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是一群不知疲倦的“南丁格尔”,柔弱的臂膀承载起生命的重托,如山的责任诠释着柔美与力量;
他们传承着提灯女神的智慧,不断赋予优质护理新的内涵,充满灵感的“金点子”层出不穷,“既要干得好,更要干得巧”;
他们是“湘雅家族”里最年轻的团队,活力四射,热情乐观;
他们用爱心串起责任、智慧和热情,演绎了一曲现实版的——
“把护理工作当成事业而不仅仅是职业。”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护理部主任丁四清经常挂在嘴边的这句话,不知不觉成了整个护理团队的座右铭。这种对事业的热爱化为无处不在的感动和温馨,交织成优质护理的优美旋律。9月中旬,记者在该院采访时,分明感受到那种喷薄而出的激情。
感动护理让梦想飞扬
26岁的帅小伙李守根是移植科ICU最吸引眼球的“独苗”男护士。去年他当选为医院十佳护士后更成为外界“聚焦点”。三年护理经历中,也曾遭遇过尴尬和委屈,但最终病人的认可和信任让他觉得,自己越来越热爱这项工作了。
被微笑着的台湾女病人唤至病床前,递过来一大堆化妆品,这名年轻的男护士顿时傻眼了,40多岁的病人特别爱美,每天将 自己打扮得漂漂亮亮。后来因为病痛不太方便自己动手,负责照顾她的李守根成了她依赖的对象。守根心里暗暗嘀咕,“医院是治病的地方,还有心情化妆?”护士长得知后,告诉他美丽的容颜会让病人变得更自信,更积极地配合治疗。短短几句话让他放下了“包袱”,愉快地去学习怎样使用化妆品,每天给病人护肤。病人出院时特意到护士长那里表扬他。“虽然以前没有尝试过,但只要自己认真去做,就能够做好。”这次经历也让李守根更加理解:“尽可能满足病人的需要是优质服务的重要内涵”。
神经外科被大家戏称为“三最”科室:工作最忙、任务最重、病情最复杂,奖金却不是最多。可18病室护士曾佳不知道干得多开心。其实“阳光女孩”也时常遭遇委屈。一名从九楼摔落的建筑工人因重度颅脑损伤而出现谵妄。患者来自农村,语言沟通不便,人也躁动,本应多休息,病人偏要坐起来。曾佳劝了几句,结果竟被暴怒的病人连吐几口口水,她又羞又气,泪水在眼眶里打转。呆了一会,她默默将污物擦掉,继续工作。病人生活完全不能自理,看到他不知几天没洗的脏手,曾佳立刻打来清水,帮他一遍又一遍地洗干净,病人拉肚子常把床单弄脏,她不厌其烦地换上干净被褥。这些都被病人家属看在眼里,既愧疚又感动,于是,每次病人调查表的表扬栏上都写上了曾佳的名字。病人清醒过来后很不好意思,曾佳淡淡一笑,“如果最终能换来你们的理解和肯定,再苦再累也是值得的。”
在ICU这个24小时无陪护病房,生命的救治不会因夜幕降临而终止。一年上了150多个晚夜班的王晓琳有“夜班天使”的美称,获得了医院优质护理服务最高晚夜班奖。70多岁的老奶奶因蛛网膜下腔出血在ICU住了较长时间,王晓琳成了她唯一依赖的亲人,每天必做的事情就是将奶奶抱在轮椅上,推着她慢慢走,教她吃东西、说话、认字。老人的子女来探望,看到老人精致的衣着、祥和的神情,家属没说一个字,只将感激的目光投向这位贴心天使。“其实将心比心,每个人都要站在对方的角度去想,去做。”身为“独女”的她说,“ICU的病人更需要我,我只想趁着年轻多干一把。”
看着护理团队茁壮成长,老院长刘浔阳教授感触良多,这名建院元老之一、普外科创始人骄傲地说,“我们普外科的护士可是‘洞庭湖的麻雀’,什么大风大浪都见过”,她们抢救中还总结出了自己的“独门秘笈”,这些摸索出来的护理经验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和抢救成功率。病人经常呕血喷洒到护士身上,她们还是镇定的坚持,直到病人转危为安,才想到自己。迄今,科室护士配合医生成功抢救了2000余例门脉高压症大呕血的病人。他还当着记者的面,语重心长的对护士说:“护理遇到了空前的发展机遇,你们一定要抓住啊!” 在该院,这样耳闻目睹的感人故事实在太多,几乎每位天使就是一本书,她们和病人之间的真情互动编织成了感动护理的一个个章节。
“创优”行动没有止境
今年4月,该院成为卫生部创建优质护理示范工程重点联系医院,“创优”活动被列为“一把手工程”,得到全院重视。该院层层布署,进行基础护理知识抢答赛、床上洗头技能竞赛等护理大练兵,开展“优质护理服务患者满意病房”评选,“你追我赶”中激发了大家的热情,优质护理如春潮涌动,一系列“硬招”相继出台:规范护理临床路径管理,保障护理质量;落实基础护理,降低陪护率;改良服务器材,注重细节护理;从患者需求出发,推出人性化护理举措……
“只有优秀的护士才能提供优质的护理”丁四清经常这样说。今年开始全面启动以“提升护士核心能力为目标”的规范化培训,注重护理人员岗位胜任力的培养。对新护士实施导师制管理,制订了新护士岗前培训和岗位培训的理论、实践系列培训课程,帮助新护士尽快适应角色转换,有利于他们集体荣誉感的形成;一年以后实施轮科培训,培养护士的综合、应急能力;晋升主管护师和提拔护士长,要求有急诊科和重症监护病房的系统培训,旨在培养护理骨干对危重病人的抢救和应急管理能力。医院将这些培训要求作为护理人员晋升和提拔的必备条件。同时,还开展了以学科为基础的专科管理和培训,建立多个专科护理小组,充分挖掘和发挥每位护理人员的潜能,提高了人力资源的质量,为护理安全提供了保障。
今年护士节时,天使们展示的安全护理“金点子”让人耳目一新。丁四清颇为骄傲,“为了增强护理安全防范意识,我们开展了‘金点子’征集评选活动,没想到参加者出奇的踊跃,最终评出18项有推广价值的金点子奖。”这些“金点子”或从细节入手给病人更多关注,或从效率考虑将护士从繁杂劳动中解脱出来:偶有患者称体重不便,护士廖波想到在体重秤边增设安全扶架;防止病人跌倒,心脏内科和神经内科设计制作了预防跌倒十二知的温馨提示;为让病人熟悉相关的健康知识,护士黎姿利用护士站的电视屏幕为病人进行宣教;25病室钟竹青提出了“清单式”床边交接班模式,17病室护士建议在某些需控制滴数的药物贴上“注意滴数”的标签……
为了将护士从繁杂的简单劳动中解脱出来,该院在省内率先成立规范化药品集中调配中心,口服药由摆药机摆药,实现了单病人单剂量给药,部分科室特别是细胞毒性药物静脉集中配置,降低了药物对护士身体的伤害,提高了病人安全用药的系数,也为各病区节约了人力资源。今年4月,该院荣获全国医院药事管理优秀奖。该院还成立了省内一流、国内先进的现代化、整体化的消毒供应中心,实行手术室——供应室一体化管理,为临床无菌物品提供了质量保证,也节省一线护理人力,减少了各种清洗消毒剂对护士的影响。
从细微处着手,改善病人的就医体验,天使们煞费苦心。NICU护士在探视时间开展健康宣教,让家属对宝宝的病情有更多了解,消除不必要的担忧。探视走廊上增加了沙发、椅子和轮椅,让宝宝与母亲有更愉悦和轻松的交流。还设计了外出和室内两用“鸟巢”,让宝宝感受到母爱般的温暖和关怀,呼吸机管道整理架方便实用,让宝宝感觉舒适。门诊护理单元在全省率先开展“一站式服务”,除了传统的鉴别分诊、导诊咨询、预约挂号、发放检验结果、康复指导外,还为行动不便者出借轮椅,优先为高龄老人、危重患者和残疾人提供陪检配送,为外地患者邮寄检验检查报告,为小儿发热患者提供冰敷临时降温,下雨天提供塑料雨伞袋,提供饮用水,针线、纸、笔、信封等一应俱全,让病人倍感便捷温馨。
医院所在地是大学城,对学生进行急救技能培训成了天使们义不容辞的责任。今年4月起,医院120急救中心、急诊科10名医护人员组成“天使志愿服务队”,到中南大学等校园对200余名大二学生进行急救培训。每逢周末,该院“巡回义诊医疗队”开展“促和谐、送健康、进社区”活动,进行急救知识普及、爱心义诊、爱心健康咨询等。
“创优无止境,服务无尽期,关键是用心去做,从细节着手。”丁四清主任每次外出学习都会带上自己心爱的小型摄像机,将培训内容录下来,制成光碟发放到每个护理单元,要求护士长组织护士学习和讨论,让全院护理人员都直接听到来自卫生部高层领导的声音,更好的理解优质护理的内涵和精髓,促进优质护理的良性、持续发展。丁主任说:“卫生部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是护理事业发展的最好机遇,也是挑战。丁四清主任笑着告诉记者,有次桂林一位同仁看到她在录制,感叹“怎么想得这么周到”,要求寄给她一套。在她的影响下,护理部形成了不成文的规矩:但凡外出学习,回来后都主动用多媒体形式向全院护理人员汇报。
“只有让每个护士积极行动起来,才能为病人提供全面的优质护理”。丁四清主任带领护理部全体成员到各个护理单元参加护士会,还有其他部分科室的护士长和护理骨干主动要求参加。护理部为护理人员现场答疑解惑,帮助科室找准专科护理发展方向,这样既给了护理人员一个展示自我的机会和平台,得到了锻炼和提高,同时也给了护理部成员直接与一线护士沟通的机会。这种护士会已经开了14场,参加的人越来越多,发言越来越踊跃,给护士帮助很大,吸引了其他科室的护士长和护理骨干积极参加。推动了全院“创优”工作的深入。
“给点阳光就灿烂”
该院护理团队流传着这样一句话,“给点阳光就灿烂”,护士们俏皮地说,“我们的要求并不高,只要一点认可就很满足了。”
——这缕阳光来自病人。
王晓琳在日记中记下这样的故事:有天凌晨,我正忙着给病人进行血液净化治疗,隔壁床病人出现心率下降,SP2下降。我忙喊,“监6床抢救,快来人帮忙!”值班医生、护士迅速推着抢救车、除颤仪等来到病人床旁,按压、推药、调整呼吸机参数、除颤……,经过半小时的努力,患者终于摆脱了死神的又一次纠缠。忙完这些,我为监8床做了气管切开的老人做晨间护理时,他用笔写下:“姑娘,辛苦了!我想解大便”。我连忙为老人拿来便盆,看老人一脸放松的神情,我问他:“您是不是憋了很久了?”老人笑着点头,又写下“你累了一晚了。”原来老人看我忙,怕影响我抢救病人,一直憋着。
“其实再苦再累不要以为别人看不到,总有无数双眼睛在看着你。你付出了,病人都知道,很感激,我们也就很满足了。”
——这缕阳光来自医院。
去年以来,新一届领导班子制定了一系列“利好“政策,不断提高护士的福利待遇:为一线护士最低收入“兜底”,绩效考核向护理工作量大、基础护理难度大、危重病人多、风险高的岗位倾斜,护士长每月增加300元作为岗位风险奖励补贴,晚夜班费由30元增加到50元,高年资、高职称晚夜班费提高到80-100元,并设立最高晚夜班奖励,奖励上晚夜班数最多的30名护士。
每年该院拿出50万专用于护理学科发展和护理人才队伍建设,学科建设办拨专款扶植护理临床重点专科建设。拨近50万元专项经费组织开展护士节主题活动,评选“十佳”护士、优秀护士,增强了护士的职业荣誉感。还成立了职工预防保健中心,开设职工保健门诊和治疗室,建立了护理人员健康体检档案,增加健康检查次数。从去年起每年多发一个月基本工资作为职工医保铺底基金。开展了职业倦怠情况专题调查,开设免费个体心理咨询,举办护理人文知识讲座。
护士人数也在5年内从425人增加到1023人,在全省率先实行临时护士考核转正制度,5年累计210人转正。临聘护士比例低于5%,为全省同级医院最低,与正式护士同工同酬,同样有评先评优和竞聘护士长的资格,有2名临时护士评选为医院“十佳护士”,1名护士聘为副护士长。医院还组建护士机动队,作为护士病产假期间及应急情况的补充,也成为护理人才的储备库。
“护士的艰辛,很多人无法理解,我天天感受着她们的忙碌、委屈和坚毅,时常被她们感动着。”丁四清感慨,“假如哪一个环节出错,我们首先想到的不是去责怪某一位护士,而是寻找出错的根源,防止下次出现同样的情况。”有一次,氧气瓶没固定好出现歪斜,液体流出,病人大受惊吓,自己把氧气管拔了。护理部极为重视,丁主任自己到病房找当班护士谈话,她以为要严肃处分,没想到丁主任是和她一起探讨,寻找原因,告诉她:“假如这是个昏迷的患者会有什么后果?”,没有批评,没有指责,却让护士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在科室的护士会上,该护士主动承认错误并深刻分析了根源,使全体护士提高了认识。
这支训练有素、骨子里充满着爱的年轻团队,承载着荣光与梦想,她们的行动就是承诺,精湛的技术治愈病人伤痛的身体,无私的关爱抚慰着病人受伤的心灵。她们用爱心点燃了感动,传递着温暖。