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农村长大的赵胜勇“掉转船头”,从城市返回乡村当“牛倌”,凭借产业扶持好政策,在家乡发展肉牛养殖,不仅自己富起来,还成了当地响当当的致富带头人,带领乡亲共同致富。
立夏过后,天色亮得更早了。赵胜勇和往常一样,习惯起床后先到牛圈里看看,喂喂草,亦或打扫牛圈卫生,这已成为他一年多来的习惯。“哞哞哞...”还未走进位于冷水镇全家村三组的绿鑫瑞祥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的养牛场,便听到阵阵浑厚的牛叫声。走进养牛场,映入眼帘的是宽敞明亮的钢筋大棚,照明灯、水管等设施一应俱全,粉碎打包好的秸秆码放整齐,一头头肉牛毛色锃亮、膘肥体壮,正在悠闲地吃着饲料。“一头牛每天大概能吃8斤秸秆,平常还搭配着玉米面、黄豆粕、麦麸等配料,这样既有营养,牛也爱吃嘞。”赵胜勇边忙着喂牛边介绍道。
今年36岁的赵胜勇是农村长大的,小时候家里穷,上完小学就跟着同村的大人外出打工,在建筑工地摸爬滚打了十余年,从小工到大工再到承包工程,能干的活儿几乎干了个遍,后来赵胜勇又在朋友的介绍下做起了木材和再生能源机制木炭生意,随着行情的摸清、人脉的发展,生意逐渐做的风生水起,也攒下了些钱。
2020年底,赵胜勇回到全家村探亲,看到乡亲们都搬迁到集镇或者公路边居住,山上大量肥沃连片土地闲置,让他感到可惜,从此内心也埋下了一颗回乡创业、改变家乡面貌、改变乡亲生活的种子。2022年初,借着政府鼓励支持乡贤能人返乡创业、产业扶持政策好的东风,赵胜勇毅然放弃前景大好的木材生意,选择回乡创业-养殖肉牛。“牛是我童年重要的‘伙伴’,那时候养牛是我们家的主要经济来源,我每天除了上学就是跟牛打交道,你看我手上这个伤疤就是小时后割牛草被划伤留下的呢!我能有今天,牛的功劳很大,而且我也想通过自身带动更多乡亲们通过养牛致富增收。”据赵胜勇讲述,之所以回乡养牛,是因为对这片土地有着深厚的感情。
“瞎胡闹,咱们祖祖辈辈养了一辈子牛,也没挣上几个钱。”“外头正干的红火的,创业风险大着咧。”“没有经验,养牛又脏又苦又累,你肯定受不住。”当得知他要养牛时,家人不理解,村民怀疑,众人你一言我一语,纷纷表示不看好他。但此时赵胜勇却犯了“牛脾气”,“我偏不信这个邪,我不仅要养牛,还要把牛养好,养成功。”
说干就干。在镇村的指导支持下,流转土地、协调矛盾、办理手续...短短几个月的时间,就在全家村三组建起了一座占地5000平方米的养牛场,并配备化粪池、水窖等基础设施,注册成立了安康绿鑫瑞祥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初步购进了100头西门塔尔牛,正式当起了“牛倌”。为了养好牛,赵胜勇上网查资料,买书自学,还向有经验的人请教,慢慢从“门外汉”变成了“牛专家”,亲朋好友“养牛没前途”的思想也逐渐转变。与很多同龄人相比,他显得比较“土气”,“以前也挺时尚的,想在没法儿讲究了,衣服也不敢穿好的,牛场有事儿随时得上,身上总是有牛粪味儿,累是累了点儿,但挺充实的。”赵胜勇对未来充满信心。
牛存栏数多了,腰包鼓起来了,经验也丰富了。如今,在养牛的道路上,赵胜勇有了更细致的人生规划。“目前正在流转过来的1000亩闲置土地种植玉米、黄豆、小麦等农作物,后期计划再购置2台机器设备,解决养殖饲料的问题。还想把厂房上面的大片空地利用起来,继续扩大养殖规模,让更多乡亲看到致富的希望。”据了解,该公司常年带动10余人就近务工增收,还吸引不少附近养殖户前来学习养殖经验。
在白河县冷水镇,像赵胜勇一样返乡创业、助力经济发展的乡贤能人比比皆是。近年来,该镇始终坚持“乡村要振兴,人才必先行”思路,大力优化营商环境,积极感召众多外出创业人士、知名乡贤反哺家乡,在全镇经济发展、文化建设、社会治理等方面发挥引领作用,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贡献智慧和力量。
通讯员:彭佳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