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个月在印度尼西亚工作,两个月在国内休假,这是80后西安小伙党洁这几年的工作生活节奏。从脚下的黄土地,到遥远的异国海岛,党洁在反复的时空转换中奋斗事业,结交朋友。

心得体会和经验教训_泡良心得体会经验_心得和经验

党洁(右一)正在和同事们一起工作

辗转走进“万岛之国”

2012年,党杰从中南大学采矿工程专业毕业。在国内工作几年后,2017年10月,党洁被外派到南太平洋岛国巴布亚新几内亚。大半年后,他跳槽至印度尼西亚一家知名跨国公司的中国总部工作。

印度尼西亚是世界上最大的群岛国家,全国有大大小小的岛屿17500多个,有“万岛之国”之称。党洁的工作地点位于北马鲁古省苏拉群岛县的塔利亚布岛。

作为年轻的采矿主管,在管理上,党杰有自己的心得。“技术上的事情,咱就摊开了谈以理服人;其他方面的事情,咱就把责任扛起来,让同事放心去干。”

通过这样的方式,党洁和同事打成了一片。“不工作的时候,会和同事们打打球、聊聊天,我教他们中文,他们教我印尼语、爪哇语,日子过得还不错!”

心得和经验_泡良心得体会经验_心得体会和经验教训

党洁(中)在和同事们一起工作

岛上生活新鲜又欢乐

初到印尼,党洁惊叹于这个海岛国家的干净,岛上的工作生活带给他不同的感受。

“你看我的头发咋样?”采访中,党洁突然问记者。见记者一脸疑惑,他解释说,他的头发是印尼同事帮忙剪的。原来,他工作的地方在热带雨林里,到城镇还有2个多小时的车程。“我们都是'互助'理发。在网上找个想要的发型,然后同事照着照片就能弄出来。很多印尼同事都有自己的‘拿手活儿’,像理发、做饭、钓鱼等等!”

在我们印象里,印度尼西亚地处热带,应该是终年气候炎热。但是党洁告诉记者,在这样的地方,也是需要穿羽绒服的!他说,印尼虽然没有四季交替,但是分旱季和雨季。“塔利亚布岛每年6、7月份气温最低,下着雨海风再一吹,快赶上咱这边的冬天了,必须穿上羽绒服才行。”他告诉记者,因为每年羽绒服就穿那么一阵,他又一直长胖,已经把自己3件羽绒服送给印尼同事了!

心得体会和经验教训_泡良心得体会经验_心得和经验

党洁(右二)和同事在铁矿合影

印尼“汉语热”不断升温

这些年,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中国与印尼合作建设的雅加达-万隆高铁、青山工业园等大型项目的建设,带动了印尼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同时,中国也是印尼游客入境人数最多的国家之一,大量中国游客为印尼旅游业发展带来活力。

但印尼的“汉语热”还是远远超出了党洁的想象。“2019年前,我刚到印尼的时候感受还不是很明显。这两年,在印尼大一些的机场,还有巴厘岛、望加锡这种著名的旅游目的地,出现了很多中文标识。而且机场广播也是使用印尼语、英语、中文三种语言。”

党杰告诉记者,印尼首都雅加达的整体消费水平基本和西安持平。“我们有一个朋友在印尼做中文培训机构,还是挺赚钱的。另外这两年雅加达出现了很多中餐馆,比如火锅等,生意还不错。”

党洁的印尼同事也潜移默化地爱上了中国文化。

“他们对中文很感兴趣。比如我们跟他们说句‘走了走了’,他们就会追问这是什么意思,什么时候用的。”党洁说。

不仅仅是汉语,中国文化细节也让印尼同事感到新奇。“这次回来前,我的印尼同事们都泡上中国功夫茶了!”原来,喜欢喝茶的党洁带去了一套功夫茶茶具,泡茶的场景惹得印尼同事一个劲儿拍照提问。“我们给他们讲了泡功夫茶的大概流程,绿茶和红茶的区别,还有泡茶一定要用陶瓷或者玻璃器皿。”党洁开心地说:“现在他们对功夫茶已经很熟悉了,会直接从我的茶叶罐里拿茶叶去泡,有模有样,感觉他们已经‘上瘾’了。”

党洁说,印尼有很多华裔,目前印尼还散落着一些“华人村”,村里的人交流使用闽南语或者客家话。有一次遇到一家中餐馆开业,敲锣打鼓舞狮,“非常热闹,非常中国,就像我们小时候过年一样。”

“塔利亚布岛也在东八区”

远离故乡,和家园的一点点关联,都是心里的慰藉。

“塔利亚布岛在东经120°附近,也在东八区,和北京一个时区,我们在印尼的时间和国内同步。”采访中,在地图上找塔利亚布岛的位置时,党洁无意的一句话让记者动容。

很多时候,乡愁是味觉上的思念。见到党洁是在他回国的第二天中午,离别家乡4个月,他一回来就去吃了饸饹和凉皮。他说:“咱陕西娃,就爱吃这些。这次出去时间短,前几年,因为疫情不能回来,还是在妈妈的远程指导下,自己动手做了人生第一碗面,才解了思乡愁。”

回西安没多久,党洁一边陪家人,一边又惦记起了印尼的同事朋友。“这么多年,我的行李箱回来的时候都是空的,去印尼的时候都是满的!出去逛的时候就会想,给他们带点啥东西合适。”党洁说,这些年,他给同事们带过理发器、手表、强光手电筒、羽绒服等东西,这两年,行李箱又新增了茶叶、火锅底料、辣条这些饮食相关的新内容。

党洁笑着说道:“他们真的很喜欢咱们的一些吃的喝的,我这也算为两国饮食文化交流作贡献了吧!”

文/西安报业全媒体记者 刘雪妮 见习记者 罗嘉昱

图/受访者提供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