 个特色鲜明、功能明确、重点突出的主导产业,主要涵盖粮食、果蔬、畜禽等7大重要农业产业类型,在保障我国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供给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如粮油作物类产业园超过30万亩的有黑龙江海伦等22个产业园,生猪出栏超过40万头的有河北安平等5个产业园;在延长产业链条方面,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拓展乡村新产业新业态,深入实施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项目和休闲农业、乡村旅游精品工程,建设电商园文创园,发展直播带货,建设精品农业展区、农业博物馆等产业发展新模式。

通过引领带动区域农业的优质高效发展,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综合效益显著,截至2021年,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已培育东坡泡菜、潜江龙虾、延津小麦等44 个产加销一体化发展、产值超百亿的产业园,全国产业园主导产业总产值达到 12189.47 亿元,产业园平均产值达到 80.77 亿元,劳动生产率平均达到20.71万元/人,土地产出率平均达到 1.06 万元/亩。

二、推广先进科技装备支撑现代农业,打造绿色高效高质品牌影响优势

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强化科技支撑能力,成为活力强劲的科技创新高地。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是技术标准和作业规范集成推广基地,新品种新技术新装备应用水平区域领先,如内蒙古扎费特旗产业园通过建立智慧农业和科技创新平台,开发“掌上产业园”APP,实现田间智能管理控制、市场信息采集发布、农产品质量追溯等多种功能。科技人才供给后备力量强大,每个产业园与5家省级以上科研单位开展合作,共组建 2500 多个主导产业专家团队。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通过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全程追溯体系,推进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和标准化生产,打造出引领影响广泛的特色品牌,创造出一批知名的区域公用品牌、企业品牌、产品品牌和乡土品牌,成为区域农业“土”“特”“产”从乡土推广至全国的动力源泉。产业园共认证“两品一标”农产品 6500多个,平均每个产业园33个。

三、聚集现代农业要素作用优势,有效提升联农带农益农水平

积极发挥人才和资本等区域现代农业生产要素集聚作用,带动农民持续就业增收是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突出农民在产业发展中的主体属性,突显提升产业发展的科技属性,符合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市场属性。

产业园健全和完善农民利益联结机制,吸引农民参与园区建设,创造就业增收的多样岗位,实现农业产业链提质增效,将园区发展成果与农民共享。通过不断健全联农带农机制,完善创新利益分配体系,培育产业发展新态势,如河北、宁夏等地探索出土地流转得租金、人员就业得薪金、家庭经营得现金、入股分红得股金“一地生四金”模式;江苏、重庆等地建立“公司+集体经济+合作社+农户”模式,促进小农户融入全产业链,带动农民收入持续稳定增长;四川苍溪产业园坚持“产业围绕新村建、新村围绕产业转”,以特色产业为支撑,大力推动“农业+旅游”模式,乡村景观新形态,实现新村园区综合协调发展,建设美丽乡村的同时也解决了群众生产生活、规模种植和土地流转等问题。

到2021年,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70%的农户与各类新型经营主体建立了利益联结关系,园内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86万元,比全国平均水平高 51.32%,同时,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是农民创业者发光发热的舞台,返乡人员创业人数达42.45万人次,平均每个产业园创业人数为 2133 人次。

2022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指出:“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在持续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纵深实施和着力构建农业强国体系的大背景下,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需要围绕农产品供给保障、农业生产科技装备提质、农业经营体系构建、农业产业韧性提高和农产品竞争力提升方面加强建设和完善。

一、进一步提升和优化优势主导产业结构,构建区域农业全产业链建设体系

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应立足于县域经济提质增效的着力点,充分盘活区域农业优势资源禀赋,培育和建设农业主导产业,优化产业布局,调整产业结构。

在横向统筹方面,上级主管部门应协调各园区主导产业关系,明确主导产业的作用和功能,充分发挥园区农业产业的多功能性,避免发展过程中的产业同质化、特色不鲜明问题,推动形成分工互补、相互促进的产业格局,促进区域农业产业多元化发展;在纵向发展方面,各产业园区需通过培育壮大龙头企业,整合全产业链资源,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加强生产、加工、物流、研发、示范、服务等全产业链建设,尤其重点开发和延伸下游产业链,如建设精细化和专业化生产,提升种养基地、加工物流等设施装备水平,促进农业产业链条增值,推动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主导产业转型升级。

二、进一步推进区域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示范引领推广优质高效农产品

一方面,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应作为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的重要基地,应充分兼顾社会国民利益,满足城乡居民食物消费需求,确保农产品数量、品种和质量结构匹配居民食物的基本需要和消费升级;另一方面,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要充分挖掘农业产业的内涵,打造多元化的特色农产品,以精深加工为基础,提高优质农产品附加值,通过农业科技的应用、产品标准化生产和产品质量安全的追踪控制等多种手段,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同时积极探索网络电商、社交媒体、线下市场等多样化推广模式,形成区域性乃至全国范围的竞争优势,扩大农产品影响力,充分形成品牌效应。

三、进一步发挥区域农业高质高效发展的引领作用,提高创新效率和联农带农水平

在优化园区效率和促进创新上,各级主管部门应强化政策、资金和技术支持,培育和集聚现代生产要素,特别是注重科技资源的投入产出效率,采取有效手段如推动开发、引进和创新现代农业技术,变革现有生产模式和生产手段,提升生产经营规模化和集约化水平,以机械化、标准化规范园区的高质量发展。

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应关注加强发挥在农业科技服务、农村创新创业和职业农民培训等方面的作用,同时促进环境保护和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建立农业绿色、低碳、循环发展长效机制,进一步发挥集聚和规模效应。在提高园区联农带农机制水平上,应重视以人力资本为主的园区内生性要素投入,吸引龙头企业和新型经营主体入驻园区,提供充分的就业岗位吸纳劳动力,提

高农民工资性和经营性收入,健全和完善农民利益联结机制,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壮大园区集体经济并拓宽社会资本的融资渠道,将园区利润更多转变为农民福祉与社会福利,从而充分挖掘园区的溢出效应,形成循环积累的良性发展局面,使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的高质量发展成果与全社会共享。

作者:陈学渊(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发展研究所研究员)、零丽斯(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发展研究所研究生)

优质园创建经验交流_幼儿园优质园创建简报_优质创建园经验交流发言稿

幼儿园优质园创建简报_优质园创建经验交流_优质创建园经验交流发言稿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