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冬数九,正是传统的“冬闲”时节。在锦江镇灌田村,却鲜有“冬闲”的气息。日前,记者走进村里,见村民们忙着建筑垃圾清理,忙着雨污管网建设,忙着果蔬基地打理……一派热火朝天的“冬忙”景象。
沿平整的村道环村缓行,见多家农户用不足1米高的清一色青砖石围起来的小庭院雅静别致,院内点缀着各色花卉和绿植,散发出一股股清香,这样别致的乡村小院,是秀美灌田的一个侧影。从美丽庭院里的乡村诗意到生态资源优势释放,村容村貌焕然一新,村民说,是宅改深化让红色村庄灌田村实现了华丽转身。
红色村庄展开美丽画卷 劲吹文明风
站在灌田洪家祠堂前,仰望这座百年建筑,景仰与肃穆之感油然而生。这座红墙黛瓦的红色文物就是“灌田暴动旧址”,土地革命时期的1930年4月8日,灌田农民革命团组织农民2000多人举行暴动,缴获地主粮食1000余担,指挥所设在洪家宗祠。此后,开展游击战的指挥所也设在洪家宗祠,方志敏带领红军在这里辗转,留下了一段深重的红色烙印。
冬日的暖阳为宗祠披上了一层金色薄纱,旁边的村文化广场上,大水塘池水青碧,水上木廊回旋,绿树红花显得生机勃勃,各类健身器材有序陈设,一组村庄宅改深化前后的对比照片,记录着这个革命老村旧貌换新颜的“蜕变”之路。灌田村党支部书记洪细树介绍,为继承革命传统,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村里还将对文化广场进行改造更新,注入更多红色基因。
“2021冬宅改深化以来,依据政策,有240多户拆除院墙,46户拆除空心房、危房、超间房, 退出5万余平米宅基地回归集体。”洪细树说。宅改深化以来,拆除围墙,打开心墙,灌田村成了全区第一个无院套村,每家每户20平米的小院,统一风格的低矮通透式景观墙成为民房的标配。
村子变美了,环境舒适了,乡风也更加文明。村民办红白喜事时一反大操大办,红喜事送礼不超过200元,白喜事不超过101元,移风易俗汇聚了美丽乡村的正能量。以在外发展的洪进火、洪明若、洪健明等10余名村民为骨干成员,成立“灌田爱心团队”,大家集资捐款,为村里的养老服务中心献上十多万元的浓浓爱心,为重病的孤寡老人看病请陪护,为村学校的师生奉上拳拳心意……美丽乡村的新风尚氤氲开来。
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写下“致富经”
宅改的目的主要还是要盘活闲置土地资源,让农民从土地上实实在在获利。
灌田村以宅改为契机,将宅改与村集体产业发展有机结合,采取多种方式盘活利用闲置土地资源。洪细树是一位退伍军人,他返乡后任村支书保持军人作风扎实苦干,十多年前他利用自己人脉引进东魁杨梅,让灌田村变成“杨梅村”。这次为盘活村里的闲置宅基地,他带领村民继续在地里继续栽种杨梅,并加栽红美人橙子、雷竹笋等经济作物,预计种植100余亩,三、四年坐果后,仅这一项就将每年增收100余万元。
同时,灌田村还将不断推进村庄绿化,建设供村民休闲、游憩的微公园绿地以及小果园、小菜园,努力凸显新农村的宜居特色。洪细树还谈到村民的一个美好愿景:村里将成立物业公司,只待开春,统一管理果蔬基地的管理事宜,村民既可增收,又壮大集体经济。
以生态宜居引领乡村振兴,灌田村依托村里原有的杨梅基地、猕猴桃基地、稻鳖基地,春天将可赏油菜花、采雷竹笋、垂钓, 夏天采摘杨梅、黄桃,秋天采摘猕猴桃,冬天在田里收获甲鱼、采摘红美人,让美丽乡村更富吸引力。随着洪细树的讲述,一个四季有果、宜居宜游的生态村庄呼之欲出。
大地律动是春声,乡村振兴正当时。沐浴着新时代的阳光,伴随着一年迎春的脚步,这座信江河畔、密林环绕的红色村庄在乡村振兴的路上,正走出铿锵的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