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中,东乡县坚持以人为本,精心构建教育平台,着力整合德育资源,不断探索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新思路、新方法。通过“1234”德育工程;学生来开听证会;净化校园周边环境、校家同创等方式,大力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1234”德育工程。
“一支队伍”,辅助教育。(1)每年秋季开学,学校请来武装部官兵,为新生军训一周,培养学生的吃苦耐劳精神,增强组织性、纪律性。(2)定期请县消防支队官兵来校进行消防知识教育。(3)请交警大队教导员到校开展交通法规教育讲座,进行交通安全知识教育。(4)请老干部、老教师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与革命传统教育。(5)请县卫生防疫站专家来校作卫生保健知识讲座。(6)请县司法局干部、法院干部对学生进行普法教育,举办法律知识讲座。并常年聘请县法院一名副院长为法制副校长。(7)每年春节期间利用北大、清华学子返校探亲之机,邀请他们来给学生作学习、生活等方面的成长经验介绍,畅谈心得体会。
“二级管理”,梯进教育。一是定期召开班主任会,推出《后进生转化方案》,班主任是做好后进生转化工作的“第一道防线”。学校充分发挥班主任在学生思想道德建设中的突出作用,要求班主任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制订具体的转化措施,对各个层次的学生都尽心尽职去培养,以达到让全体学生整体提高、共同进步的目的。二是对于班主任转化成效不大的后进生则转入“第二道防线”,政教处将他们集中到一块,将他们的姓名、问题症结所在、基本情况介绍、家庭详细地址、父母姓名、转化进程详细记录下来,由行政干部进行“一帮一”结对子活动,对他们进行“润物细无声”的开导与转化。
“三个层次”,约束教育。学校以育人为第一目标,对学生进行三个层次的品行教育。第一层次是遵守校规校纪教育,通过《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教学常规》等校纪校规对学生进行养成教育,教育学生在校做好学生,在家做好孩子,在社会做好公民。第二层次是自我约束力方面的教育,班级、年级的卫生纪律由班干部互相检查;同时,成立了文明监督岗,及时发现全校的卫生、纪律等方面的问题,并予以纠正。第三层次是进行破除陋习教育,培养学生的社会公德。开展 “除陋习,树新风”活动,针对学生平时在学习、生活中的种种不良习惯,行政值班、保卫科每天随时进行检查,跟班级评估挂钩。
“四个步骤”,创新教育。针对学生上网问题严重的情况,东乡各中小学采取了四步教育管理,第一步是积极加强与公安局、文化局等有关部门的联系,净化外部环境。第二步在各校集中开展了“整天泡网吧,成绩必然差”的主题班会和“如何增强自制力”的大讨论,组织学生观看了有关录相片。第三步是开展了广泛的摸底、谈心活动,使一些学生迷途知返。第四步是对极少数泡网有瘾的学生进行结对帮扶,由校行政干部与学生结对子,实行跟踪管理,有效地制止了学生泡网吧现象的发生。
二、学生来开听证会。
1、遴选会议议题。听证会以年级组为单位,重要议题由学校政教处组织。议题从部门、学生申请材料中挑选,议题要突出典型性、思想性、教育性,要蕴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内容。
2、做好会前安排。根据听证会议题性质选好听证会主持人、听证员,请好听证会与会代表。听证会人数控制在200人左右,开会人员包括出席会议人、列席会议人和旁听会议人。听证会必须邀请学生家长代表和教育局、公检法、关工委等相关单位代表和社会教育知名人士参与,要以学生为主体。听证会当事人要准备好充分详尽的相关材料,包括事实、事由、具体意见等。特邀代表也要事先了解听证会议题,做好充分准备。听证会主持人要在听证会召开前收集、了解、熟悉会议材料。
3、精心组织实施。会议由年级组长或学生家长代表主持。首先由主持人介绍会议组成人员,重点介绍学生家长等特邀代表,也可以由特邀代表作自我介绍,这样更可引起与会学生强烈感情共鸣。主持人宣布会议召开后,由当事人介绍事实、事由,当事人必须详细介绍事实经过,班主任介绍调查结果。在介绍事实、事由后,由年级组、政教处或学校提出初步处理意见或建议。根据会议提出的处理意见,先由当事人对学校意见发表看法,之后由特邀代表尤其是当事人家长发表意见。在此基础上,再由学生代表、旁听学生发表意见。这时学生的谈话出之真情、发之肺腑,让教师、家长发现了一个个学生的真性情。在与会人员充分发表意见后,学校和代表们一起做出最后决定,主持人宣布会议结果。会议结束后,各班利用班会时间进行宣讲,以达到最大教育效果。
这项活动启动以来,东乡县各学校已经召开了大小听证会60多场,参加学生近10000人次,内容包括违纪学生处理听证会、优秀学生表彰听证会、优秀教师表彰听证会、学生自律条例听证会。学校管理育人呈现一派崭新气象,学生管理工作进入了一个新境界。
三、净化校园周边环境。
1、加强网络基础管理:严厉打击网络淫秽色情活动;及时清除低俗、格调低下的网上信息垃圾和相关网站;严格禁止不适合未成年人的广播影视节目在大众传媒上播出;努力防止广播电视节目低俗媚俗之风对未成年人的不良影响;大力整治不良广告;及时查处有损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不良出版物;
2、加强校园周边环境治理:加强未成年人精神文化产品创作生产和推介;深入推进未成年人活动阵地建设;进一步办好东乡电视、广播少儿栏目。
四、校家同创工程。“家长学校”培训有声有色。每个学期,学校邀请省、市、县教育专家来校办讲座,并让教师担当主要的家长培训工作,同时,积极开展家庭教育经验交流活动、组织开展“十佳”家长评选活动。
——留守儿童实现“一帮一”。为避免留守儿童因隔代监管或无人监管而引发社会问题,该县开展了“留守儿童一帮一”帮教活动,把帮教活动与教师的教育教学课题研究有机地融合起来。学校行政干部、党员、班主任和任课教师都成了帮教人,所帮教的留守儿童有什么困难和问题,帮教人员都会及时与家长等相关人员取得联系,共同帮助留守儿童,促进他们的成长。
——家访成为教师常规工作。学校明确要求,班主任教师必须将家访作为自身的一项经常性、有针对性的常规工作,每学期至少要上门家访10次,既了解学生家庭教育的真实情况,又让学生体会到教师对其成长的关心、让家长体会到学校对其子女的关心。同时,向家长公布班主任及任课教师的手机号码,请家长经常来电话了解子女的在校情况,做到及时沟通、共同教育。
——积极探索校家互动新模式。为让教师、家长和学生进一步加强了解与沟通,从2007年起,学校每年向家长和学生发放并回收、统计、反馈《学生基本情况及校家联系情况调查表》、《征求学生家长评价意见调查表》、《创建“愉快校园、欢乐家庭”活动快乐问卷调查表》、《家长评价子女情况调查表》四种情况沟通表及《子女致家长的一封信》。通过沟通,使家长和教师在教育方面知己知彼、教育更有针对性;使学生认识到父母对自己的评价,理解了父母的良苦用心;使家长参与到学校的管理中来,增进了相互间的信任、理解和互助;也使教师看到了家长、学生对自己的期待,增进了工作责任心。
“校家同创”工程的深入开展有力地促进了学校的德育工作,增强了学生家庭的德育功能,提高了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为学校和教师的发展、学生的成长及家长水平的提高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稿源:江西文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