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学者,师逸而功倍,又从而庸之。不善学者,师勤而功半,又从而怨之。善问者如攻坚木,先其易者,后其节目,及其久也,叩之以大者则大鸣,待其从容,然后尽其声。不善答问者反此。此皆进学之道也。”我结合自己在教育教学中的经验谈谈对这问和答这两个方面的认识。陶行知说过:“发明千千万,起点在一问。禽兽不如人,过在不会问。智者问的巧,愚者问的笨。人力胜天工,只在每事问。”记得上个学期刚开学没多久,学校领导到我的班级里听课,我讲的课是《量角器》,领导告诉我新课程改革强调学生的自主能动性和老师的引导作用相结合。评价一节课的好坏就是要看这个老师能不能很好的引导学生,老师的有效提问是这节课的关键。在《量角器》的这节课上,我是一直在讲量角器的重要性,并自己演示怎样使用量角器,然后学生按照我的方法自己去量角。在这节课上基本上没有提问学生,没有有效的问题,学生的积极性没能调动起来,自然也就不可能拓展思维了。学生只能在一个相对封闭的思想环境里学习。我显然在这节课上准备的不足。听取了领导的批评指正后,我进行了反思。之后我抓住有效提问这个关键问题做文章,又把这节课又备了一次,我将量角器的作用、构造以及如何量角交由学生来讨论,然后以提问题的形式设计了几个问题。

设计好后,我又在其他的班又上了一次,感觉比上一次好多了。正如“善学者,师逸而功倍,又从而庸之。不善学者,师勤而功半,又从而理念上有了本质的提升之后,我在下学期按照新的理念和学校的要求准备了一节《小数加减法》。这节课我是这样上的。我主要围绕小数加减法该怎么算?小数加减法为什么这样算?这两个问题开展教学的。第一步我以学生的身高为线索,引导学生说出小数加减法和整数加减法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并将整数加减法的方法迁移到小数加减法中。我的问题是:小数加减法和整数加减法有什么不同。第二步是让学生自己编题,让学生自己做自己编的题。将学生编出的几种特殊情况逐一在展台上展示,引导学生总结出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是小数点对齐,小数点对齐也就是相同数位对齐。我的问题是:为什么相同数位要对齐?这样一节课下来问题由易到难,学生很容易接受,而且效果也不错。回答问题大小要得当,问题大而深,回答也需要相适应,在教学中,特别是公开课上,有学生胆战心惊,不敢回答问题。说明学生和老师之间还不够信任,缺乏必要的交流。如果课前能够很好的交流,或许情况会变得不同。几个月前,我有幸听了全国著名教师孙双金的一节课,他在课前和学生们互相认识,孙老师就学生的姓名**相进行了一番的夸奖,师生之间交流了,有了信任,没有了陌生感,自然也就轻松了许多。

课堂上,师生互动多,学生发言积。极短短的40分钟下来学生给老师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课堂效果十分明显。作为受教育者,学生是处于发展过程中的人,他们正在成长,还不够成熟,学生是在教育过程中发展、成长起来的,在一定意义上说学生的生活和命运掌握在学校和老师的手里,学生学得好不好,能不能健康成长都和教师有着极大的关系,有时教师一句鼓励的话会改变他的命运,一句斥责会给学生带来一辈子的心理阴影。一句话,教师要善待回答问题错了的学生。心理学研究表明,每个学生都需要同情和爱护,当学生的这些需要得到满足时,就能引起积极的情感体验。学困生也有强烈的自尊心,他们渴望得到尊重、理解和爱护。尤其在课堂上答错问题时,如果受到老师的立刻否定,那么他在整堂课上都会情绪低落,久而久之容易产生厌学心理。优秀的老师,尤如高明的撞钟人。了解钟的性能,掌握撞钟的技巧。老师回答学生的问题,需要对学生准确的把握。正所谓“待其从容,然后尽其声。”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