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年级组长经验交流

小学年级组长经验交流范文第1篇

开展校本教研,必须有制度保障。伴随着新课程实验的开展,我们不断探索,建立了新的适应校本教研的机构和与新课程相适应的校本教研制度。 为了贯彻教育部关于积极推进以校为本教研制度建设的要求,我们出台了《关于以校为本教研制度建设的意见》,明确校长是校本教研制度建设的第一责任人,要求校长做到四个“必须”、五个“善于”。四个“必须”:“周六新课程研讨日”活动校长必须到位;校长必须参与或主持实验课题研究;校长必须成为以校为本教研活动的专业引领者。五个“善于”:善于听,要经常深入课堂听课(每周不少于2节),倾听教师对课改的意见和建议;善于思,要立足课堂主渠道,对新课程的教学、教研要多思考,不断改进教研方式,促进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善于写,要善于总结经验,提炼经验,把自己对新课程的认识、体验、感悟写出来与同伴交流,作为校本教研的资料,从而引领本校教师进行教育教学改革;善于说,应具有较高的理论素养和专业水平,经常给学校教师作专题讲座,参与“校长课改讲坛”,努力使自己成为校本培训的培训者和校本教研的专业引领者;善于评,应深刻理解新课程理念,善于用新课程理念评价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要研读学科课程标准,用课程标准来评析教师的课堂教学和说课。

与此同时,各校积极开展教学反思、交流研讨、专题讲座、教学指导、听课、评课、说课等活动,通过校长讲坛、骨干教师与教师对话、专业人员与优秀教师论坛、教学观摩、教学开放周、教学新星献课、案例交流等活动,为教师参与教研创造条件。 围绕校本研究,我们还对原有的教研组织机构进行了改革。一是改造以往的市、片(小学以学区、中学以片)、校“三级教研网络”,由于农村小学单班年级多,且多数是语数包班,研究力量单薄;中学随着“两基”的实现,校数不断增多,原来的教研片同科教师随之增多,不利于交流讨论。针对这一问题,我们对原有的“三级教研网络”进行重新调整。首先,健全市级教研机构,在原有中学、小学、幼儿教育研究室基础上,增设心理健康教育研究室,艺术、体育教育研究室,信息技术教育研究室;其次,对二级教研机构进行重组,即把单班年级的小学就近组成教研点,把原来校数过多的中学教研片一分为二,为教师参与研究提供机会。 新课程突出综合课程,强调学科之间的整合,而且在学科教学中以学段为目标。而传统的学校教研组是以学科为单位、备课组以年级学科为单位,难以适应新课程的要求。为此,我们重建学校教研组,建立了以学段为单位的学科教研组,并设立同一年级的跨学科综合性教研组,如根据义务教育语文学段的划分,我们在小学按学段设立了三个教研组,数学设立了二个教研组,即一、二、三年级学段,四、五、六年级学段各一个教研组。

这样有利于教师共同探讨、准确理解和整体把握学科在学段中的课程目标,更好地实施教学。而且,将同一年级各学科组织成一个教研组,为不同学科教师提供交流探讨的机会,让不同学科教师互相了解不同学科的教材内容,共同探讨学科间相关知识和教学方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也有利于拓宽教师的知识视野和专业领域。 学段学科教研组和年级跨学科综合教研组的建立,既为同学科教师教学研究提供了组织保证,又为不同学科教师之间的交流研讨创造了条件,避免了规模小的学校学科教师“孤军作战”现象。这既有利于提升教师学科专业水平,又有利于丰富教师的专业知识。 《中国教育报》2003年12月23日第7版

小学年级组长经验交流范文第2篇

此次交流使我有机会尝试了在不同环境下,面对不同类型的学生如何实施课堂教学,让我认识到在不同的学校环境下怎样开展工作,使我受益匪浅。

一、双方关爱,为城乡交流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临朐县第二实验小学的校级领导、校委会成员在开始交流一个月内两次到冶北小学探望我们,给我们送去了暖瓶、炊具等生活用品,并每人给予1000元的现金补助,坚定了我们在冶北小学一定干好的决心。

冶源镇及冶北小学更是对我们无微不至的关怀,嘘寒问暖,免费提供午餐用菜,教办领导也曾多次到校慰问我们,并每人发放300元的生活补助,解决我们学习、生活中的困难,把关心落到实处。

二、锐意进取,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农村小学有自己灵活、独特、实用的管理和教学模式,虽然农村教育的师资和工作环境比不上城里,但这里大多数老师不存在一门课教一辈子的经历。来到冶北小学,我最大的感受就是这里的老师个个都是“多面手”,很多老师不只任教语文、数学、英语这些主要学科,同时还兼任音乐、美术、体育等多门学科,每位教师每天都上四、五节课,除了上课其余时间大都忙于备课,一备就是几个学科,但老师们脸上的笑容却是多彩的,这种无私奉献、苦干实干的精神很值得我们学习。

我看到了自己的差距与不足,增强了危机感和急迫感,增强了主动学习的自觉性,平日除了搞好自己担任的四至六年级计算机教学之外,在各方面对自己高标准、严要求。养成读书的好习惯,做好读书笔记,努力提高自身的文化底蕴。使自己的理论层次有所提高,同时加强学习各种业务知识及教育科研知识,及时积累、总结教学经验,不断反思,从而提高自身的执教水平。每天都想着怎样为冶北小学的发展出谋划策,尽自己微薄之力。

三、主动研究教育教学及管理,推进学校教研教改的发展。

1、深入教学。

搞好交流工作,首先就是要搞好教育教学,来到冶北小学,担任四至六年级信息技术教学,首先整理出了学生微机室,每节课都在微机室上课,给学生充分的上机机会,为完成教学任务打下基础。

2、搞好教研。

交流之初,在迎接教研室专项教学视导中,主动进行听课、评课,并以书面的形式向学校及教办提交了冶北小学在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今后整改措施及方案等。

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学生的自主健康发展是一个永恒的主题,平时积极参与到老师们的集体备课中,发表自己的观点,学习他人的经验。立足学校实际,探讨自主、互助、学习型课堂的教法,培养学生良好的互助合作意识、总结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等,为推动学校一步一个台阶地向更高水平发展而努力。

为搞好学校的教研教改工作,扎实有效地开展教研活动,在冶北小学推行了“辩课”制度。辩课是评课的一种发展,在原来的评课中,很多老师只会听课,让他评课,要么批评,要么恭维,很难评出一节真实而又有实际意义的课。而辩课则不同,它转变了观念,端正了心态,让上课的老师、听课的老师、评课的老师,能够热烈地、真诚地、民主平等地辩论起来。通过辩论,加深对课程、教学的理解,切实提高自身的教学教研水平。每周听完课组织教师进行辩课,并有专人随时作好记录,填写辩课记录,辩后老师们再进行反思总结并记录下来。既形成材料,又记录成长足迹,给学校的教研活动真正注入了活力。

3、注重管理。

每周参与学校的班子会议、全体教职工会议,为学校的发展出谋划策,为搞好学校远程教育工作,迎接市电教馆检查督导,帮助冶北小学策划并组织录制了利用远程教育教学的短片,得到了市领导肯定与支持。

四、发挥自己特长,将交流活动落到实处。

1、把工作做细、做实,促进教学常规的落实。

平日工作除了帮助教导处主动做好学校的学生学情检测、教师备课作业检查、教师学习笔记、反思检查、为上公开课的老师们制作课件等工作之外,主要制定和落实学校特色班级建设,包括写字、口算、古诗文诵读等特色班级,每天早、午两次检查、指导,介绍实验二小在此方面的经验、做法,力求这几项工作在冶北小学轰轰烈烈地开展并在年内见成效。

2、以“活动”为载体,促进交流工作实效性。

2010年10月22日在冶北小学进行了全镇中小学校长网上点题公开培训会,并在冶北小学建好服务器,负责管理维护工作,全镇各中小学都能进行访问、上传、点题、问答。实现了网上教研、网上学习、点题公开、校务、党务公开等,为全镇实现教育教学数字化奠定了基础,提供了保障。

2010年10月29日,到付家李召小学进行多媒体教室进行维护维修,使得该校闲置了三年的高档设备投入了使用,全校师生受益颇深,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增加了动力,奠定了基础。

2010年10月30日,在冶西小学进行了全镇小学青年教师、骨干教师课件制作培训辅导,培训结束还安排所有听课教师每人制作一件高质量的教学课件,通过反馈,效果良好。

2010年11月22日,到冶西小学进行学校网络维护与维修,原来学校只有一台电脑能够上网,通过检查、整修使得全校教师微机及多媒体教室全部上网,方便了老师进行网上教研、网上学习等。

根据县教育局文件精神,积极开展“拜师结对,师徒听课”等活动,平时师徒听课每周听课不少于两节,并及时评课,有针对性地进行教法研究。不但在交流中充实了自己,并在不同的环境中锻炼了自己,提升了自己。所带的徒弟刘慧老师在今年的全县数学优质课评选中成绩优异,得到了县教研室领导的好评。

在做好自己教育教学工作的同时,作为交流工作带队人员,始终坚持与两位交流老师一起探讨、研究怎样搞好各项工作,根据制定的工作计划和配档表及时创新性地完成并总结,真正将交流工作落到实处,为实现打造教育共同体而不懈努力。

五、发挥桥梁纽带作用,促进交流双方各项工作。

为发挥自己交流干部的桥梁纽带作用,积极联系实验二小、冶源教办组织各项活动,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双向互动,整体推进,双赢共进。

2010年10月28日,组织冶北小学全体校委会成员到实验二小,对二小的教育教学研究、教学管理、学生管理、教师专业化成长实施方案、教师培训、快乐大课间等工作进行了参观、访问及学习。回校后帮助学校制定了冶北小学教师专业发展规划及快乐大课间计划等并落实实施,使老师们的敬业精神、奉献精神、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等各方面都有了很大提高。

其中教师专业化发展实施方案除了在冶北小学展开以外,现在已经在冶源镇冶西小学、迟家庄小学、付家李召小学等学校都已经展开并实施。

2010年11月19日,邀请实验二小四名名师到冶北小学进行送课活动,分别进行了语文、数学、英语、写字四节课,并及时进行了评课活动,交流了先进的教育教学思想、先进的教学方法及先进的教研方式,使双方教师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共同提高,为学校双方教育教学的发展理清了思路,奠定了基础。活动的同时,还进行了双方学校的师生书画展,全体冶北小学师生有序地参观、比较,找到了差距,看到了优点,场面空前壮观。冶北小学同时接收了实验二小赠送的两块书画展版面。整个活动教育局领导亲自到校指导,并在临朐电视台临朐教育栏目播出,受到学校、家庭及社会一致好评和认可。

为加强学校的写字特色班级建设,12月25日,邀请了实验二小的侯忠彦老师为四年级所有学生进行了一节别开生面的写字课,听课的老师无不赞叹侯老师的“描一对二写三”写字教学法的实效性,当堂就有很多学生写字水平大见成效。

学校的教育不但要搞好教学,更要重视管理。2010年11月23日双方校长分别到对方进行了教育教学管理经验专题讲座,把自己学校在学校管理方面的先进做法带到对方,帮助他们改进学校管理方面的一些不足,同时也学习对方的管理经验,真正实现打造城乡教育共同体这一交流工作目的。

2010年12月25日,主动邀请了实验二小的秦素英、赵君娥两位老师针对学生的管理问题,在冶北小学进行了一次班主任工作交流,冶北小学的全体班主任参加了交流会,会上,先由实验二小的优秀班主任做了典型发言,然后两校的班主任老师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和交流,相互出主意、想办法,为切实搞好双方学校学生管理工作提供了保障。

为了促进交流双方感情,增进交流双方老师的友谊,12月22日,实验二小将100余份自制的元旦贺年卡送至冶北小学,送来了问候,送来了祝福,表达了两校之间无比深厚的情谊,促进了双方学校在交流工作中各项工作的开展。

为促进广大教职工的身体健康,活跃课余文化生活,增强团结凝聚力,增进交流学校双方友谊,2010年12月30日,在实验二小举行了庆元旦乒乓球联谊比赛,冶北小学派出了四名运动员到实验二小进行比赛,场面热烈,你推我挡,银球飞舞,赛出了水平,增进了友情。

虽然自己身在冶源交流,但时刻没有忘记原来学校的工作,经常利用周末和晚上时间进行加班,为老师们整理计算机,制作课件,为迎接上级的各项检查制作汇报课件等,其中有一次,为了让老师们尽快使用上计算机,通宵加班,把原来微机室的教师机全部安装到办公室,使老师们办公桌上一夜之间有了电脑,并能上网,为老师们更好地搞好教育教学提供了保障。

六、总结经验,弥补不足,下一步更好地开展城乡教师交流活动。

交流工作是一项长远的、系统的、复杂的教育工程,在今后的工作中,秉承小城镇建设中产生的“六种精神”,以活动促进交流双方学校发展。在下一学期的工作中,决心做到:

1、进一步制定交流工作计划及配档表并注重落实。接受学校监督检查,促进教师个人成长及交流学校双方的教育教学发展。

2、组织学校骨干教师、年轻教师分批、分学科到实验二小进行听评课活动,并有针对性地邀请实验二小教师到冶北小学进行送课活动,传授、切磋自主、互助、优质高效课堂的教法、学法,共同参与教研。加强网上教研,保证教研交流的经常化、实效化。

3、继续发挥自己特长,搞好学校的电化教育工作及双方学校网络建设工作;

4、协助张瑞湘教师将写字特色班级建设、史敬华老师的口算特色班级建设经验继续进行下去,以点带面,在冶源镇多个学校展开。真正体现城乡教育共同体这一主题。

5、邀请负责实验二小教科研的侯忠彦老师再次到冶北小学进行一次专项科研、课题辅导报告,指导各级实验课题的申报、课题实施、课题结题等工作,帮助学校申报二至三项省或市级实验课题。并组织专门人员到实验二小进行查看、观摩他们的科研课题开展情况及成果。

小学年级组长经验交流范文第3篇

一、构筑团体环境,凝聚团体精神

为充分发挥班集体的团体动力,各班通过加强班级文化建设,为班级成员创造互助环境,让班级成为儿童学会合作、交往、学习的场所。构筑团体环境,凝聚团体精神,满足学生交往、发展的需要,使集体成员感受到学校和班集体的魅力。

特色专栏,促进成员交流。为了更好地促进学生之间的沟通与交流,每个班级都开设了各具特色的专栏。如“成长心理”“宣泄中心”“留言版”等,让成员自由表达、宣泄情感,促进班级成员之间的互动与了解,为班级成员提供心灵交流的空间和环境,也为班级成员的自我心理发展营造了积极的氛围,使班级成为一个互相支持的集体。在这样的团体氛围中,同学之间有了矛盾能及时解决,同学有了困难会得到成员的关爱和帮助;通过交流体验到同学的体贴和帮助,让学生有安全感、归属感,并由此感受到自己的重要性和能力,从而学会尊重他人,热爱他人。

特色平台,增强师生情感。各班通过创设教师与学生交流的平台,如“心声箱”“悄悄话”“建议箱”等形式,让学生用写便条、写信等方式表达想法,提出建议,架起师生间沟通的桥梁。当学生成功地完成一项新的或较难的学习任务的时候,当学生行为得到改善的时候,当学生为某件事发愁的时候,都可以通过写信或便条向老师“传情达意”;教师据此组织开展师生交流活动,与学生一起讨论问题,让学生感受关注和关爱。

特色园地,体验成长幸福。在每个班级教室的后面,都布置有各种不同特色的园地。如在有的班级,学生可以随时把自己的想法写下来,贴在园地里;有的班级中,每个学生都有一个自己亲手绘制的记录袋,将成长的点点滴滴记录下来,放在园地里;还有的班级设计了富有本班特色的评价园地,鼓励成员们“积极参与,充分展示”……特色园地为学生搭建了体验成长幸福的平台,不断增强了学生“我为集体,集体为我”的意识。

班级愿景,凝聚班级精神。班级愿景能加强班级凝聚力。教师可引导班级成员以班级愿景为主题展开讨论,包括班名、班歌、班旗、班花、加油口号等,鼓励学生集思广益。班级愿景确立后,把它张贴在班里最醒目的地方,以此凝聚团体力量,引领学生共同成长。同时,围绕班级愿景,引导学生自主设计班级环境,如喜爱的名人名言、植物、园地设计、班级照片集等。教师还组织学生建设班级网页和杂志,用镜头捕捉班级成员的集体生活,特别是参加学校、社区活动的照片等,收录到班级杂志和网页中,让班级成员回味活动的欢乐情景,从而加强学生对班级的感情,凝聚班级精神。

班级议会,感受团体生活。各个班级均成立了班级议会,各成员积极参与班级管理,通过班级议会解决班级内的各种问题。班级议会为成员提供了参与解决班级事务、体验团体生活、学会自主管理的平台。

班级议会一般由班级成员确定议题,每个学生都可发表看法,议会主席组织讨论。议会产生的每一条决定,都会张贴在班里进行公示。班级议会就班级内出现的各种问题,对于是否要制定规则,采取哪些改进措施等展开讨论、征求成员意见;通过民主讨论,制定班级成员认可的规则、规范,促使成员互相学习、反思自省。

生日会、运动会、艺术节等活动,也由班级议会负责策划、组织,让学生经历成功和失败,从中获得体验与收获,同时使班级成员能有机会在同一个特定的环境中进行交流、学习。学生借助团体学习生活经验,改变不良行为。

教师通过引导和鼓励,让更多的学生担任主席、议员、记录员等职务,体验班级生活的各种角色,发掘潜能。班级议会教会了学生如何在集体解决问题时,有效地发挥自身的作用,增强了对班集体的责任心,并促进班级各项工作更顺利地开展。

二、开展团体辅导,整合团体力量

学校以活动形式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团体辅导,通过团体内人际交互作用,促使个体在交往中通过观察、学习、体验,认识自我、探讨自我、接纳自我,调整改善与他人的关系,学习新的态度与行为方式,增强社会适应性,促进人格健康发展。

教师根据班集体中部分学生存在的疑惑和问题,有针对性地设计相关主题活动。活动中,教师围绕主题设计让学生共同参与活动,让成员共同思考、合作解决问题,从而形成互助气氛,让学生都有自我表现的机会。学生在互助氛围中,改变对方,也改变自身。活动分四个步骤:

初步融合。教师把班级团体分为若干小组,作为一个基本的辅导单位,同时营造真诚、尊重和同感的气氛,让组员充分表达自己的情感,发挥自己的潜能,逐渐形成团体信任、合作、互助的气氛,让小组成员初步建立起良好的合作关系。实践中,学生积极投入到辅导活动中,跨越了沟通的障碍,开放心灵,获取了成长的经验。

互动体验。在初步融合的基础上,教师围绕发展目标设计了一系列互动活动,组织成员全体参与。成员根据团体的性质,因时、因地、因环境以及团体活动而作出灵活的选择,扮演最适宜的角色。通过引导学生参与探索的过程,帮助班级成员认识自我、了解自我、接纳自我,并形成正确的自我认知。导师也可借机帮助成员了解自身问题的成因,从而寻求自我突破和发展。同时,鼓励成员相互关心和帮助,促使成员有勇气深入探索,并帮助学生寻找解决问题的策略。学生在参与中体验,获得了成长。

例如,教师以培养学生合作、奉献为目标,设计了“拼图”活动。活动要求每个小组在规定时间内,把自己小组内一块块不完整的图件,拼成五个完整的图形。可以在自愿的前提下,与其他小组交换材料。游戏刺激了小组成员之间、小组与小组之间的互动,小组成员齐动脑、同探索,或利用现有的材料进行拼凑,或通过交往实现交换,获取更多其它小组的拼图材料。拼图活动中,学生通过合作解决问题,小组成员都能发挥自己的力量,从而加强组员之间的沟通,进一步凝聚团体的力量。

分享感悟。通过分享,成员交流彼此的经验,深化了辅导效果。游戏结束后,老师适时引导组员分享体验,在轻松、和谐的气氛中互相倾吐活动中的成功与失败,倾吐自己的体验,分享他人的体验。

统整反思。在活动结束前,让成员围绕目标回顾和整合活动经验,填写回馈单,以加强体验,帮助班级成员澄清个人的价值观,之后协助作出评估,并提出修正和改进意见。也可以问卷、制作纪念品等形式,追踪和巩固学生对活动的感受和体验,进行自我肯定。

团体辅导活动让学生通过与班级成员的沟通和交流,学习社交技巧,发展人际交往能力,学会信任他人。活动中,学生学会了敏锐地察觉他人的感受和需要,更善于理解他人,互助解决问题和抉择的能力也得到了增强。

小学年级组长经验交流范文第4篇

一、活动目的

培养幼儿爱读书,乐读书,会读书的习惯,营造“书香校园”、“书香家庭”的环境氛围。通过开展读书活动,旨在引导幼儿与经典好书交朋友,营造浓浓的读书氛围,激发师生读书的兴趣,丰富孩子们的知识,开阔他们的视野,活跃他们的思维,陶冶他们的情操,真正使他们体验读书的快乐,更重要的是指导家长共同营造家庭教育环境,促进孩子健康快乐成长。

二、活动主题:打开阅读之门,让书香飘进万家,让亲子共读在每个家庭生根、发芽、开花!

三、活动口号: “我与孩子同读书、共成长”

四、活动时间:2013年4月——2013年5月

五、活动对象:全体教师、幼儿及家长。

六、活动准备

确定适合本年级幼儿阅读的书目;起草“亲子阅读倡议书”;“流动小书包”:小书包、经典绘本、制作好导读手册、阅读记录表。

七、活动内容及安排:

(一)、宣传发动阶段:4月上旬

程序:

1、制订“打开阅读之门”读书月活动方案。

3、各年级初步确定推荐书目。

2、宣传发动,营造氛围

(1)创设“打开阅读之门,让书香飘进万家”宣传栏

(2)利用班级博客等宣传读书活动内容

(3)发放“亲子阅读倡议书”,宣读读书月活动方案。向家长推荐适合本年级幼儿阅读的书目,让全体师生、家长共同关注并能参与活动。

(二)、实施操作阶段:4月中下旬

班级阅读活动的开展: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