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思科学备考

7月20日首战雅思,7.0(5.5),小分没有达到要求;9月25日二战,7.5(6.5),很意外的成绩,与雅思分手。备考口语的过程十分痛苦,一度觉得练习口语是最痛苦的学习任务,写下自己今年4月到9月断断续续备考雅思的经验和心得,以免忘了。

心得经验分享_经验心得_交流读书心得经验

Mindset

首先总结一下备考过程中应该持有的重要心态。

1. 看太多经验贴只会害了你

在对分数要求不是特别高的情况下,经验分享、个人工作室和机构报班的作用并不大。在多个平台看了众多经验分享,社交媒体对注意力的精心捕捉导致浪费掉很多时间,也带来了莫须有的焦虑,必须承认社交媒体是获取信息的有效途径,但是掌握一门课的普适性学习方法需要系统的高质量课程。个人的经验分享由于大家基础、感受和心态不同,大部分参考意义并不大,拿来刷刷打发时间当然是可以的,也有可能他人的一句话给自己带来启发,但是不要指望只通过个人的经验分享形成自己的学习方法。在互联网当老师是低成本的,口语7分就可以开课了,何况成绩单可以造假。机构更不用说了,一切以赚钱为导向。语言的学习需要正确的方法和有反馈的重复练习,获得正确方法效率最高的资源是系统化的课程,自己看过的包括Lina的口语课和Simon的作文课,这些资源通常是触手可得的;有反馈的练习需要付出很多时间,自己或者通过老师找出不足继续练习,这也跟看了多少经验贴关系不大。

用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如果某种学习方法让自己很痛苦,那就尽量避开它,选择自己认为有效的、能坚持下去的方法,否则只会葬送自己学习语言的兴趣,永远向自己喜欢的事情靠近。比如自己尝试过背单词书,从来背不完任何一本单词书,六级词汇也没背完,而且感觉这种记忆效率并不高;自己讨厌写作文(当然还是要多写)加上写作的目标分数6分即可,所以二战前完全没有练习写作,但很意外的写作6->7。语言学习本身是有趣的,语言是思想的载体,掌握一门外语能够帮助自己接触到更多的人和新鲜观点。

2. 表达自己的想法、影响他人的观点

写作和口语是典型中国考生的薄弱项,这两项是向外输出的,尤其是口语,个人感觉对内向的人极不友好。不要拒绝、害怕输出,勇敢表达自己的想法、影响他人的观点。通过向外输出展现自己的个性思考。逻辑性是我们的写作教学(如果有的话)中缺失的一环,也可能是汉语和英语的语言差异。英语里,应该先明确列出自己的观点,用论证方法补充细节、提供解释等去支撑论点,解释全部非常识的点,让逻辑链环环相扣。相信自己,你的观点值得被听到。

3. learning 不等于 practice

这一点在口语中尤其明显,通过看攻略或者网课明白了答题方法和技巧,但是分数的提升却不是立竿见影的,因为语言的掌握需要大量的反复练习。要反复的说才能形成肌肉记忆,记忆的不是孤立的单词,而是词组、句子和意群。语言学习中,practice大于learning,如果已经经过大量的练习、熟练掌握了这门语言,那在考试中没有很多技巧也可以取得高分。

Myself

基础还行,没报班没有1v1,平时也没有很多时间用来学英语,目标院校英语要求6.5(6)

Methods

基础薄弱(比如阅读生词太多影响理解大意,句子读完不能一下子明确结构)应该先去解决词汇和语法,在此之上再去谈做题方法和技巧。打基础的过程可能比较枯燥,但是自己的话,中学阶段也是乖乖按照学校里那一套学英语。除了口语外,自己没有看很多做题方法也没有经过充分的练习,只谈谈心得和直觉,未必准确,也未必适用。

Listening

通过做题找到导致听不懂的原因,生词,发音、连读,还是整体跟不上只能听清某些词。生词可以在做题过程中积累一些经常出现的生活化的词汇,因为有些词可能并不难但是我们日常用的少所以淡忘了;发音的话需要自己平时记单词学英语时就重视单词的发音,如果对某个单词的发音重音是模糊的,立刻查单词;经常出现的词组的连读也要积累一些,比如我第一次在题目中听到job opportunity,完全不知道听到了个啥东西;如果整体上一篇听力能听清楚的比例很低,那就多听,可以是剑雅真题,也可以是自己感兴趣的材料,可以精听也可以泛听,精听的话如果是听写感觉很花时间,可以只是自己不看材料反复听,直到听清楚每个词。

Reading

这部分自己的情况没啥参考意义。对阅读没有很好的技巧,阅读是自己practice远大于learning的部分,尽管有些生词但是基本上可以读懂。有时边读边做,但是有些题目不能一下子定位到某一段,就会来来回回扫好几遍做一些无用功,加上没有对全文的整体把握,某些细节理解起来更加困难;有时一口气读完文章再去做题,当然题目要提前扫一遍,出现人名要在读的过程中标注,这样做的坏处是有些细节会忘掉。很重要的一点是阅读要及时进入状态,把中文脑切换成英文脑,不然会读不进去或者读的效率很低。

Writing

没怎么准备也没有期待6分以上的成绩,6->7的方法论转变来自口语part3,二战前看了15篇左右Simon的大作文,看完题目会先想一下自己的观点是什么样子的再去看Simon的范文。大小作文的结构都是Simon的结构。

Speaking

答题技巧及练习方法:强烈建议去看Lina Wang的网课,老师很专业,总结很到位,几个小时就可以刷完。此外,可以适当看几个博主的视频找感觉、扩展思路,自己比较喜欢的有@名侦探小吴老师 和 @愚一样。按照自己的经验谈谈口语的四个评分标准:

总结:个人认为口语6.5只需要确保没有大的停顿(超过3秒,换句话说应该避免自己说话时在回想某个单词),不影响理解的发音和语调,能清晰自然的表达自己的观点。

Part3:考前时间有限没有练习过这部分,如果还有时间自己会这样准备:练习一些开头通用的表达(没用的废话)为自己争取时间,根据不同问法锻炼自己的思维,应该从哪些角度提出well-rounded的论点,并且如何支撑自己的论点,比如题目里出现了对比,答案中就应该提到两方面,列举题列举一两个补充一句还有其他的但是以上是我目前能想到的。如何知道好的答案是什么样的呢?个人感觉背网上的答题模板太生硬了,可以拿一些题目给ChatGPT,要求它提供conversational and logical的回答,学习它的逻辑。总结思路+反复练习。这样的训练对大作文也是有益的。

考前准备:认真过了每个part2的题目,自己属于拿到题目完全没话说的情况,所以按照自己的故事让ChatGPT写了素材,尽量提供给它更多细节,另外能从它的素材中积累很多自然的表达(不是难词大词,始终用自己已经认识的单词);串题但并不是照搬,让多个题目描述同一事件或者场景,但是细节要根据题目从不同角度去描述,这样做的好处是这个场景里自己有话说,且都是熟悉的意群,有些感受也是共通的;part1看了一遍题目,确保自己不会对题目的话题词汇一无所知;part3没有单独练,知道了论证逻辑的重要性以及要立即开口、直接回答问题;之前的教训表明不出声的练口语不等于出声练口语,要让自己的各个发声部位活跃起来,通过大量开口练习形成肌肉记忆。

练口语的至暗时刻:(碎碎念,价值不大)口语基础薄弱,没话说又不想跟人类讲话。前期好多次所谓练口语就是看着题目发呆,怀疑自己,从口语到性格到整个人。越害怕越不想练越菜,恶性循环,整个人的状态都很不好了。后来直到考试前10天左右,劝自己支棱起来,逼着自己每天过6个part2话题,做了个表格可视化每天的进展,不去想自己的发音、口语水平是否真的进步了、会不会被当成背题等,只是过题目、一遍遍的说直到能没有大的停顿说满2分钟。反思一下,自己做的不够好的地方是大多数题目还是背的,害怕自己组织语言,这样做的好处是无形中积累了一些不错的表达,坏处是如果自己说能够更大程度提升口语水平并节约备考时间。10天准备口语的阶段几乎完全脱离科研,每天花6-7个小时,而且练口语的焦虑导致没心情合理安排时间。引用稻盛和夫的一句话,“几乎任何事情都是越做越简单,越想越困难,越拖着越想放弃”。

考完之后的心得: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